(共33张PPT)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1、了解马克思,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2、掌握演说内容、理清演说结构
3、掌握演说特点,感悟演说方法
4、体会马克思的光辉思想与使命担当
演讲词是演说者在公共场合和集会上,就某一问题宣传自己的主张,表达自己的情感或阐明某种事理的讲话文稿。必须要有听众意识。
学习提示
1.针对性:要考虑演说的具体场合、听众的年龄、文化程度,听众需要了解或解决些什么问题,以及演说者所处的地位、身份等,力戒泛泛而谈、无的放矢。
2.鼓动性:要通过充实的内容,晓之以理,让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演说辞要阐明的意见和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必要的设问、反诘,深入浅出的譬喻、引用,这些都是增强演说辞启发性常用的方法。
3.可讲性:由于演说辞是说给人听的,因此,语言明白晓畅、自然朴素是产生感染力的先决条件。
演讲词的特点
任务一:了解演说背景,把握演说情境。
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写作背景
《人民报》是英国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1852年10月至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予帮助。
写作背景
在这个时期,该报始终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代表参加《人民报》创刊四周年宴会并发表了这篇演说。演说词发表在1856年4月19日《人民报》第207期上。
1848欧洲革命
欧洲1848 年革命,是指1848—1849 年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反对君主政体的一系列共和派的革命,是平民与贵族间的抗争。1848 年1 月,革命运动首先在意大利西西里岛掀起,然后扩展到德意志和法国诸国,以及奥地利帝国。
1848欧洲革命
1848年革命,是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抗争,主要是欧洲平民与自由主义学者对抗君权独裁的武装革命。这次革命的重大意义是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1848年革命,也称民族之春或人民之春。这一系列革命波及范围广,影响国家多,可以说是欧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这次革命是欧洲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时一方面是工业革命正在扩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洲已经开始进入大工业生产阶段;各国工业阶层经济力量得到加强,而政治上多数国家的工业阶层仍处于无权的地位或初掌政权;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在欧洲不断高涨。另一方面是欧洲大部分国家还处在旧的君主专制统治之下,或受到其他国家或民族的压迫;维也纳会议在欧洲所确立的反动体系也还存在着。欧洲社会各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样革命就无法避免了。
当时的革命已经走入低潮了, 而且 1856 年离 1848 年也已经过去了 8 年的时间 了。 当时组织工人运动总是被镇压,一次一次 的浪潮,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 那大家此时此 刻对这个工人运动、 这个浪潮会有什么想法? 回到当时那个情境,马克思等人是代表哪个阶 级?
快速浏览文章,说说马克思为什么要去演说?是为了达到什么演说目的?
演说目的 演讲对象
浏览文章,马克思为什么要去演说?演说目的是什么?
演说目的 演讲对象
浏览文章,马克思为什么要去演说?演说目的是什么?
