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加伏特舞曲》
教学 目标 情感价值观:引导学生能随着音乐做出相应的情绪表现与动作反应,逐步培养学生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能用肢体语言和打击乐器感受并音乐的舞蹈性,逐步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用“beng”哼唱旋律,能够准确用动作表达音乐中的结构、部分音高、休止符以及音乐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点 能随着音乐做出相应的情绪表现与动作反应,用“beng”模唱旋律中的八度大跳旋律音程。
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音乐,能用肢体语言感受并体验音乐,逐步培养学生肢体表现力。
教法 音乐欣赏、演示法、律动法、探究法
学法 聆听、模仿、比较、合作
教具 碰铃、双响筒 媒体应用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媒体应用)
课前热身:教师带学生边唱边跳《哈里罗》,活跃学生的音乐思维,课前热身。
一、新课导学: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它是美丽的风车城市,漂亮吗,这里是荷兰的皇宫。皇宫里有一个音乐百宝箱,,大家想不想看看百宝箱里面有什么呢?那我们一起去看看百宝箱里有什么音乐宝藏。 初听全曲
(出示课件:《加伏特舞曲》)教师播放单簧管吹奏曲。学生边看边听。
师:听了这首乐曲你的心里感受到了乐曲什么样的情绪,(欢快的,跳跃的)
师:对,这是一首快速、欢快的乐曲,它是用什么乐器主奏的呢?,请看(出示图片),这里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乐器,我们选择出演奏乐曲所用到的乐器。
老师讲解单簧管。(课件出示图片):单簧管的音色非常清脆,干净。是由荷兰的作曲家戈塞克创作的。这首舞曲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200多岁了,但是我们聆听起来还是非常的有活力,非常欢快的,对吗? 老师黑板展示《加伏特舞曲》
二、分段听赏。
(一)聆听第一部分。也称为引子部分,体验旋律的高低变化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乐曲的第一段,老师为这段音乐编了动作,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的手部动作,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手部动作特点。
生:我发现了老师的手一会高一会低……因为音乐里音有高低,音高的时候,手就高……
师:出示乐谱,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分的乐谱,你们看这几个音符在旋律高低有什么特点,(教师补充:音名都一样,但是音高不一样,它们是八度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哼唱感受一下。(随老师一起用beng音哼唱)
师:同学们,老师对这一段乐谱的节奏发现了一个规律,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
师引导生回答:这段旋律的每个乐句节奏是一样的
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 | 哒 哒 哒 0 (老师引导学生注意休止符)练习3次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来唱一唱这段音乐的旋律。
1.老师唱前半句,学生唱八度大跳的音。
2.学生跟音乐演唱旋律。教师纠正学生的音准问题。2—3次
师:现在请大家跟着音乐旋律的高低用你的小手指跳跃。
师:同学们们表现的真不错,那就请同学们随着老师为这一段音乐配上动作吧。请几位同学为我们伴奏。(用三角铁和双响筒在八度大跳的音符出现时打击节奏)
(二)聆听第二部分
师:其实我们刚才聆听的那部分只是这首《加伏特舞曲》的一部分乐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下面这一段:
1感受这段音乐与前段音乐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优美,平稳)
2那我们一起来用优美的动作表现舒缓,平稳的情绪。教师讲解简单的小碎步和平稳的手臂动作。同时提醒本乐段的后半部分中的大跳应怎样用动作表示。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舒缓的动作。
3第二乐段带着学生随着音乐用身体表现音乐平稳优美的乐感。
三、完整欣赏,体验三段体曲式结构
1、完整聆听,为乐曲分段。
师:现在我们再完整地欣赏这首加伏特舞曲,
老师想考考大家耳朵的灵敏度,老师把这首舞曲分成三部分分别对应黑板上的三个图形,当其中一个图形变大时你们就要做相应的动作,看同学们谁的反应最灵敏,做的最好。
2.通过完整聆听和表现,你发现哪部分的音乐和动作会再次出现?
学生回答问题:第一部分和最后部分
3.师补充:通过我们的聆听和感受知道了这首《加伏特舞曲》可以分成三部分,一、三部分是相同的,我们也可以称为A乐段;另外一部分我们称它为B乐段。 (师板书:ABA) 这样的结构在音乐中叫单三部曲式。
四、拓展:(表演全曲)
那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动起来吧,用我们的身体尽情的来表现乐曲中不同的情绪。同时邀请几位同学用打击乐器为我们伴奏(用三角铁和双响筒在八度大跳的音符出现时打击节奏噢)师生评价。
四、小结:
大家表演的真棒~今天我们欣赏了《加伏特舞曲》,知道了它是一首ABA式的单三部曲式舞曲,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在其中感受到了不同的乐趣。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板书设计:
《加伏特舞曲》 戈塞克 A B A 跳跃的、欢快 平稳的、优美 跳跃的、欢快 单三部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