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了解气孔开闭的原理
说明蒸腾作用的意义
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尝试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运用蒸腾作用原理指导植树造林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2) 树立“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中倒数第二章的内容。之前介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等重要生理活动,使学生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了一定的唯物主义认识。叶片的结构和根的吸收作用也为理解本节内容做了铺垫。同时,通过分析蒸腾作用的意义为下一章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学生分析
学者为我市重点学校的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较高的学习能力。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实验设计及操作能力。在课堂中,通过环环相扣的系列问题,使学生保持好奇和求知,再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尝试自己探究,体会用科学解决疑问的乐趣。
教学重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
植物蒸腾作用对自身和环境的意义
教学难点
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的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创设情境,通过对比沙漠和森林的环境,引导学生发现是绿色植物降低了环境温度并提高了空气湿度,进而引出本节内容 回顾生活中的体会,对比分析,发现原因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起学生对其区别的思考,自然引出预设内容
问题一 为什么植物多的地方凉爽又湿润? 植物降低环境温度的原因留下伏笔,最后分析。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湿润的原因,在学生对水的液态和气态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引出蒸腾作用的定义 关注自然现象,经过分析,理解概念 通过对问题一的分析,初步得到蒸腾作用的概念。 也由概念中的陌生词“气孔”引出下一步的探索,吸引学生注意力
问题二 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哪? 看来概念中提到的气孔是植物蒸腾水分的窗口,它们在哪?图示植物体,引导学生回顾已学,排除根 叶还是茎?在学生自然地做出推测后,强调科学的严谨性,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过程中讲述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材料的用法;中途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点拨 请学生讲述实验方案,教师展示课前做好的实验结果,请学生代表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补充说明环境对蒸腾强度的影响;另一实验方案及其弊端 回顾,思考 小组合作 设计实验方案 观察结果 得出结论 思考 巩固已学,通过分析,引出对主要蒸腾器官的好奇和探究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让学生体会自己解决问题的学习乐趣 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深刻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初步了解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为最后理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传递爱护实验对象的意识
由蒸腾的主要器官是叶及植物的 思考 过渡
问题三 叶片如何控制蒸腾作用? 蒸腾强弱会有变化,引出该问题 首先需了解叶片结构,学生回忆; 由于水分蒸腾要通过叶片的边界---表皮,再图示叶表皮结构,引导学生观察,自学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相关知识 制作较贴切的教具来模拟保卫细胞,组织学生给气球充气,过程中注意观察气球形状的变化,迁移理解保卫细胞如何控制气孔大小 复习 思考 自主学习 小组活动 操作 迁移思考 步步引导,层层递进,使学生自然地将关注点从叶片具体到保卫细胞 运用教具,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加上之前的一系列铺垫,突破难点
问题四 植物蒸腾大量水是否浪费? 示玉米的蒸腾数据,使学生对蒸腾水量形成认识,进而思考大量蒸腾水分的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分析,归纳出蒸腾作用对自身和对环境的意义 宣传植树节,鼓励学生植树造林,并引导学生尝试用所学理论分析现象,指导实践 观察分析数据 思考 分析、归纳 关注生态 分析应用 形成直观认识,引发思考,自然过渡 通过分析,逐条归纳出蒸腾作用的意义,加深理解 树立环保意识。用所学解决困惑,体会学习乐趣
总结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形成框架联系,全面理解 回顾 形成知识间的联系 巩固,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蒸腾作用
根
土壤 →根毛 →导管 茎
叶 → 气孔 →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