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收集整理》 (习题教学二)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5 页和第 6 页练习 一第 5 题和第 6 题。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在生活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练习一第 5 题,在练习中读懂统计表,读懂数据蕴含的信息,不仅仅看到数量,还能进一 步分析出信息让学生面对数据有话可说。练习一第 6 题,在练习数据整理、应用 的过程中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感受统计的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调查的方式和记录数据的方法,基本能通过收集信息,整理 数据,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学生能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 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能读懂统计表中的数据,根据读懂的数据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 2.练习中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读懂的数据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引入
1.知识回顾: 呈现例题图回顾本单元已学习的调查方法以及记录方式。 2.引入新课: 明确本课的内容。
二、练习与指导
(一)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5 题。
1.呈现学校图书室借阅记录主题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读懂统计表数据信息。
(1) 读懂表头: 指出情境中反映的“本周图书借阅”情况。
(2) 读懂调查内容: 统计表调查的是本周各类图书的借阅人数。
(3) 读懂分类: 讲解“本周图书借阅”情况是按童话、漫画、儿歌、其他
进行分类调查的。
(4) 读懂统计表数据表达的意思: 童话,借阅人数是 11 人,漫画,借阅人
数是 18 人、儿歌,借阅人数是 9 人、其他书籍借阅人数是 8 人。
3.根据统计表的数据信息回答问题
(1) 借阅童话书的有() 人: 依据问题找统计表中“童话”对应的数据。
(2) 借阅() 书的人最多: 比一比。
(3) 依据数据照问题: 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①从数量上分析购进新书的类别与进书量
②从获取知识的需要阐述购进新书的类别与进书量 4.小结: 通过看表格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信息。
(二)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6 题。
1.呈现话题: 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
2.把记录的结果填写在表中。
3.检验对照: 统计的结果和样本数据是否一致并完成统计表。 4.解决问题: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信息,指导学生找对应的信息回答问题。 5.依据数据照问题:( 1) 制定采购水果的方案
(2) 对采购水果的方案提出建议
6.小结:( 1) 建议和想法的合理性
(2) 结合数据和实际情况决策。
(三) 补充练习 1.用计数器记录数据 2.回答问题
3.活动: 读懂统计表的其他信息,与家长分享。
三、回顾:本课在练习中数据收集整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