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解决相遇求路程的行程问题以及类似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学会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感受“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乘法分配律之间的关系。
3.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
重点: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难点:借助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行程问题。
教学过程:
1、动画创设情境,理解数量关系:
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70米,4分钟走到校门口,小明家和学校相距多少米
通过动画理解题意,谈话:用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2、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1. 游戏理解相遇问题:
两位同学同时相向而行直至相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考:
(1)出发的地点怎样? (2)怎样的时间出发的?
(3)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4)这样运动的结果怎么样?
2.教学例题。
(1)学生自己尝试讨论完成任务一:
通过画图或者列表法整理条件和问题。并与小组组员讨论。
学生们完成后展示整理信息的方法。
(2)学生在介绍的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强调画图、列表这两种方法的重点地方,使方法完善。
(3)完成任务二:根据整理的条件和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结合线段图和同桌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提问:同学们比一比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如果把这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写成等式,看一看符合什么规律?(乘法分配律)
谈话:乘法分配律就是从现实问题中总结出来的,两种解法得到相同的结果又一次证明了乘法分配率的正确性。
3.回顾解题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张小华和赵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张小华向东走,速度
是60米/分;赵丽向西走,速度是55米/分。经过3分,两人相距多少米?
(2)学生独立画图整理,再解答。
(3)全班交流。
(4)提问:你能由这一步综合算式想到另一道综合算式吗?写出后说一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5.比较两题:上面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数学小故事:
詹天佑修铁路的故事。
指名学生读故事,和学生一起研究两端对凿法、中部凿井法。
启发:数学是很多科学的基础,学好数学为以后打好基础。
4、总结启发:
(1)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儿歌结束本课:
儿 歌
行程策略有个宝,请你画图或列表,
两点之间一条线,明确方向最重要。
整理信息是关键,理清思路要记牢;
掌握方法列式好,学习就会变轻巧。
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
70X4+60X4 (70+60)X4
=280+240 =130X4
=520(米) =5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