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8年9月9日)
越南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5年9月2日)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1975年12月2日)
古巴共和国
(1959年1月1日)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目前世界上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
—1871年的巴黎公社
—1917年苏俄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学习目标: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了解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认识其历史影响。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恐吓、束缚和监视…… 1861年获得解放之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更恶化了。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
——《人类文明史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列宁主义形成的背景(俄国革命的背景)
一、酝酿——列宁主义的形成
①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但远落后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② 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1898
1900
1895
1903
——列宁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在列宁催促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
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列宁流放期满,12月在德国创办了马克思主义者的第
一张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为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拥护者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这次代表大会标 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③ 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
④ 组织:社会民主工党成立
⑤ 阶级:工人阶级的产生与壮大
一、酝酿——列宁主义的形成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俄语“多数派”的音译)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 ——列宁
一、酝酿——列宁主义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关系
一、酝酿——列宁主义的形成
时代是不断变化的,理论要与时俱进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的国家实现。
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且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才能成功。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继承与发展、理论到实践
思考:对比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分析两者的关系。
列宁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
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意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加速革命到来
材料三 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9万多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能几个人合用一支。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沙皇政府在战场上频吃败仗,国内危机四伏。 ——《大国崛起》
材料四 “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
一、酝酿——列宁主义的形成
四月提纲指方向
十月革命现曙光
二月革命倒沙皇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和平
夺权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武装夺取政权
推翻沙皇统治
两个政权
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
(实权)
工兵代表
苏维埃
推翻临时政府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推翻
成立
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政权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诞生
流血冲突
1、革命进程
二、革命——建立苏维尔政权
思考:根据教材,梳理俄国革命的过程
二、革命——建立苏维尔政权
问题探究: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革命性质
打击对象
革命力量
结 果
两者联系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参加,并起到积极作用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紧密相连,形成了急剧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探究:如何理解”对俄国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句号“这句话?
①结束剥削阶级的统治
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③开启现代化强国进程
材料三:俄国经济实力变化
材料一:十月革命使经济文化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岳麓书社第20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
材料二: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超过德、英、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过程,开创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开辟出一条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大国崛起》
对俄国
二、革命——建立苏维尔政权
2、伟大意义
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是为大飞跃。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也帮助了全世界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
①推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对世界
②打击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的局面。
二、革命——建立苏维尔政权
2、伟大意义
探究:如何理解”对世界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感叹号“这句话?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国内叛军
外国干涉军
内忧:国内反革命叛乱
苏俄内战(1918-1922):丧失领土、缺少粮食、经济极端困难
外患:外国干涉军的联合进攻
苏俄面临内忧外患
1918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三、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三、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材料: 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制, 即绝对禁止任何私人的粮食贸易,必须把 全部余粮按照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
……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 《列宁选集》
1919年俄国1普特(16.38kg)粮食的价格
国家征购价 6卢布
国家零售价 30卢布
黑市价格 200卢布
思考:概括战时共产主义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我们犯了错误”
余粮收集制
(1)主要内容:
保证前线粮食供应,缓解饥荒;但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错误实质在于直接过渡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2)犯了错误:
1.战时共产主义(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不论企业大小,一律收归国有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分配制
结果 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结果是失败的
固定的粮食税
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形式转给资本家经营
按劳分配的工资制
实行自由贸易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思考: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
三、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2.新经济政策
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意义: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922年12月,
苏维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1924年1月,列宁逝世;
斯大林成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
三、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3.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世界历史》
① 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
——《世界历史》
② 农业:农业集体化(集体农庄)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
——《世界历史》
③ 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三、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3.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思考:概括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理解斯大林模式的内涵
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什么?
原因:落后农业国的现实;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利于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三、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3.斯大林模式
思考:结合材料和教材,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二战时,苏联工厂生产t-34坦克
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奠定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1)积极:
三、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3.斯大林模式
思考:结合材料和教材,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材料1: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多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2: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徐天新《平等、强国的理想与苏联的实践 》
(2)消极:
①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排斥市场。
④强制农业集体化,违背了农民意愿。
②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片面发展重工业。
③农业、轻工业落后,消费水平较低。
三、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3.斯大林模式
俄国简史
①1917年二月革命之前:沙俄(沙皇俄国)时期;
②1917年二月革命之后(3-11月):两个政权并存时期: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③1917年十月革命后(11月)~1922年(12月):苏俄(苏维埃俄国)时期;
④1922年12月~1991年12月: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时期;
⑤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为十五个共和国,
由俄罗斯继承前苏联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沙俄
1547年—1917年
苏俄
苏联
俄罗斯
1917年—1922年
1922年—1991年
1991年以后
三、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拓展
1898年 1900年 1903年 1917年3月 4月 11月 1918年 1921年 1922年 1924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列宁主义形成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
《四月
提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列宁
逝世
第二个五年计划实施
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列宁创办《火星报》
二月
革命
“新经济政策”
苏联
成立
基本实现“工业化”
时空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