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体积和体积单位
坪地第一小学:宋敏琼
一、设计思想与理论依据
多年来,很多老师都反映《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比较难上好,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的大小等问题都不易理解。新课标指导出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体积的意义,会用体积单位度量一些常见的物体。”我的理解是:要通过学生熟悉的实物,感知这些物体体积的大小。为此,将试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多样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着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内容,也为教师
提供了新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
二、教学背景分析
由于这是一节比赛课,要充分了解赛场学生的实际情况比赛困难,所以本人只能根据现任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为此本人设计这一节课时采用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新课,通过做实验、摸抽屉、举例子的方法让学生深刻体会什么是物体的体积,然后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让学生真正领会体积单位的大小,再通过有趣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体积单位的含义及其应用。现在恰逢龙岗区教研室举行教学基本功比赛,为了锻练自己和突破这类课题的瓶颈,我毅然决定用这一课参加比赛。
三、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十册P59-60《体积和体积单位》
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际,使学生感受什么是体积.2、通过操作使学生牢固树立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概念.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不同。
3、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4、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经历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的表象的形成过程,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5、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具: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模型,实验用的量杯两个,石头两块,大盒子两个,足球一个。每组学生准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各一个,常见的物体各2个,每人一个学具盒。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体验体积的概念。
1、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会说的同学小声跟着说。
2、 乌鸦真的能喝到水呢?我们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老师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进空的课桌抽屉里摸一摸,感觉……. 将书包放入抽屉中,再用双手摸一摸,感觉……?
4、 生活中像这样占有空间的物体还有哪些呢?
5、 对了像这样的物体所占空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体积和体积单位(用纸条出示课题)
6、 你会判断空间的大小吗?你会判断体积的大小吗?(出示课件)
(2) 探究常用的体积单位
出示两个长方体盒子,提问:这两个盒子的体积谁大?猜猜看。老师故意的往一个里面装大一点的方块,一个里面装大小不一的方块。学生说不行要一样大小的,要统一标准,对了,这就要请出裁判长:体积单位来帮忙了。(板书:体积单位)
要想学好体积单位我们先来回想一下体积单位的两个老朋友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根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你能猜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吗?对了,这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课件出示下列思考题:
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体积单位朋友研究一下它的大小。(用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
学生自学后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探究
1、我会发现:引导学生用以下的语言连起来说:我们组研究了(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摸的感觉(很大、很小、中等),量的结果:棱长是1( )的正方体,体积是1( ),比后发现( ).我们找到了生活中的( )体积是1立方( )。
2、我会辨认,让学生把老师准备好三张体积单位的纸条贴在黑板上,闭上眼睛想想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给学生准备好一些日常常见的物品,估计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先估计一些有数值的,再估算一些没有数值的。)
3、我会联系。让学生比较1分米、1平方分米、1立方分米,并懂得它们的联系。
4、我会用。(用智夺五星的游戏把以下练习串起来)
①请你做个裁判长。
(1)、一个1立方厘米的物体一定是正方体。( )
(2)、一千克重的铁块和棉花的体积也一样大。( )
(3)、小明口渴了一口气喝了2立方米的水。( )
(4)、一张长方形的纸虽然很薄,但因为它有厚度,所以它也有体积。( )
②、用多么大的体积单位表示下面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当?
3 填上适当的单位
4 通过对网上的一组图片、数据的欣赏和思考,进一步明确体积单位的大小,同时进行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5 用你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体拼成你喜欢的形体,并说说它的体积是多少?
