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2课时)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课时作业(word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第2课时)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课时作业(word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11 11:3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
第二节第2课时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一、选择题
青海省化隆县地处青藏高原,2018年户籍人口约30万。20世纪80年代起,化隆人凭借精湛的拉面手艺走向全国各地,目前常年在外的从业人员超过10万,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城市。据此,完成第1~2题。
1、影响化隆人迁往我国东部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政策因素
C.婚姻家庭 D.经济因素
2、化隆人大量迁往东部城市可以缓解( )
A.化隆县的人地矛盾
B.化隆县的留守儿童问题
C.东部城市的就业压力
D.东部城市的环境压力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示意图,回答3~4题。
3、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居住在湖北宜昌到重庆长江边的居民,不断向其他地区迁移,迁移数量达140万。影响此次移民的主要因素是( )
A.①⑦ B.②④
C.④⑦ D.④⑧
4、两宋之交,大量人口由北方地区迁往南方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①⑧ B.③⑤
C.⑧⑩ D.⑤⑧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某时期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示意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规模越大,水平越高)。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因素中对迁入人口规模影响最小的是(  )
A.工资水平 B.房价
C.空间距离 D.教育资源
6、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迁入人口回流规模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东 D.安徽
“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近年来“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据此,回答第7~8题。
7.我国“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是(  )
A.黑龙江、海南 B.上海、福建
C.新疆、湖南 D.西藏、云南
8.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气候条件
C.养老制度 D.婚姻家庭
“铁锈八州”是美国传统制造业的集聚地,而“加德佛三州”则以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主。1970年后,随着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崛起,美国传统制造业逐渐走向衰落,大量人口从“铁锈八州”向“加德佛三州”转移。读“铁锈八州”和“加德佛三州”位置示意图,完成9~10题。
9、导致人口大量从“铁锈八州”向“加德佛三州”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资源
C.教育 D.经济
10、大量人口迁出对“铁锈八州”的影响是(  )
A.加剧环境污染 B.经济增长乏力
C.人地矛盾突出 D.产品品质下降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我国十大“春节空城”为北京、广州、合肥、重庆、哈尔滨、东莞、沈阳、长春、上海、武汉。据此完成11~12题。
11、导致十大“春节空城”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受传统思想影响 B.城市分布不均衡
C.人口分布不均衡 D.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12、中西部的外来务工农民春节返乡后,部分不再回到上述东部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成为“倒吸”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城市( )
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
B.工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加
C.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条件放宽
D.平均工资水平更高
下图为某地某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4、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方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15~16题。
15、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16、“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带动服务业发展
B.改善环境质量
C.降低住房价格
D.缓解人地矛盾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出现了世界特有的“农民工”现象,他们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像候鸟一样南飞北迁,形成“候鸟”经济现象,这给我国自然和社会环境带来重大影响。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省际人口流动规模统计图(港澳台资料暂缺)。
(1)“候鸟”经济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大于500万的省区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2)新疆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省际人口流入地区,流入新疆的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在几月?为什么?
(3)目前每年有大量人口流入山西省和云南省,二省吸引人口流入的因素有何不同?
(4)西藏是我国省际人口流动最少的省区,为什么?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存在着弱回流,农村回流劳动力对乡村振兴与重构极为重要。研究人员对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15个村的部分回流劳动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回流前的最后一份工作和回流后的第一份工作的行业类型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下图为本次调查中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行业类型分布统计图。
(1)简述珠三角地区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2)概括珠三角地区农村回流劳动力就业选择的特点。
(3)指出回流人口对振兴乡村经济所具有的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德国联邦内政部2020年2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德国共正式收到11.1万份外国人避难申请。申请避难者来源国前三名分别为叙利亚、伊拉克和土耳其。
材料二 一个叙利亚家庭需要花费两年的家庭收入,才有可能将家中的年轻人送到欧洲。到达欧洲后,他们要找到工作,再将工作攒下的钱寄回家里,让其他家庭成员来欧洲团聚。
材料三 图1为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示意图,图2为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
图1
图2
(1)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2)从人口角度分析,大量难民拥入将会给德国带来哪些影响。
(3)说明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的突出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影响化隆人迁往我国东部城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2、A
解析:人口外迁可以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但会产生留守儿童问题,故A项正确,B项错误。人口迁入会加大东部城市的就业压力和环境压力。
3、C
解析:结合时间可知,此次移民时间与三峡工程建设时间吻合,影响其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工程建设(④);此次移民是在政府主导下的移民,国家政策(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C项正确。
4、D
解析:两宋之交,受战争和政治中心变化的影响,人口由北方地区迁往南方地区。
