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1 11:4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 能力目标:学会鉴赏诗句
3. 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诵读本诗,读出节奏、情感 (2)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 。
教学难点: 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天气有些阴沉,比较冷,此景我想起了一句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是一首送别诗,读完令人压抑。但是也有很多送别诗读完之后并不感到特别惆怅、抑郁,例如李白送孟浩然时写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王昌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送汪伦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送自己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些送别诗大气、自然、潇洒、飘逸。今天我们学一首李白的送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
二、诵读并分析诗歌
一读:明字句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诵读本诗,一要读准字音,二要对照注释初识诗歌。(板书 一读:明字句;老师指导各组)大家齐读一遍,读的时候要注意节奏,不要图快(学生有节奏的齐读)。同学们读的时候有一个字读的非常好,“云青青兮欲雨”的“雨”字。大家读的都是四声。有谁能知道为什么是四声呢?
明确:“雨”作为动词要读四声,比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除此应注意“姥”(mu三声)和“台”(tai平声)字的读音。
二读:赏诗句(板书)
师:同学们再自由地朗读一遍,读完后各组讨论一下赏析诗句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哪些句子值得我们赏析?读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明确:鉴赏诗歌应注意诗歌的风格、读法、手法、情感等特点。
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句好,写出天姥山的巍峨高耸来。读着有气势,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师:说的非常好,语言把气势写的淋漓尽致,除此之外还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用天、五岳、赤城之高来烘托天姥之巍峨。要想读出山的崇高来得注意几个字,这几个字得重读。大家探讨一下是哪几个字?
明确:“天”、“横”、“拔”、“掩”字得重读。(请同学诵读,老师范读)
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诗句用的是夸张的手法?
生:“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这句用了夸张的手法。
明确:这句“熊咆”、“龙吟”写的是山间的风声、水声,它们把整座山都给震的颤栗。《蜀道难》上“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明确:本句写的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读的话要读出节奏。歌曲里面短句一般节奏比较快,有气势,例如“狼烟起,江山北望,风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请学生诵读、老师范读)
师: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浪漫之一就体现在夸张手法的运用。李白的《将进酒》起势便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望庐山瀑布》上作者眼中的瀑布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诗句便是浪漫主义手法。
师:除此之外,联想与想象也是浪漫主义手法的体现。哪些诗句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请大家找出并赏析。
生:“青冥浩荡不见底”到“仙之人兮列如麻”这几句运用了想象的手法。金银的做的宫殿,日月照耀的金碧辉煌,仙人以彩虹为衣带,以风为马匹,老虎为之鼓瑟凤,鸟为之拉车。
明确:这几句李白梦中想象的是一个自由和睦的世界,是一个令人神往的世界。想象奇特,伟大诗人屈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白,屈原在离骚中写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雷神为之筹备,月神、风神为之驾车,鸾鸟为之开路,这阵势与梦境中的仙人之乐有共鸣之处。
师:读了本诗能看出李白在诗风上学习屈原,除此还有什么地方学习屈原呢?
生:“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中“兮”字的运用也和楚辞相仿。
明确:的确此处也在学习楚辞。这句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视角的变换,上句写高处,下句写地处,有高有低,立体感强,空间广。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也用了此手法,“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作者给我们呈现一个广阔立体的秋景图。“兮”字表示停顿,读时,应节奏舒缓并且读出深情。(学生诵读,老师指导)
师:我个人认为“渌水荡漾清猿啼”一句在意镜上与“云”句相仿,有哪组发表一下看法?
生:“渌”句用的是视听结合的方法,观水听猿,描绘出一个亲切自然的、令人神往的画面。
明确:亲切并且令人神往也能在上句的“送”与“飞”两个字上看出。“飞”显示出李白急切的心情,“送”看出作者与月是相识相知的,友人一般。难怪李白喝酒之后与月抒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诵读时应体现迫切与温情。(请学生诵读,老师指导)
三读:析情感(板书)
诗歌志之所之也,大部分诗歌以表现情感为主,本诗作者要表现什么情感呢?请大家探讨。(学生讨论)
生:本诗要表现的有惜别之情,“别君去兮何时还”一句能看出,和友人分别时又盼望着重逢,不忍分别。还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能看出李白蔑视权贵的人生态度。
明确: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情感往往不是一面,他是一个集合体。分析诗歌的时候要注意情感的不唯一。“海客谈瀛洲”作者向往之地,然而并没有亲身到达体验,只有在梦境中幻想。然而梦境是短暂的,“魂悸魄动”时“失之霓霞”。 把梦境理解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还是理解为作者摒弃的宫廷生活,他们所表现的主旨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蔑视权贵,傲岸不屈。同学们再此诵读,读出李白蔑视权贵的人生态度。(大家齐读)
三、迁移
师:人生中难免有很多波折,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碰撞时,骨感的现实陈列在眼前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大家探讨。(学生讨论)
生:当我们的理想不能完全实现时,我们可以学习李白的潇洒,潇洒地看世界,不为功名利禄所累,寄情于山水之间。就像《临江仙》中说的“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人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确: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应当师古,古人往往告知我们应怎样去做。东坡先生一生波折,也曾经为自己政治上的不顺而感慨“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但是他达观,当他看尽人间风雨时,已然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姑且听江上清风,赏山间明月。王勃,少年才俊,亦是在政治上不顺利,但是他勇气地向世界呼喊:“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我们应学习苏轼一样达观的心,王勃一样勇敢的心,李白一样潇洒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