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备战高考语文专题——实用类文本阅读
古代科技专题:主观题
本堂课的目标是?
解决学生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学生对于主观题要求概括的要点不全面
学生对筛选出来的文字不能“精加工”,得出准确答案的能力尚需提升
第二个问题:
本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逐步突破
信息类文本
(论述类、实用类)
客观题
主观题
信息对比
论证分析
材料内
材料与相关诗文图画、社会现象、链接材料
信息运用题
含义/作用题
论证分析题
概括/整合题
概括/整合题
比较题
题型综述
注:全国卷通常会区分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其中考查主观题的是实用类文本。各地区试题(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则通常不区分两种文本。新高考也不再区分。在板块上统一称为“现代文阅读I”,在性质上统一称为“信息类文本”。
题型综述
补充:各个国家早期作家写作的不同心理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篇文章
目标:从文章中获取解题技巧
莎士比亚为何能火400年
柳森
(1)“他像一位巨人,跨越了狭隘的世界。”在莎士比亚离去400年后,人们依然用这句话来赞扬他。那么,是什么让他的影响力至今仍然无远弗届?
(2)在莎士比亚出生的1564年,英女王伊丽莎白已在位5年,并仍将统治39年。这是英国从一个天主教国家向一个新教国家转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之前一些被奉为圭臬的事实纷纷坍塌,人生随之变得扑朔迷离,充满悬念。这样的时代背景,对于普罗大众意味着人生的不确定与动荡不安,而对一位足够敏锐的文艺工作者而言,却意味着一座可以不断收集到新阅历、挖掘出新题材的富矿。
(3)莎士比亚一生都在不断根据表演和时代的需要,修改自己的剧作,以至于这多少为后人出版他任何一部剧作的“最终版”带来困难。他总是把剧本写成实实在在的“演出本”。改变某几场中的几句句式结构,增删台词,对他而言再正常不过。更经常的是,他会为了照顾演员的特点,对一些角色做出修改,且不断在修订版本中,丰富各种舞台提示。这样的“演出本”,怎会不适合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搬上舞台呢?
(4)不过,话说回来,在莎士比亚所处的16世纪,他并非唯一的文学大师。在当时的欧洲文坛,前有拉伯雷、洛佩·德·维加,同时代的有塞万提斯、蒙田、培根,后起的有弥尔顿、笛福……但几个世纪之后,若论在文学史和大众传播领域的位置,莎士比亚的地位几乎难能撼动。这是为什么?
(5)用今天通俗一点的商业语汇来讲,莎士比亚有足够好的“商业嗅觉”,他懂得如何服务好受众的需求和喜好。近来有研究表明,在同时代人的眼中,莎士比亚是一个头脑冷静的商人。在写出剧本之前,他会去了解当时社会的流行趋势和大众口味,以确保剧本上演后的卖座率。他还会根据当时畅销书的内容改编剧本。
(6)如果说,是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助推了莎士比亚戏剧在英国的传承,是英国的快速扩张及英语的普及,促进了莎士比亚戏剧在海外的广泛传播,那么,上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政府对莎剧艺术的财政资助、民间机构对莎剧艺术的推广,都是莎士比亚的“火力”至今在我们身边绵延的重要原因。举一个例子,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国人除了在开幕式上现场朗诵《暴风雨》片段、将莎翁名言刻入奥林匹克钟之外,还在莎士比亚故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小镇和伦敦泰晤士河畔的莎士比亚环球剧场,以40多种语言演绎对莎士比亚不同的诠释。除此之外,大英博物馆同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共同举办了主题为“莎士比亚:将世界搬上舞台”的大型展览,英国广播公司专门制作了莎士比亚电视电影剧集。民间方面,以莎士比亚出生地基金会为例,不仅针对全年龄段设置了深入大中小学的莎剧知识课程,也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举办类似“莎士比亚周”、“伟大的莎士比亚辩论赛”这样的推广活动。就在去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英国时,还提及一段往事:上世纪70年代,正在插队的我想方设法找来《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剧本一一读遍。
(7)这是怎样的一种跨越啊!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9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戏剧家的作品。
1.分析第(3)段画线句的含义。
1.分析第(3)段画线句的含义。
(3)莎士比亚一生都在不断根据表演和时代的需要,修改自己的剧作,以至于这多少为后人出版他任何一部剧作的“最终版”带来困难。他总是把剧本写成实实在在的“演出本”。改变某几场中的几句句式结构,增删台词,对他而言再正常不过。更经常的是,他会为了照顾演员的特点,对一些角色做出修改,且不断在修订版本中,丰富各种舞台提示。这样的“演出本”,怎会不适合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搬上舞台呢?
