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全)》 课件(共1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全)》 课件(共11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1 19:1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2张PPT)
采 薇(节选)
1
薇菜,植物名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采薇》是《诗经·小雅》的一篇。
“风”:大多为民间歌谣(160篇)。
“雅”:又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105篇)。
“颂”:宗庙祭祀乐歌(40篇)。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远征战士离开边关,孤独地行走在回乡途中。道路崎岖,又饥又渴。此刻,他遥望家乡,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读诗文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zài
明诗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释义:
当初我去从军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摇曳。
注释: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释义:
现在我解甲归故乡,大雪漫天飞舞飘落。
注释:
[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雨雪]指下雪。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释义:
道路泥泞慢慢行走,又渴又饥真是劳累。
注释:
[迟迟]迟缓的样子。
[载]又。
zài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释义:
我满心伤感满腔悲,这种哀痛谁能知道!
注释:
[莫]没有人。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zài
悟诗情
借景抒情
昔日____没了,只有雨雪霏霏。
昔日____没了,只有雨雪霏霏。
昔日____没了,只有雨雪霏霏。
昔日____没了,只有雨雪霏霏。
幸福的家园
恩爱的亲人
袅袅的炊烟
依依的杨柳
作者的孤独,你体会到了吗?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送元二使安西
2
[唐]王维
王维(701-761):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他擅长写优美的山水诗和抒情小诗,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作者简介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题目意思:王维送朋友元二出使安西。
古诗题解
唐朝的时候,国势强大,很多国家都想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长安城经常有人被派到国外去出使。而每一次出使,对于当事人来说是既高兴又忧伤的事情,高兴的是可以为国家建功立业,做出贡献,忧伤的是要和多年的老友故交分别。这一别就是海角天涯,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了。
安西在哪?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附近。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诗学习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2.使:到某地;出使。
1.送:送别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
送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东北,渭水北岸。
客舍:旅店。
朝雨:早晨的雨。
浥:湿润。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渭城清晨的一场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翠色欲滴,焕然一新。
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气氛。
前两句写离别时的景色,地点是( ),季节是( ),从哪里可以看出?“柳”与“( )”谐音,暗含( )之意,你感觉这景色如何?


春季

送别
我们看到了春回大地,柳枝吐绿的盎然生机——
看到了春雨润轻尘的清新,闻到了雨后空气的芳香——
看到了春雨绵绵,道路湿润洁净,客舍青青。柳条嫩绿的清爽——
这么美的景色正适合王维和好友愉快地游玩哪,可王维无心流连这良辰美景,因为他心中装着一个
“别”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君:指元二。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更:再。
故人:老朋友。
朋友,请你再喝完这杯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元二要去的是萧条的安西,面对着茫茫的大漠,长途跋涉,此地一别,生死难料,更别提是重逢了,如果你是王维,你的心情如何?
你想对元二说什么?
从欣欣向荣的渭城到大漠茫茫的安西,这一路上会发生什么事呢?到了安西,他能顺利完成使命吗?又能平安地回来吗 张骞出使西域用了十三年,苏武用了十九年时间才回到祖国。更何况,王维此时已到了晚年,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和元二能否再相见很难预料啊。
这两行诗由写景转入送别。“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敬了多杯,仍不尽意,千言万语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一行为表达出来,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这喝下的不仅仅是一杯酒,还有王维对元二的——
这是一首送别诗,借朝雨柳色渲染惜别的气氛,抒发依依惜别之情。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拓展积累
春夜喜雨
3
读诗文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zhòng
唐·杜甫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zhòng
唐·杜甫
/
/
/
/
/
/
/
/
/
/
/
/
明诗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释义: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注释:
[发生]使植物萌发、生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释义: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释义: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注释: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释义: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注释:
[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成都曾经住过主持织锦的官员,所以叫“锦官城”。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zhòng
唐·杜甫
悟诗情
“喜”在哪里?
见诗如见人,诗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表达,今天我们不仅读懂了一首诗,也读懂了一位诗人——杜甫。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诗人
他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因为“喜雨”不仅是为自己而喜,更是为天下百姓而喜。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
指唐代诗人张籍,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恭敬地送上
韩愈(768—824)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韩愈的诗奇崛雄伟,力求清新精辟,想象奇特,风格自成一派。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
读诗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
明诗意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释义:
初春的小雨落在京城的街道上,犹如酥油一样滋润细腻,绿茸茸的细草,远看有青青的颜色,走近却看不出草的颜色了。
注释:
[天街]京城街道。
[润如酥]形容春雨滋润细腻。酥,酥油。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释义:
正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早春时候,远远胜过京城杨柳成荫的暮春景色。
注释:
[处]时。
[绝胜]远远胜过。
对比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
悟诗情
“早春”如何体现?
1.如酥小雨
2.小草细看无色
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出了早春的美丽景象,呈现给我们无尽的美感。他作此诗时已经56岁,依然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希望用这首诗邀请以“事忙年老”推辞的好友张籍出门游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
江上渔者
5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工于诗、词、散文,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读诗文
江上渔者
江 上 往 来 人,
但 爱 鲈 鱼 美。
君 看 一 叶 舟,
出 没 风 波 里。

