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含解析)单元检测(word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含解析)单元检测(word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11 11:3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单元检测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读图,回答1~2题。
1、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
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B.欧洲比亚洲多
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平原比山区多
2、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
B.②城镇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表现明显
C.③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
D.④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承接区
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是(  )
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均匀分布
4、若M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区,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源充足 B.资源开发
C.交通便利 D.地势高峻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回答5~6题。
5、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 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人口密度 B.资源环境承载力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下图为我国某年主要省级行政区流入人口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信息反映出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
A.从山地、高原到平原地区
B.从西部地区到东部地区
C.从内陆地区到沿海地区
D.从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
8、人口流动对浙江省的主要影响是(  )
A.人口容量提升 B.城镇化水平降低
C.城乡差距加大 D.人口老龄化减缓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10、图中“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A.警戒性 B.相对性
C.差异性 D.临界性
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深圳户籍人口中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省的(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B.自然资源短缺
C.人才素质高 D.生态移民较多
12、我国目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
A.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B.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
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下图为温州市历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年增长率以及户均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据图,判断温州的人口变化(  )
①人口净流出 ②人口净流入③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④人口增长率放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影响温州市常住人口户均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  )
①生育率下降 ②人口迁移减少③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 ④人口老龄化加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人口550万,其中90%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地区。首都为赫尔辛基,为该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约为140万,下图为芬兰地理位置及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下列有关芬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资源环境承载力各区域差异性小
B.土地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
C.南部地区热量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D.北部地区矿产缺乏,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16、芬兰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对其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A.气候适宜度 B.发达的商贸、工矿业
C.对外联系方便度 D.国家的移民政策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7 000万以下,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
材料二 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的13亿人口?为什么?
(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则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数将会______。
(3)由此可知,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主要包含哪些?
18、(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澳大利亚领土面积769.2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 477万(2021年4月),是世界上唯一国土覆盖一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全球第12大经济体、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居全球第一的国家。下图为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
(1)简述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特点。
(2)分析澳大利亚中部内陆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
(3)有人认为澳大利亚人口数量远小于该国人口合理容量,试说明理由。
19、(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自2001年实施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流域水利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有力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 下图为新疆南部地区人口分布图。
(1)据图描述新疆南部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说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3)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说明原因。
20、(12分)读我国人口垂直分析状况表,回答下列问题。
海拔/m 200 200~500 500~ 1 000 1000~ 2000 2 000~ 4 000
人口数量/万人 73 345.1 19 427.8 8 647.5 10 037.1 1 590.8
人口比重/% 64.9 17.2 7.7 8.9 1.4
面积/万平方千米 144.5 97.2 162.5 39.9 315.9
面积比重/% 15 10.2 16.9 25 32.9
人口密度/(人/km2) 507.6 199.9 53.2 41.8 5
(1)从表中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2)请分析川、黔、滇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3)从资源环境承载力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理由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1.D解析:平原地区适宜人类生存,人口分布一般比山区要多。图中人口分布东半球明显比西半球多,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都分布在东半球。而亚洲人口数量也比欧洲多。高纬度过于寒冷,生活的人类较少。
2.C
解析:①是东亚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是人口的迁出地区;②是印度地区,城镇化水平不太高,逆城市化不明显;④是美国,是产业转移的迁出区;③地区是西欧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
3.A
