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课题 《运动的完成》
授课内容: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一章 第2节 运动的完成
教学目标:生命观念: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探究等活动能说明骨、关节和骨骼肌的位置关系,能描述运动是如何完成的,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念。
科学探究:学生能独立完成或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思维:学生通过观察来锻炼信息采集能力;通过猜想、讨论来锻炼分析、推理能力;通过模型修改来锻炼信息整合能力;通过归纳概念来锻炼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社会责任:学生通过描述运动的完成来明确运动系统各部分在运动中起到的作用,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运动和生活,保护自身健康。
学会通过运动锻炼自己勇于挑战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意志。
教学重点: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协调配合的
教学难点: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协调配合的
教学方法:观察法、模型探究法、体验法
教学媒体:模型教具、实物材料、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视频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面对生鲜鸡翅,难免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在观察前要给出充分的指导和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推理、类比和猜想的能力,固鸡翅伸展的牵绳实验可直接通过学生的类比才想来完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播放动物运动的视频:飞翔的鸟类、游泳的鱼类、奔跑的陆地动物等2.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运动的基础,并由此引出新课:骨骼和骨骼肌是如何协调合作完成运动的。 观看视频。 1.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2. 复习旧知识,为本节课打基础。引出新课。
新授:一、一块骨骼肌跨越关节连结在两块骨上。 1.鸡翅模型屈折试验:首先通过猜想试验和实物观察、模型修改等活动来明确骨、骨连结、骨骼肌之间的位置关系。2.活动总结:① 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_______。② 1.学生讨论、动手,构建模型,自主探究骨骼肌在骨上的附着位置并展示。 1. 建立模型,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骨骼肌收缩_______,牵动所附着的____围绕_______发生位置变化。模型:鸡翅的KT板模型,在适当的“骨”上打孔,用细绳代替骨骼肌,通过猜想、操作来认识骨骼肌在骨上的附着位置。(模型图片见附表)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猜想的生物学素养。通过实物观察修改模型,保证模型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反思重建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生物学素养。2.通过课件填空题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
新授:二、动物的动作都是由成对的肌肉协作完成的。 1. 鸡翅模型伸展实验:通过观察鸡翅和模型类比操作来模拟鸡翅伸展动作。2.体验活动:①体验屈臂和伸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之间的拮抗作用。②通过体验手拎重物来了解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之间的协同作用。 1.学生通过观察和模拟来探究运动的完成需要成对的骨骼肌协作。2.参加体验,感受成对骨骼肌之间的相互作用。 1. 锻炼学生的观察模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猜想的生物学素养。2.亲身体验提高活动趣味性,增加学生参与度。
新授:三、运动必须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才能完成。 1.通过阅读材料分析:运动的完成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同时引申运动所需要的能量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合作来供给。 1.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回答,建立“运动需要多个系统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的概念。 1.帮助学生建立生命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生命观念。
总结和升华:
1.总结:在多个系统协调配合下,动物可以完成各项运动来逃避伤害、获得食物、争夺栖息地、完成繁殖活动等,这可以帮助动物趋利避害,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繁衍。2.通过视频来引导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思考。 2.学生思考运动除了身体之外还能给我们的精神带来哪些好处。 1.总结动物运动的完成对于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生物的进化适应观。2.培养学生坚毅、刻苦的品质,提高学生担起社会责任的能力。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整体呈现是比较好的,无论是从课堂活动设计上还是学生的参与度上,相比之前的课都大有提高,但是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做的好的地方:
