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
长春市第一五四中学
雷振国
安塞腰鼓
表演前——安静
场面壮阔豪放
声响雄壮激昂
后生茁壮强盛
舞姿浓烈奇丽
表演后——寂静
激昂
生命的宣泄
自由的挥洒
表演中
回顾文章结构
本节学习目标:
1、品读本文中出现的精彩句子,提升品析、感悟能力;
2、从不同角度探讨本课主题,发散思维。
合作探究
明确:用“茂腾腾”来形容后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美感。“后生”,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茂腾腾”沸腾着生命的激情,“茂腾腾的后生”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情奔放。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作者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一句 这一段中运用排比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运用排比句,展示了一场壮阔、豪放、热烈的舞蹈——安塞腰鼓,作者淋滴尽致地抒发了对生命和力量的咏叹和礼赞,同时也强调了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和感悟。
3.作品是从那几个角度写安塞腰鼓的?
“好一个安塞腰鼓”
间隔反复
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鼓声美
场面美
后生美
舞姿美
4.“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多水的江南比作易碎的玻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南的柔美秀丽,与文中气势磅礴、震天动地的安塞腰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安塞腰鼓的气势雄伟豪迈。
问题探究
1.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
这篇文章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
(1)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2)表现要冲破阻碍、束缚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3)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4)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
2.中国西北相对贫穷落后,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但是,“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3.课文最后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以认为这是实写)。联系全文看,开篇说一群后生们,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表现了一种“静”的氛围;接下来是文章的主体,一直写腰鼓激情喧响;到最后鼓声“戛然而止”,这样由静到响,再由响到静,文气起伏跌宕,结构回环完整
壮阔 豪放
火烈 狂舞
闪射 飞溅
亢奋 搏击
烧灼 奔突
翻飞 威逼
精读赏析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品读1
★这一段,综合运用排比、比喻,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舞蹈场面的壮美,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品读2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叠词的运用,反复和排比的综合运用,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本文运用得最多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情豪壮,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品读3
“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⑴句内部的排比:
⑵句与句之间的排比:
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描写,赞美了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同时也印证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
主题归纳
这是一篇描写抒情性散文, 通过对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这是生命和力量的渲泄,这是人情和自由的挥洒,这是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明、一种文化。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