解析:“人口持续增长”,据此判断图中等人口密度线由西北向东南推进,即人口向东南方向发展,密度线值应是由西北向东南递减,所以人口西北多东南少。
4.D
解析:某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说明该地利于人口分布的条件较好,而地势高峻明显不利于人类生存。
5.D
解析:考查对生态移民概念的理解:由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而进行的人口迁移。三峡为工程移民,东部知青迁入西部边疆是政治因素。
6.B
解析:有组织、大规模的移民过程,一定要考虑迁入区资源环境承载力。
7.C
解析:从图中各省级行政区流入人口比例可以看出,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省级行政区以人口流入为主,安徽、四川等内陆省级行政区以人口流出为主,由此可以推断,所以图示信息反映出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内陆地区到沿海地区。
8.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大量人口流入浙江省,为浙江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提高了城镇化水平,缩小了城乡差距,B、C两项错误。人口流动不能提升人口容量,A项错误。人口流动的主力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减缓了浙江省人口老龄化,D项正确。
9.B
解析:图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是根据当地年生物量来估算的,因此可知图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
10.A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基础可知,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是最大值,意味着人口达到这个数值后,将会对环境和资源造成极大压力,因此图中“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体现了人口容量的警戒性。
11.A
解析:四川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外出务工经商。
12.C
解析:我国的人口迁移可以加强人才交流和地区联系,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但同时造成交通等基础设施承受巨大压力。
13.D
解析:由图可知,户均人口数量减少,可推测人口出生率降低,自然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而年均增长率大于0,说明人口数量增加主要是因为人口流入,①错误、②正确;年均增长率呈波动下降趋势,说明人口增长率放缓,可推测该城市可能对劳动力需求数量减少,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减弱,③错误、④正确。
14.A
解析:由图可知,户均人口数量减少。生育率下降,导致出生率下降,使得家庭规模较小,①正确;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使得家庭户数变多,户均人口数量减少,③正确;人口迁移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城市中常住人口中的迁移人口家庭往往不带孩子和老人,户均人口数量少,故人口迁移减少不会造成户均人口数量减少,②错误;人口老龄化加剧,表明人口寿命延长,不会导致户均人口数量减少,④错误。
15.C
解析:资源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由于资源状况的差异,芬兰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异大,A项错误;土地不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B项错误;南部因热量充足,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密度大,C项正确;北部热量条件差,资源环境承载力小,D项错误。
16.D
解析:芬兰南部纬度低,气候适宜,开发历史悠久,交通便利,有发达的商贸、工矿业,经济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人口分布多,A、B、C三项不符合题意;而国家移民政策对人口分布在南部地区影响小,D项符合题意。
17、解析:本题以历史材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乾隆年间虽然出现了人口的高峰,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现在低很多,所以并不能养活现在生产力水平下能养活的13亿人口,这是因为人口合理容量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如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等。
答案:(1)不能。资源种类和数量少(粮食产量低),科技水平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对外开放程度低,国外资源流入少等。
(2)减少
(3)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
18、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及西南部沿海地区,其他地区人口稀疏。
(2)中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3)国土面积广大;矿产、草地等自然资源丰富;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开放水平高。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不均;东南部沿海地区及西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数量多,其他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口稀疏。第(2)题,据图可知,澳大利亚中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干旱少雨,导致该区域水资源极度缺乏,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所以环境、资源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比较小。第(3)题,据材料“澳大利亚领土面积769.2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国土覆盖一整个大陆的国家”,
可知其国土面积广大,“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居全球第一的国家”,可知其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澳大利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全球第12大经济体、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可见其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发展水平较高,对外开放水平高,所以其人口合理容量比较大。该国“人口约2 477万”,所以有人认为澳大利亚人口数量远小于该国人口合理容量。
19、答案:(1)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绿洲。原因: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生态环境改善会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3)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并且随着沿边地区改革开放,边境贸易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人口主要沿河流分布,而这些地带又主要是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带,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能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要求。第(2)题,水资源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与该地区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生态环境改善能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将降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第(3)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地区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并且随着国家在沿边地区实行改革开放,边境贸易发展,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员迁入,在边境地区从事对外贸易等。
20、解析:第(1)题,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海拔低的地区人口数量多,比重大,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数量少,比重小,人口稀疏。第(2)题,应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发达程度等角度分析。第(3)题,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西藏人口稀疏,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欠发达的社会经济水平共同作用形成的。
答案:(1)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疏。
(2)山区面积大,交通不便;经济基础差,文化、教育、科技水平低。
(3)不能。原因:西藏高寒缺氧,土壤贫瘠,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资源环境承载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