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课时作业(word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课时作业(word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11 11:3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
第一节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一、选择题
行进在大峡谷,满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脚下的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也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具有坚韧不拔性格的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式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据此回答1~2题。
1、“千只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2、根据当地环境推测,此聚落形态与规模多为(  )
A.密集型 较大 B.分散型 较小
C.半聚集型 较大 D.密集型 较小
“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
①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②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③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④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
①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②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③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④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地中海沿岸某城市平面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A、B、C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分区是(  )
A.仓储批发区、商业区、高级住宅区
B.高级住宅区、工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绿化区、住宅区
D.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6、图中D地拟建大型疗养中心,其有利的条件是(  )
A.离城市较近 B.依山临湖,风景优美
C.交通方便 D.山区物产丰富
开封东大寺是一座古老的清真寺,紧邻开封市老城区的商业中心,被誉为“河南首坊”,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该寺周边分布着类型多样、规模不等的众多回族商户,形成了典型的“依寺而商”现象。这些回族商户大多是“下店上宅”或“前店后宅”的家庭式小作坊,主要从事民族特色商品或普通商品经营及服务。据此完成7~8题。
7、开封东大寺周边出现“依寺而商”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便于商家进行宗教活动
B.便于众多商铺共用当地的基础设施
C.共享因寺而来的众多消费者
D.便于商家沟通与交流,提高商品竞争力
8、该地集聚的商铺大多规模比较小,其原因可能为(  )
①地租昂贵,降低租金 ②竞争激烈,降低风险
③市场准入门槛低,方便进驻 ④人口少,客流量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下图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
A.a>b>c B.a<b<c
C.a=b>c D.a>b=c
10.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交通条件
C.人口分布状况 D.早期商业活动
11.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该地(  )
A.位于城市外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重庆市是著名的“山城”,下图示意重庆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读图,完成12--13题。
12、影响重庆市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交通
13、城市各项功能区的形成主要是(  )
A.城市规划的结果
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
C.不需要竞争的结果
D.同类活动造成的企业相互分离
读我国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完成14~16题。
14、图中a、b、c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
A.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C.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D.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15、图中M处最适合建造(  )
A.物流园 B.幼儿园
C.疗养院 D.大学
16.位于N地的楼盘售价比较低,其原因有(  )
①交通不便 ②距市中心较远③水源缺乏 ④位于河流下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7、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图中各功能区布局合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地主导风向最有可能是________。
(2)简要说明所示城市工业区分布位置的合理性。
(3)材料图中F、G两地适合建商业区的是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D四地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高级住宅区在该地发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图为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城镇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
(2)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3)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该城镇规划建设新城,现有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你支持哪一种方案?请阐述你的理由。
19、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的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中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
20、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下图是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市政府计划将传统工业区A的工业外迁,在此建立大型文化广场和娱乐休闲之地,此举是否合理?为什么?
(2)该城市规划住宅区向东部发展,工业区向西部发展,是否合理?为什么?
(3)拟在B、C两地中规划一处商业用地,你认为选择在何地?为什么?
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为了适应当地崎岖的地形,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式的建筑。
2.B
解析:该地山地多,地势高,自然环境恶劣,因此聚落形态多为分散型、规模较小。
3.B
解析:根据材料,“川西林盘”分布在川西平原,这是地形的影响;从图示看,图中水网纵横,①正确。当地以竹为主,物种丰富说法错误,②错误。从林盘模式图可见,内层、中间层、外层错落有致,说明耕作比较精细,每个林盘的住宅之间相对封闭,说明应该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③正确。林盘小巧,说明人口压力不大,④错误。
4.D