1. 受邀参加《 人民报》 创刊 4 周年纪念会。 ( 表面)
2. 借此鼓舞大家继续战斗,号召大家坚定投入无产阶级革命浪潮中;警告敌人。( 本质)
参 加 纪 念会 志 同 道合的战友
任务二:整体感知演说,把握演说观点
第一段 阐述现状 具体分析 立场观点
本文着重阐述了哪些观点? 完成表格内容。
第一段 阐述现状 具体分析 立场观点
本文着重阐述了哪些观点? 完成表格内容。
1848 年 革 命 微 不 足道;但意义重大,蕴藏着无产阶级革命巨大能量
工业革命引起的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时代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超乎想象;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 第 2/ 3 段)
提出问题
工人无产阶级必须承担其历史使命,以革命形式掌握新生力量,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第4 段:)
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五种矛盾对抗;三种党派面对社会 问题的错误态度(悲观主义、逃避主义、倒退主义), 马克思顺势引出了自己的主要观点,只有新生的 人——工人才能掌握新生力量,至此马克思阐明了 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方法;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任务三 欣赏演说特点 领悟写作方法
在第一段当中,作者运用了比喻句,请同学们思考:这 4 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
喻体 本体
干硬外壳
细小的裂口 和缝隙
无底深渊
汪洋大海
顽固的君权独裁的社会现状。
1848年的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力,引发了各国君主与贵族体制的动荡,但收效不大。
当时矛盾重重的社会危机和复杂的社会现象。
气势宏大、波澜壮阔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
任务三 欣赏演说特点 领悟写作方法
在第一段当中,作者运用了比喻句,请同学们思考:这 4 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
任务三 欣赏演说特点 领悟写作方法
丰富的比喻将 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充满气势,生动形象地说明了1848年革 命看上去成果甚微,实则意义巨大。
在第一段当中,作者运用了比喻句,请同学们思考:这 4 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
任务三 欣赏演说特点 领悟写作方法
语言关照听众心理(鼓动性)
任务三 欣赏演说特点 领悟写作方法
比喻,历史将会公正、客观地彰显、揭露资产阶级凶狠、邪恶、残酷的本质,而无产阶级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者、实践者。
语言关照听众心理(鼓动性)
如何理解“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这句话的含意?
任务三 欣赏演说特点 领悟写作方法
典故
“狡狯的精灵”和“好人儿罗宾”都出自莎士比亚 的戏剧《仲夏夜之梦》该典故是在与不同党派对工业 革命不同态度的对比中,表现出工人阶级面对时代的 矛盾对抗时,灵活机智、善于战斗的特点。
“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出自 莎士比亚的悲剧
《哈姆雷特》。这里是指无产阶级像老哈姆雷特一样,虽然 经历着磨难,但依然坚定地推进自己的事业,像刨 土的田鼠一样,一点一点掘进,做一名光荣的工兵, 担当革命的先锋。马克思用“老田鼠”和“工兵”准 确写出了革命持续、反复的特点。
任务三 欣赏演说特点 领悟写作方法
语言关照听众心理(针对性)
到听众多是 英国人,对莎士比亚的戏剧很熟悉,典故的使用,风趣幽默,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任务三 欣赏演说特点 领悟写作方法
在这篇演讲词中,作者为什么首先从1848 年革命谈起?
任务三 欣赏演说特点 领悟写作方法
形成落差,吸引听众。
在欧洲,19世纪中叶是一个崇尚革命、追求革命、推动革命的时代,是一个被革命气氛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压抑着的时代。发表演讲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
任务三 欣赏演说特点 领悟写作方法
马克思首先从1848年革命谈起,称这场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此时,1848年革命的壮烈场面、浩大声势还深深印在听众的心中。因此,从听众的接受心理来看,马克思对1848年革命的这种评价就与听众的接受期待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从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听众。
语言关照听众心理(针对性)
马克思发表的这篇演说,时间已经过 去了 160 多年,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年轮不仅 丝毫没有消蚀掉它非凡的风采,而且其深邃的 思想、隽永的语言、厚重的文化,至今仍然让我 们能够领略到经典的魅力。 因此,作为青年一 代的我们,理应意识到并且承担起中华民族和 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铭记 历史, 立足现实, 展望未来,肩负起新时代的使 命与责任,奋进中国梦,共普中华章!
任务四 学以致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青年》杂志联合《中国青年报》开展“强国一代,青年之问”的征集活动,收集了当代青年最为关注的10个
“强国之问”:
①乡村儿童、老人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②强国一代科技人才具备什么素养?
③青年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时代使命?
④明星如何用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
⑤放眼全球,中国青年的自信源自哪里?
⑥个人的小梦想,如何融入伟大中国梦?
⑦什么是真正的善良?
⑧我们该如何增加文化原创力?
⑨你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吗?
⑩未来从硅谷到中国学原创技术的是否会更多?
假如你准备参加“强国之问”的演讲比赛,请选择其中两到三问,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世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