5、用笑脸进行评价:你的收获是什么,你的困惑是什么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实践证明,这种教法是成功的,主要体现在运用了新课程的理念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成功的关键在以下几点:
1、新理念的课程目标落实到位。
既使学生明确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大小含义,更难能可贵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中领悟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乐学。
大教育家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使学生乐学,教师就要注意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在美,即数学的精妙,创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想学”,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的一开始就用动画《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知识内容与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这时学生心理上就对求知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亢奋
3、知识的“发生”以孩子的“好奇“为起点,使得课堂充满吸引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都是从“好奇”开始的。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情境,激起孩子的思维波澜,引入新课的设计不仅要与新知识的紧密联系,而且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用做实验体验体积的概念,动手“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体积单位的大小,我会辨认这一环节无疑为孩子探索知识创设了一个广阔的时空。
通过估计篮球的体积及教室的体积,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学生热情高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唤醒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动机与欲望。
4、知识的“获取”以孩子的“生活”为基石,以“活动”为源泉,体验“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有了好的开端,下一步究竟应该怎样进行呢?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让学生充分发现思考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变“知识接受”为“知识探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轻装上阵,大胆创造。
下列问题还有待我去提高。
1、利用新课标寻找中间地带,揉合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为新的课程改革做好试验工作。
2、培养兴趣的同时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调控制方式方法将是我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3、有时还会犯老毛病,问题分得过细,对孩子总不那么放心,老想扶着他们走,限制了学生的发挥。
4、教学机智仍是我要研究的一个重点。
总之孩子在知识网络的构建过程中不是盲目地依赖教师,而是在比较、推理、抽象、概括的过程中验证、归纳。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我欣喜地发现孩子的思维汩汩滔滔,洋溢着智慧的光芒。
回头反思,一节课的成功或许对孩子的影响谈不上深远,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永远把孩子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用科学的态度组织教学,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这样的教师将会在学生的心中永生。
2012年4月17日
附:
学 习 研 究 单
我们组研究了(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摸的感觉(很大、很小、中等),量的结果:棱长是1( )的正方体,体积是1( ),比后发现( ).我们找到了生活中的( )体积是1立方( )。
3、一大捆铁丝长24( )
B组、1、一间教室所占的空间约是190( )
2、一个鸡蛋约重是50( )
A组、1、数学课本长20( )。
2、语文课本的占地面积约是300( )
3、一个成年女性的体积约是( )
EMBED PBrush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20(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8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体积
体积单位
体积计算
上一页
下一页
执教者:坪地一小宋敏琼
火柴盒
工具箱
水泥板
下面的火柴盒、工具箱和水泥板,哪一个所占的空间大?
√
上一页
下一页
翻页
做一做:
下图中每个木块同样大。 哪堆的体积大?哪堆的体积小?
( )
( )
上一页
下一页
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
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上一页
下一页
小精灵请你帮帮忙
1、书中介绍了体积单位家有几个小朋友?
2、你是怎样理解你最喜欢的体积单位朋友的?请选一个或几个体积单位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组研究了……
摸的感觉……
量的结果……
比后发现……
我找到了生活中……的体积约是1立方( )
智夺五
一
二
三
四
五
(1)、一个1立方厘米的物体一定是正方体。( )
(2)、一千克重的铁块和棉花的体积也一样大。( )
(3)、小明口渴了一口气喝了2立方米的水。( )(4)、一张长方形的纸虽然很薄,但因为它有厚度,所以它也有体积。( )
上一页
下一页
2、用多么大的体积单位表示下面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当?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1、数学课本长20( )。
2、语文课本的占地面积约是300
( )
厘米
3、一个成年女性的体积约是90 ( )。
立方分米
填适当的单位
平方厘米
1、一堆木料的体积约是3( )
立方米
2、一捆铁丝约长24( )
米
3、一个鸡蛋约重是50( )
克
填适当的单位
平均洗一部车约要用0.4( )的水
一般居民平均每人每天用水88( )。
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3( )。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填体积单位
用你手中的1立
方厘米的小正
方体拼成你喜
欢的物体,并
说说它的体积
是多少
上一页
下一页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实践证明,这种教法是成功的,主要体现在运用了新课程的理念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成功的关键在以下几点:
1、新理念的课程目标落实到位。
既使学生明确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大小含义,更难能可贵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中领悟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乐学。
大教育家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使学生乐学,教师就要注意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在美,即数学的精妙,创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想学”,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的一开始就用动画《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知识内容与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这时学生心理上就对求知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亢奋
3、知识的“发生”以孩子的“好奇“为起点,使得课堂充满吸引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都是从“好奇”开始的。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情境,激起孩子的思维波澜,引入新课的设计不仅要与新知识的紧密联系,而且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用做实验体验体积的概念,动手“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体积单位的大小,我会辨认这一环节无疑为孩子探索知识创设了一个广阔的时空。
通过估计篮球的体积及教室的体积,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学生热情高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唤醒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动机与欲望。
4、知识的“获取”以孩子的“生活”为基石,以“活动”为源泉,体验“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有了好的开端,下一步究竟应该怎样进行呢?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让学生充分发现思考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变“知识接受”为“知识探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轻装上阵,大胆创造。
下列问题还有待我去提高。
1、利用新课标寻找中间地带,揉合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为新的课程改革做好试验工作。
2、培养兴趣的同时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调控制方式方法将是我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3、有时还会犯老毛病,问题分得过细,对孩子总不那么放心,老想扶着他们走,限制了学生的发挥。
4、教学机智仍是我要研究的一个重点。
总之孩子在知识网络的构建过程中不是盲目地依赖教师,而是在比较、推理、抽象、概括的过程中验证、归纳。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我欣喜地发现孩子的思维汩汩滔滔,洋溢着智慧的光芒。
回头反思,一节课的成功或许对孩子的影响谈不上深远,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永远把孩子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用科学的态度组织教学,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这样的教师将会在学生的心中永生。
2012年5月11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