解析:发挥“川西林盘”悠久历史文化价值,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留其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原型,不能盲目地进行拆迁合并,扩大规模,①错误;集中布局会破坏其原有的分布结构,建设规模化的小区也会破坏其原有的聚落特色,②错误;可以进行保护性建设,留存当地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业,发挥区域特色,③④正确。
5.A
解析:图示B位于市中心,为商业区。C位于郊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适宜建设高级居住区。A位于河流与道路交会处,地租低,交通便利,可建设仓储批发区。
6.B
解析:图中D地拟建大型疗养中心,其有利的条件是依山临湖,风景优美。离城市较近、交通方便与图中信息不符,山区物产丰富与疗养中心的建设关系不大。
7.C
解析:开封东大寺是一座古老的清真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前来进行宗教活动的人数众多,大量回族商户集中在东大寺周边,主要是为了共享来此地进行宗教活动的众多消费者。
8.C
解析:该地商铺大多是“下店上宅”或“前店后宅”的家庭式小作坊,说明多是居民个人依托家庭住宅从事的商业活动,几乎无租金,选项①错误;商户众多,主要从事民族特色商品或普通商品经营及服务,经营模式相似,竞争激烈,风险大,规模小可以降低风险,选项②正确;商铺大多从事民族特色商品或普通商品经营及服务,说明该地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方便进驻,选项③正确;该地紧邻开封市老城区的商业中心,并依托于东太寺,客流量大,选项④错误。
9.A
解析: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城市土地供应有限,条件好的地点需求量大,地租高,在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距离市中心越近,交通通达度越高,地价越高。
10.B
解析:地租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方面是距市中心的距离;一方面是交通的通达度。等值线向外凸出,主要是受交通影响。
11.A
解析:高级住宅区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基础设施齐全。
12.A
解析:材料“重庆市是著名的‘山城’”,说明重庆市的形态深受山脉的影响,图示重庆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城市各个功能区分散在山谷中,聚落形态是组团式,因此影响重庆市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13.B
解析:结合功能区概念,城市各项功能区主要是同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而形成。
14.D
解析:b位于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a位于城市外缘,应为工业区;c位于商业区的外围,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
15.A
解析:图中M地位于铁路、河流和城市公路沿线,交通便捷,同时位于城市外缘,面积较大,地价相对较低,适宜建物流园,A项正确;幼儿园的选址应在住宅区附近,便于家长接送,B项错误;疗养院的选址应在环境清幽的地方,C项错误;大学选址应在环境较好的区域,D项错误。
16.D
解析:读图可知,N地远离市中心,但附近有公路,交通便捷,①错误;N地距市中心较远,地价低,②正确;临近河流,水源不短缺,③错误;N处为河流下游,河流沿岸多工业区,污染较重,地价低,④正确。
17、答案:(1)偏南风
(2)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分布在城市外缘(或城市北侧),地价较低;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有隔离带(河流)分开,减少对住宅区污染。
(3)G 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有利于发展商业活动
(4)A 临近风景区(环境好);地势高;远离工业区,污染小(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河流上游)
解析:第(1)题,工业区应该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因此根据工业区位置判断,该地主导风向最有可能是偏南风。第(2)题,从图中可知,图示工业区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分布在城市外缘(或城市北侧),地价较低;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有隔离带(河流)分开,可减少对住宅区污染,兼顾了经济和生态效益,故该城市工业区布局合理。第(3)题,由图中可知,F、G两地适合建商业区的是G,理由是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有利于发展商业活动,兼顾了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第(4)题,A处临近风景区(环境好);地势高;远离工业区,污染小(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河流上游),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
18、答案:(1)文教 住宅
(2)外围(边缘) 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便于原料和产品运输
(3)① 大型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①在城市的外围,地价低;既有铁路经过,又有高速公路通过,交通运输便利
(4)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
西南部:地势较高,位于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任选其一作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第(1)题,文教区是以教育、科研为主的功能分区,属于公共事业用地。住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在所有功能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第(2)题,工业需要运输原料和产品,因此需要布局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且对环境有一定影响,一般布局在城市盛行风向下风向和河流下游,付租能力较低,所以一般布局在城市外围。第(3)题,大型批发市场,占地面积比较大,且运输量较大,因此应布局在城市外围且交通便利的地方,①在城市外围,地价低,且有铁路和高速公路通过,交通便利,适宜布局大型批发市场。第(4)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住房、交通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疏散城市人口,许多城市开始建设新城,将一部分人口与工业迁移至新城,该城市东北部有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且靠近工业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建设新城可以节省成本。西南部属于未开发的荒地,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且位于城市的上风向和河流的上游,环境比较好,适宜布局新城。
19、解析:(1)从距城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两方面去分析。(2)D地地势高、位于河流上游、靠近文化区、环境优美,适合建中高级住宅区。
答案:(1)A>B>C。 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地租最高。
(2)D地。 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邻近森林,处在上风向地带,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20、解析:第(1)题,A区位于市中心,工业区在此会造成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第(2)题,工业区向西发展交通便利,东部远离工业区则环境质量好。第(3)题,商业区要接近消费市场并且交通便利。
答案:(1)合理。该工业区位于住宅区中间,对环境污染严重,应该外迁。居民区基本上呈半环状围绕A地,在此建文化娱乐场地,能最大限度方便居民的文化生活。
(2)合理。西部邻近铁路和主要公路干道,运输方便,故规划为工业区;东部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好,故规划为住宅区。
(3)选择在C地。C地离另外两个商业区的距离大致相同,B地与南侧商业区距离太近;C地交通条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