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二、细胞代谢
高考生物基础保分必背知识
1.酶的本质、作用及特性
(1)酶并不都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酶具有催化作用,其原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3)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
2.ATP的结构及产生和利用
(1)结构简式: A—P~P~P (“ ”表示腺苷,“ ”代表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表示普通化学键)。(2)结构特点: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也易形成(伴随能量的释放和贮存)。(3)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动物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反应式为: 能量。(2)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①细胞质基质: 能量;②线粒体基质: 6H2O 6CO2 能量;③线粒体内膜: 6O2 12H2O能量。(3)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反应式为: 能量或 能量。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四种,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只吸收可见光。(2)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色素带在滤纸条上自上而下的分布顺序是“胡黄 ”,即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 和黄绿色的叶绿素 ,其分布顺序与溶解度大小有关,溶解度大的,扩散快,处于滤纸条的上端;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的含量有关。
5.温室大棚中补充光源常补充白光、红光或蓝紫光,而不用绿光,原因是叶绿素 和叶绿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这些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
6.在黑暗中培养的幼苗叶片黄化的原因是黑暗中叶绿素无法合成,而且已有的叶绿素会被植物体逐渐分解,最终剩下较稳定的类胡萝卜素。
7.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物是O2、ATP和[H](NADPH)。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的转化途径是 。
8.将幼苗突然由光下移到黑暗处, 、 、 、ATP含量变化情况:光反应停止,[H]、ATP含量减少, 还原减慢, 合成减少,但 供应不变, 仍在和 合成 ,故C3含量增加,C5含量减少。
9.突然减少 供应, 和 的变化情况及原因是暗反应中 固定减少,导致 合成减少,而光照不变, 还原成 仍在进行,故 含量减少, 含量增加。
10.光下培养的密闭容器中的植物,容器中 浓度先下降后不变的原因是开始时,光合作用吸收 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释放 速率,随着容器中 浓度降低,光合作用逐渐减弱,直到光合作用吸收 速率与呼吸作用释放 速率相等时达到动态平衡。
1.酶和载体蛋白都通过与物质特异性结合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结构与性质不变,大多数可再次发挥作用。
2.几种变量的辨析
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3.低温、高温、强酸和强碱等因素对酶活性(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低温:降低酶活性,不会使酶失活,条件适宜时,酶活性恢复。
(2)高温、强酸、强碱: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恢复活性。
(3)温度和 通过影响酶活性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通过影响酶与底物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并不影响酶的活性。
4.有关酶的实验设计的易错点
(1)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淀粉+淀粉酶,蔗糖+淀粉酶,应用斐林试剂检测产物,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2)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的注意事项:①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因为温度是干扰条件;②实验步骤不能颠倒,否则会使实验出现较大误差。
5.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的辨析
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联系,由 水解供能;放能反应一般与ATP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用于将 转化为 。
6.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产生 的去向不同
(1)呼吸作用产生的 用于生命活动中各种吸能反应。
(2)光反应产生的 主要用于叶绿体暗反应中有机物的合成。
7.细胞呼吸的5个易错点
(1)细胞呼吸的底物是有机物,而不只是糖类,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2)线粒体只能利用丙酮酸,不能吸收利用葡萄糖。
(3)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包括ATP中的能量和热能。
(4)有 生成的一定是有氧呼吸,有 生成时不能确定呼吸方式。
(5)真核细胞并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蛔虫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8.净光合速率的表示方法是单位时间内“ 吸收量”“ 释放量”“有机物积累量”。总光合速率的表示方法是单位时间内“ 的消耗量”“ 的产生量”“有机物的产生量”。
9.光合作用所需的 的来源有两个:光合作用会优先利用细胞自身呼吸作用产生的 ,不足时从周围空气中吸收(水生植物从水中吸收)。
10.光合作用释放的 的去路:首先被自身线粒体利用,多余的释放到周围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