第一,教学设计紧凑、环节过度自然、知识点明确。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两个探究活动,这两个探究活动将实物材料和教具巧妙结合,实物材料的使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具的使用锻炼学生的分析、类比和关键信息的提取和整合能力;这两个探究活动相辅相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索,最终总结概念,形成明确的知识点。
第二,学生参与度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本节课设计的探究活动和体验活动都相对简单而且富有趣味性,学生被活动吸引,在活动中思考、体验、分析、归纳、练习表达,切实体会到生物探索的魅力和乐趣,提高对学习生物、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第三,知识容量设计合理,时间安排合理。本节课知识点明确,重难点突出,课程容量设计合理,时间安排合理,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课堂呈现效果。
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练习不足,课中略显紧张,出现口误。准备时间较短,课上练习次数较少,课程设计改动较多,导致练习不足、课堂语言不流畅。
第二,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学生的回答和展示都很精彩,但是我对学生的表现评价缺很单一,往往就是一句“好”、“请回”就了结了,这个问题我一直都存在,主要原因还是个人对课堂的把握不够熟练,缺乏自信,更多的还是在关注我在课堂的呈现情况上,还是难以全方面顾及学生。
第三,板书不够美观。我的板书写的很不美观,为了扬长避短,也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我采用了彩纸打印品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来体现整体板书,收到的效果较好。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掩盖我的板书不美观的缺点,这是需要我在将来的教学中继续去锻炼和提高的一个点。
附页:
板书设计
教具设计
材料准备:去掉皮肤的鸡翅(皮肤去除办法:先将鸡翅用水泡4~5各小时,之后剥离鸡翅将变得相对简单)
课堂串词
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动作来趋利避害,扩大自己的生存机会和繁衍机会。无论是飞翔、游泳还是奔跑,所有的运动都需要一定的结构基础,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运动的基础——运动系统,那么运动系统包括那几个结构呢?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回答:骨、骨连结、骨骼肌)
其中一块块零散的骨通过骨连结联系起来,组成______
(引导学生回答:骨骼。)
那么骨骼和骨骼肌是如何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运动的完成》。
首先我们要明确骨、关节和骨骼肌之间的位置关系,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模型,大胆猜想、动手模拟,参考黑板上的文字和图片提示,使模型从伸展状态完成屈伸动作。时间4分钟,稍后请小组代表来展示。
(小组展示完毕)
好,我们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可以使模型屈折的连接方式。那么到底哪个符合近实际呢?我们通过观察实物来确定。
请同学们参考黑板上的提示观察观察红点所标示的肌肉连接的位置,思考自己的模型是否符合实际,如果不符合实际,请做出相应的修改。
(学生活动并展示)
所以我们可以确定,第二种附着方式才符合实际。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模拟,我们来总结一下骨、关节和骨骼肌是如何协调合作来完成运动的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来完成课件上的填空题。
学生回答(很好归纳得非常准确)
骨骼肌收缩变短牵拉骨使鸡翅完成屈折动作,但是骨骼肌不能推开骨,那么鸡翅如何才能完成伸展动作呢?
我们继续观察鸡翅,参照黑板上的提示,小组合作,在模型上进行打孔和穿绳,使鸡翅完成伸臂的动作。
(小组代表展示)
从我们的观察和模拟来看,运动的顺利完成只需要一块骨骼肌是不够的。而是需要成对的骨骼肌协调配合。
那么成对的骨骼肌在完成同一个动作时的状态一样吗?我们来自我体验一番:(体验1)在完成同一个动作时,两块肌肉的状态正好是相反的,它们之间的这种作用称为拮抗作用。(体验2)在完成同一个动作时,两块肌肉的状态是相同的,它们的这种作用称为协同作用。
从这两个体验活动中我们发现,一对儿骨骼肌之间的拮抗和协同作用是一成不变的吗?
(学生回答: 不是,在不同的动作中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可以转化的。 )
运动系统为运动提供了结构基础,但是运动只依靠运动系统能顺利完整吗?请同学们阅读这则小资料,思考这个问题。
(不能,还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很好,动物为了趋利避害,扩大生存几率和繁殖几率所进行的的运动,必须在____和_____系统的调节下才能完成。
但是运动时需要能量的,哪些系统的参与为运动提供了能量呢?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由此可见运动需要我们身体的多个系统参与,是一个整体性的活动。以上就是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根据板书来回忆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且思考完成黑板上的练一练。
(学生回答练一练)
加强锻炼可以保持我们身体整体的健康和活力,现代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运动,运动除了可以强身健体之外,在精神层面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字样呢?我们一起来通过一段震撼的短片来思考这个问题。
短片里的人们酷不酷?运动累不累?累为什么还要坚持?运动锻炼我们坚强的意志、敢于挑战的勇气、永不放弃的毅力。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锻炼自己的身体,也锻炼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