5.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就业机会越多,工资水平越高,教育资源越多,因此会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而且人口在迁移时多选择距离较近的大城市,由此判断工资水平、空间距离、教育资源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较大;而城市的房价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较小。
6.C
解析:人口回流现象是指原来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务工人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流现象。由图分析可知,广东经济较发达,而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人口迁入量大,随着该地产业的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外迁,导致广东出现大量的人口回流现象。
7.A
解析:黑龙江纬度高,夏季凉爽,是夏季避暑胜地;海南纬度低,冬季温暖,是冬季避寒胜地,故黑龙江和海南成为我国“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A项正确。上海、福建都在南方,季节差异小,B项错误;新疆、西藏自然环境恶劣,不是老年人迁移居住的理想区域,C、D项错误。
8.B
解析: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因为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南方、北方冬夏气候特征差异大,B项正确;经济水平为老年人迁移居住提供了条件,不是主要原因,A项错误;养老制度、婚姻家庭与候鸟老人现象关系不大,C、D项错误。
9、D
解析:据材料分析,“铁锈八州”是美国传统制造业的集聚地,美国传统制造业逐渐走向衰落,导致该区域经济衰落,就业机会变少,导致人口迁出;“加德佛三州”则以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是新兴工业区,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吸引人口迁入。因此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大量从“铁锈八州”向“加德佛三州”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B
解析:大量人口迁出,“铁锈八州”环境污染会减轻,A错误;大量人口迁出,劳动力减少,部分技术人员也迁出,导致经济增长乏力,B正确;大量人口迁出,“铁锈八州”人口减少,人地矛盾得到缓解,C错误;大量人口迁出对产品品质影响不大,D错误。
11、D
解析:“春节空城”现象是由于务工人员返乡造成的。大量人员外出务工是因为中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春节空城”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12、B
解析:由题干可知,“倒吸”现象是指返乡农民工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而是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说明当地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增多。
13.D
解析:从年龄段看,20~34岁人口迁移数量大,最可能是因工作而产生的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
14.A
解析:甲年龄段人口是随父母进行迁移,以年龄特征分析,与乙年龄段人口相关性最为明显。
15、C
解析:“生活方式型移民”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C对。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属于“传统型移民”的原因,A、B、D错。故选C。
16、A
解析:“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对区域服务业要求高,故“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带动服务业发展,A对。可能导致环境质量变差,B错。推动住房价格上涨,C错。迁入地人口增加,可能加重人地矛盾,D错。故选A。
17、答案:(1)不利影响: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造成社会环境不稳定;留守儿童和赡养老人问题严重。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时间:8~10月。原因: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采摘时间集中在8~10月。
(3)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吸引大量劳动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花卉的种植和边境贸易吸引大量人口流入。
(4)西藏生态环境脆弱,不能吸引大量人口流入;西藏人口数量少,也不会有大量人口流出。
解析:第(1)题,不利影响主要从交通、环境、留守儿童和赡养老人问题等方面分析。空间分布特点可从图中获知。第(2)题,部分农民工流入新疆从事农业生产,主要是从事棉花的采摘,主要集中在8~10月。第(3)题,影响山西和云南人口迁移的因素应分别从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边境贸易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主要从生态环境脆弱和人口数量较少等方面进行分析。
18、答案:(1)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对普通劳动力需求减少,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国家实施振兴乡村政策,鼓励农村人口回乡创业。
(2)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从事的行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回流后其职业选择倾向于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回流后从事制造加工业的人口较回流前减少较多;回流后从事农业的人口较回流前增加较多。
(3)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增加农村各行业的经济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解析:(1)珠三角地区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主要原因应从珠三角地区对人口迁出的推力、农村地区对人口迁入的拉力两方面回答。据材料可知,珠三角地区在回流前后产业发生一定改变,其中制造加工业在回流前后发生极大的变化,由此可知,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对普通劳动力需求减少,就业机会减少;此外,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加之国家实施振兴乡村政策,鼓励农村人口回乡创业,使得农村人口出现回流。(2)农村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从事的行业具有关联性,且可以根据图中资料进行概述。据图可知,回流后其职业选择倾向于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回流前其职业选择倾向于制造加工业,回流后从事制造加工业的人口较回流前减少较多;回流后从事农业的人口较回流前增加较多。(3)根据所学知识,回流人口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同时,由于回流人口回流后在农村不同行业就业,增加农村各行业的经济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此外,回流人口的回流能够促进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回流人口增多,减少了农村出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利于解决一系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19、解析:第(1)题,从德国有利于避难的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第(2)题,结合德国的人口现状(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就业机会、社会负担、社会治安等),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读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可以发现避难地主要为叙利亚的邻国,而且国家比较多,再结合这些国家的相关特征分析原因即可。
答案:(1)德国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社会福利;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宽松的难民政策等。
(2)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利影响:影响社会安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
(3)多分布在邻国;分布在多个国家。
原因:距离近,路费少;可走陆路,易于到达;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等方面差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