原文呈现
1.分析第(3)段画线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莎士比亚根据时代、表演的需要和演员的特点,不断修改剧本,是他的剧作受到欢迎、反复演出的原因。
【含义题】
1题干形式:提问词句的“含义“含意”“意蕴”“理解”等。
2解题思路:①解说词句的具体内容
修辞性语句务必用自己的话解说。
指代、概括性词句务必结合上下文。
②分析蕴含的情感态度
信息类文本以传递事实为主,不一定体现出强烈的情感态度。
但引用人物评论时,需要特别注意评论者的情感倾向。
2.简要分析文章第(6)段的论述思路。
2.简要分析文章第(6)段的论述思路。
【参考答案】首先,总述政府一民间为莎剧艺术大力资助与推广,是莎士比亚影响绵延至今的重要因素;接着,从政府、民间两个角度分别举例,分析推广莎士比亚的具体做法;最后,借助习近平访英时提及的一段往事,侧面表现莎士比亚影响之久远。
【论证思路题】
1题干形式:提问文章的“思路“脉络“行文等。
2.解题思路:①划分层次(数一数相关内容共有几段/几句,分析彼此之间的关系)
②明确对象(概括每一层表达了什么观点,或分析了什么对像)
③提取方法(明确每一层的主要事例、论证方法、顺序或角度)
④串联语言(将上述内容串联成类似下面的形式)
首先(开门见山/通过…现象/驳论/名言/设问等)引出…观点
接着 (通过…/按…顺序/从…角度) 指出/分析/论证…
然后(通过…/按…顺序/从…角度)指出/分析/论证…
最后 (通过…/按…顺序/从…角度) 指出/分析/论证/表现…
3.简要概括莎士比亚能火400年的原因。
3.简要概括莎士比亚能火400年的原因。
【参考答案】①莎士比亚选材眼光敏锐,创作顺应需要,商业嗅觉灵敏;
②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提供了丰富的阅历和题材,助推了英国国内的传承,英国的扩张和英语的普及促进了海外的传播;英国政府和民间机构的推动使其声名远扬。
【原因概括题答题技巧】
“原因”往往既包括主观原因(人怎样),又包括客观原因(环境怎样)。在概括过程中,要注意分别检查,避免遗漏要点。
这样的时代背景,对一位足够敏锐(主观原因)的文艺工作者而言,却意味着一座可以不断收集到新阅历、挖掘出新题材的富矿(客观原因)。
【概括题】
1题干形式:针对特定信息,要求“概括”,或提问“哪些”“哪几个”等。
2解题思路:①判区间:结合题干信息,寻找原文出现的位置或涉及的范围。
②定形式:明确概括的对象和形式。
③细筛选:将答题范围内符合要求的信息全部找出。
④巧归并:根据题干要求和文章层次,将找到的信息进行归并。
⑤串语言:整理答案,注意呼应题干,理清层次。
4.结合文本,阐述我们要让400年前与莎士比亚处于同一时期的汤显祖成为具有世界级影响的戏剧家可采取的措施。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一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不仅于古文诗问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目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4.结合文本,阐述我们要让400年前与莎士比亚处于同一时期的汤显祖成为具有世界级影响的戏剧家可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①将政府的财政资助和民间机构的推广结合起来。②拓展传播范围:在世界级活动中展示与汤显祖有关的内容,用多种语言演绎汤显祖的作品;③丰富传播形式:举办汤显祖主题展览,制作汤显祖电视电影剧集等;④培养民众基础:让汤显祖的作品走进大中少学课堂,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中举办与汤显祖有关的推广活动。
【措施(启示)概括题答题技巧】
“措施”(启示)既可以从抽象理论中得到,也可以从具体事例中提炼。
因此,一方面要留意文中的论述性语句;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事例,从正例中总结经验,从反例中总结教训。
答题技巧总结:
【含义题】
1题干形式:提问词句的“含义“含意”“意蕴”“理解”等。
2解题思路:①解说词句的具体内容
修辞性语句务必用自己的话解说。
指代、概括性词句务必结合上下文。
②分析蕴含的情感态度
信息类文本以传递事实为主,不一定体现出强烈的情感态度。
但引用人物评论时,需要特别注意评论者的情感倾向。
【论证思路题】
1题干形式:提问文章的“思路“脉络“行文等。
2.解题思路:①划分层次(数一数相关内容共有几段/几句,分析彼此之间的关系)
②明确对象(概括每一层表达了什么观点,或分析了什么对像)
③提取方法(明确每一层的主要事例、论证方法、顺序或角度)
④串联语言(将上述内容串联成类似下面的形式)
首先(开门见山/通过…现象/驳论/名言/设问等)引出…观点
接着 (通过…/按…顺序/从…角度) 指出/分析/论证…
然后(通过…/按…顺序/从…角度)指出/分析/论证…
最后 (通过…/按…顺序/从…角度) 指出/分析/论证/表现…
【原因概括题答题技巧】
“原因”往往既包括主观原因(人怎样),又包括客观原因(环境怎样)。在概括过程中,要注意分别检查,避免遗漏要点。
【概括题】
1题干形式:针对特定信息,要求“概括”,或提问“哪些”“哪几个”等。
2解题思路:①判区间:结合题干信息,寻找原文出现的位
置或涉及的范围。
②定形式:明确概括的对象和形式。
③细筛选:将答题范围内符合要求的信息全部
找出。
④巧归并:根据题干要求和文章层次,将找到
的信息进行归并。
⑤串语言:整理答案,注意呼应题干,理清层
次。
【措施(启示)概括题答题技巧】
“措施”(启示)既可以从抽象理论中得到,也可以从具体事例中提炼。
因此,一方面要留意文中的论述性语句;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事例,从正例中总结经验,从反例中总结教训。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古代科技人物的特点与追求
中国古代科技人物的特点与追求
【敬业专注】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中庸》)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聊斋志异》) 【刻苦磨砺】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洪奥》)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高明《琵琶记》)
【不惧平庸】
锐锋产于钝石,明火积于暗木,贵珠出于贱蚌,美玉出于丑璞。(葛洪)
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颜元)
中国古代科技人物的特点与追求
【仁者爱人】
圣人不耻身之贱也,愧道之不行也:不忧命之长短,而忧百姓之穷。
(贾思据《齐民要术》序)
工人者,艺士也…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也。
(敦煌藏经洞唐代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