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3.4.2蒸腾作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3.4.2蒸腾作用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1 11:0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1
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勤于动手,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体验和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冀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第四章第二节《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三大主要生理功能即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呼吸作用、植物蒸腾作用之一,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对周围生态环境也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节课为学习下一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铺垫了必要的知识。
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蒸腾作用的概念、调节、过程、意义、植树造林等。对于蒸腾作用的概念来说,学生通过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得出,并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蒸腾作用的过程、蒸腾作用的意义及对植物生活的影响等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除了给出相应说明外,还配以多幅图片和文字加以说明。
三、 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健康活泼,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充满好奇,因此,他们乐于学习,勤于思考。而这节课所讲的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又是学生平时不甚了解的、陌生的,所以,我这节课先安排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要使学生确信植物有蒸腾作用以后,才能进一步讲清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等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并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因此,我的生物课堂尽可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氛围。
四、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蒸腾作用。
2、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
3、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作用。
4、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技能性目标:
1、尝试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
2、运用蒸腾作用原理指导植树造林。
情感性目标:
1、关注植物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2、确立“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气孔是如何调节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是本节教材的难点。
六、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6人为一组;每小组准备植物一棵(如天竺葵)、凡士林、无色透明塑料袋2个、细绳子,在课前2小时进行探究叶的
蒸腾作用实验,并带到课堂上观察。
教师准备:课件, 收集资料。
七、教法、学法指导:
教法:启发式谈话法为主,探究实验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提供观察思考、探究合作、资料分析、表达交流、成功的机会。
八、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为什么 ”问题导入新课— 植物蒸腾作用 踊跃回答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导入课题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问题导入
二、实验观察,动脑分析 探究竟实验:证明叶的蒸腾作用实验观察思考:1、塑料袋内壁上是否有水珠形成,有何不同?2、它从植物体的什么器官什么部位散失出来的?3、以什么状态出来的?归纳蒸腾作用概念 那么气孔是如何来调节水分的散失的? 以小组形式观察课前2小时进行实验所产生的现象针对教师所提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分析,并回答问题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自己总结蒸腾作用概念引发思考,产生疑问 巡视、指导、展示不同的试验设计、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归纳蒸腾作用概念 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讨论、合作交流、创新、归纳等能力。以提问的形式过渡至下一内容
三、知识共享,共同揭秘探究竟观察:蒸腾作用的调节——气孔开闭原理1、教师播放幻灯片,认识显微镜下的气孔。2、从微观角度上了解气孔结构和它的调节作用。 蒸腾作用能散失水分,那么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认真观察,同学间合作交流引发思考,产生疑问 简单明了介绍,适时引导学生学习提问设疑 以立体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气孔的结构与其调节作用,化解难点以提问形式过渡
四、明确概念,热点追踪以一棵植物为例,分析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1、植物根毛的作用是什么?2、导管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组织,展开问答活动。 以问题入手,环环相扣,抓住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兴趣。
3、气孔的作用是什么?角色扮演:假如你是一滴水,要去一棵大树中去旅游,请设计一下你的旅游路线。归纳蒸腾作用过程 其他同学补充,评价。学生思考,2个学生分别到讲台,对着植物图,介绍自己的路线。其他学生补充,评价。学生归纳总结、概述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指出:植物体内根、茎、叶中的导管是相通的。教师组织好活动。播放蒸腾作用过程动态课件。最后教师概述 加入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且培养主动探究能力,体验合作乐趣,化解难点直观教学,突出重点
五、资料分析,感悟真知从问题入手,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1、植物所吸收的水分有99%用于蒸腾作用,只有1%用于光合作用和其他生理过程,这是否是一种浪费?2、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阅读资料,分析数据,从中获得信息看书思考问题,表述观点结合刚学的蒸腾作用的知识再次解释开篇问题,踊跃发言 展示数据资料,设疑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堂开篇时提的问题,并竞答引导和组织学生从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对自然界两个方面讨论蒸腾作用的意义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小组竞赛方式展开辩论,活跃学生思维 关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六、联系实际,生产实践1、为什么把植树节定在3月12日?2、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成活率,该怎么办? 例举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实际的关系 教师倾听评价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蒸腾作用有时也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启迪思维,联系实际培养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化解难点情感升华
七、巩固练习 踊跃回答 指导练习、鼓励评价 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反馈。
八、小结 请学生畅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认真倾听,及时鼓励,给与评价 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九、板书设计:
蒸 腾 作 用
概念:
调节: 气孔——保卫细胞
过程: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中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中
意义:
十、教学反思:
1、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现今的课堂上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意开放学生的智慧和挖掘潜能。因此,在本堂课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我设计了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仔细观察,探究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在学生自主获得新知的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也凸显了新课标的精神。
2、生物学科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对本学科有一定的兴趣。本节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中,要求学生在上课前2小时进行“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并放置在阳光下照射,现象才明显,授课效果就好。这也要求教师对学生课前进行“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进行指导,但在指导时应鼓励学生创新,设计不同于课本中的实验设计,即使是错误的实验设计,教师不急着去更正,待带到课堂上再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深刻,教学效果更好。
3、这节课适当的增加了情感教育,特别是体现在植树造林意义中,让学生认识到“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达到较好的情感教育目的。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