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王进行曲》教案
一、教学分析
《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一曲。乐曲以钢琴的颤音开始,营造威严的森林气氛。接着,弦乐与两架钢琴一起奏出逐渐增强的音响,进一步渲染这种气氛。随后,钢琴用很强的力度奏出音阶式的经过句,引出狮王进行曲。这一进行曲采用对比性中段的单三部曲式,沉重有力的顿音,浑厚低沉的旋律,表现了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神态和坚实的步伐。这主题重复一遍以后,出现了由低音区的半音阶经过句组成的模仿狮子吼叫的对比性中段。然后,钢琴在高音区再现狮王主题,最后在狮子的吼叫声中结束。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1.通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动物形象,增进喜爱动物的真挚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模唱乐曲的主题,体会音乐所表现的形象。
2. 采用对比聆听的方法,区分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不同,同时体会音乐所勾勒出的角色性格。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聆听、分析乐曲,初步感受、理解音乐塑造各种形象。
2. 理解音乐作品,为主题旋律创编歌词,培养学生创编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够模唱出乐曲的主题,体会音乐所表现的形象。
(二)教学难点
理解音乐作品,为主题旋律创编歌词,培养学生创编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创设情境,引出欣赏内容。
1、聆听第二乐段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举办了一场叫声比赛,其中一个动物获得了冠军,你们猜它是谁?(播放乐曲第二乐段)
生:狮子。
师:为什么它会获得冠军?
生:因为它的声音很大,很威风。
(1)学生运用声音表现狮吼的特点。
学生模仿狮吼,分析狮吼声音特点——音高是从低音到高音再回到低音,力度是从弱到强再到弱。
(2)学生运用动作表现狮吼的特点。
教师提出律动的要求:不用声音;不碰到其他同学。
(3)学生选用图形表现狮吼的特点。
教师提供三种图形——
学生选择图形,并说明理由。
在这个乐段中,狮王吼叫了几次?(4次)
阶段目标:分段欣赏乐曲,细致分析音乐与动物形象之间的联系。
(二)欣赏管弦乐—《狮王进行曲》
1、完整聆听
A、教师播放完整的乐曲,学生数出乐曲中出现狮吼的次数。
B、师边画图形谱,边播放音乐,确定狮子吼叫的次数为六次。
C、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边听音乐边画图形谱。
D、点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管弦乐曲—《狮王进行曲》,
你们知道什么是进行曲吗?(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的音乐)
设计意图:学生充分聆听乐曲,为理解作品做好准备。
2、聆听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
(1)师:狮王家族的狮子今天都来到了比赛现场,有大狮子和小狮子,你能说说它们的样子有什么不同吗?你们能模仿出它们样子吗?
(2)他们的样子也可以被音乐模仿出来,请听两个音乐片段,哪个是音乐片段模仿的是大狮子,哪个音乐片段是模仿的是小狮子。为什么?
(3)这两段音乐分别模仿的是大狮子和小狮子走路的样子,让我们再来听听模仿大狮子和小狮子走路的音乐,听完告诉老师大狮子和小狮子走路的速度、力度分别是什么样的?模仿它们的主要演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师哼唱旋律,个别生跟随旋律模仿大狮子走路的样子
集体跟随音乐模仿大狮子走路的样子
集体跟随音乐模仿小狮子走路的样子
( 4)师:让你们觉得狮王走路的时候会唱些什么呢?老师编创了一半歌词,请同学们编创另一半歌词。
学唱歌词
这种反复出现的旋律称为主题旋律,在大狮子出场的这段音乐中,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两次)
3、聆听引子
师:大狮子来到比赛场地前,森林里响起了一段音乐,你听了后是什么感觉?请仔细听。
这段紧张的音乐,我们把它称作引子。
4、 完整感受
(1)了解曲式结构
(2)完整聆听乐曲,并表现出来。
引子:森林里要举行叫声比赛了,突然,小动物们惊慌失措地在大树后面躲了起来,小猴子爬到大树上向远处眺望,喊道;狮子大王驾到!小熊吹起了号角迎接狮子大王。
A乐段:一组学生演唱旋律
B乐段:一组学生模仿狮子吼叫的动作
A'乐段:一组学生模仿小狮子走路的样子
设计意图:学生充分聆听乐曲,理解作品。
(三)音乐文化
阶段目标:初步了解与作品相关的音乐文化。
1.作品介绍
教师介绍作曲家(见右图)——圣-桑以及作品背景,学生聆听教师讲解。
2.拓展音乐形象
教师播放《野蜂飞舞》片断,学生用动作表现出动物的动作。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音乐文化视野,延展音乐与动物形象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