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被压扁的沙子》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被压扁的沙子》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1 22:27: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姓名 学科 语文 时间 2022.
班级 八年班 学校
课题 被压扁的沙子
教材 分析 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主要谈的是物候学、地理(地质)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的问题。几位作者善于将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地阐明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逻辑周密,说明准确,展现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这些文章,语言朴素优美,带有“科学小品”的特点,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都以“恐龙”为话题切入,讨论 的角度却各不相同。第 一篇短文意在通过“恐龙无所不有”这一现象,说明地壳运动这一科学事实; 第二篇短文则说明了科学家们是怎样运用地质学的研究成果解决恐龙灭绝年代 问题的。读这两篇短文,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作者所说的“不同科学领域之间 是紧密相连的”这一基本科学原则。
学情 分析 这篇科普短文是事理说明文,学生可以借助已了解的有关说明文知识,通过对比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相信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 策略 分析 圈点勾画法、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自主理顺本文的行文思路并能够用准确语言进行表述,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确逻辑顺序的特点。
学习 目标 1、善于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阐述事理。 3、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 1、了解文章所说明的事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本文语言严密准确的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安排学生预习课文,积累本文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 目标 1、善于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阐述事理。 3、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 置 齐读目标 使学生本课的学习有方向、有重点。
检测 预习 读准字音 学习词语 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课前读课文、预习 检查预习效果,积累生字词,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导入 新课 文章的题目通常对文章有一定的概括或提示作用,看到本文的题目《被压扁的沙子》,你猜想本文会写些什么呢?大概会介绍类似沙子为什么被压扁,或者被压扁的沙子是什么样的之类的问题吧. 本文到底介绍什么科学知识,我们肯定能在文章里找到答案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入阿西莫夫书写的科学世界吧! 激发学习兴趣
课上 自学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结合文中的观点,解决以下 问题:(阅读提示:边读边在文中圈点勾画出能够回答以下问题的关键语句或段落)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哪两种对立的说法,你能找出来吗? 2.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的倾向是什么?有什么依据呢? 边读边在文中圈点勾画出能够回答以下问题的关键语句或段落 把握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内容
启拨精讲 理清本文思路
合作 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探明恐龙灭绝的原因? 本文用《被压扁的沙子》做题目有什么好处? 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你能结合课文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两篇短文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处吗?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学习 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回扣 总结 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 小组讨论交流 交流体验,加深理解。
课堂 检测 完成同步检测的课内品读 独立完成 检测及巩固本节课所学
板书 设计 被压扁的沙子 —— 阿西莫夫 恐龙灭绝的原因 超高压 撞击说 沙子 斯石英 火山说 加热 肯定 否定
课后 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为学生提供了较为自由的学习氛围,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去感悟、探究,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同时我在进行本文的教学设计时试图凸显本文科学性的特点,又因执教的是八年级学生,相关知识的教学还没有展开,所以确定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为主要教学内容。 新课改理念中特别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设计本课时加入了小组讨论,借以让学生自主理顺本文的行文思路并能够用准确语言进行表述,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确逻辑顺序的特点。 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学生总结评议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