宋·范仲淹
明诗意
江 上 往 来 人,
但 爱 鲈 鱼 美。
释义: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鲈鱼的美味。
君 看 一 叶 舟,
出 没 风 波 里。
释义:
你看那渔人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舟,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
江上渔者
江 上 往 来 人,
但 爱 鲈 鱼 美。
君 看 一 叶 舟,
出 没 风 波 里。

宋·范仲淹
悟诗情
对比
你们看啊,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一只小渔船像一片小树叶,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底。
渔人们的生活真    !
诗歌创作背景:
当时范仲淹四十六岁,主政苏州,为治水患,正在苏常一带察看水情。目睹江中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忽浮忽沉,感慨赋诗。
这就是那些吃鱼的人所不知道,所没有看见渔人们的生活。渔人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换来生活的美味,我们应该体会到他们的艰辛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江上渔者
江 上 往 来 人,
但 爱 鲈 鱼 美。
君 看 一 叶 舟,
出 没 风 波 里。

宋·范仲淹
泊船瓜洲
6
王安石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写下饱含思乡之情的诗篇。
作者简介
读诗文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jiàn
chóng
huán
明诗意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注释:
[瓜州]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京口]今江苏镇江。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释义: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37公里
95公里
王安石出生于临川,小时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亲长大,在钟山,他度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和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所以此地又被诗人看作是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
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决定用一个“绿”字,它精妙地诠释了春天的江南生机盎然。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释义: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jiàn
chóng
huán
悟诗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识在他乡。
——袁枚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游园不值
7
遇到
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其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用语新警,长于白描。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诗作以《游园不值》《夜书所见》最为著名。
读诗文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
fēi
明诗意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释义: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注释:
[应]大概,表示猜测。
[怜]怜惜。
[屐齿]指木屐地下突出的部分。屐,木鞋。
[印苍苔]在青苔上留下印记。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释义: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
fēi
悟诗情
力量比较轻,显得礼貌。
失落
欣喜
春天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依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
fēi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8
去,到
王观(1035—1100)
宋代词人,因所赋《清平乐》词而被罢职,遂自号“逐客”。
王逐客才豪,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南宋·王灼《碧鸡漫志》
作者简介
读诗文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明诗意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释义: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 去那山水交汇的地方。
比喻: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设问:美景原来在“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满怀着伤春之愁,再添了别恨,心情更加惆怅。
释义:
方才送走了春天,又要送您回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释义:
假如您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与春光同住。
发出美好祝愿,希望朋友能够和春天相聚。“春天”既指浙东的春景,又比喻与家人团聚的美好心情。
悟诗情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这种感情驱散了离别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
浣 溪 沙
9
苏轼(公元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苏轼当年因为“乌台诗案”被关在狱中,幸得众人相救,最终被贬黄州作团练副使。幸而苏轼生性旷达,并不因此而绝望颓丧,他得到黄州郡守的许多关照,也得到老朋友马正卿的相助,最后在城东沙湖营防废地买来数十亩荒田,开荒种地,自食其力。 在这期间,结识好友庞安,这首诗就是在与庞安游玩清泉寺时有感而发的。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读诗文
shào
明诗意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注释:
[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潇潇]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鸟。
释义: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兰芽浸溪
沙路无泥
潇潇暮雨
子规啼叫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无再少]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休]不要。
[唱黄鸡]感慨时光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借以表示时光流逝。
释义: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悟诗情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shào
听唱黄鸡与白日。
——白居易《醉歌》
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
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怀
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乐观面对。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清平乐
10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并称“苏黄”,是江西诗派创始人。黄庭坚的书法也自成一家,擅行书、草书,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读诗文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宋·黄庭坚
zhuàn
明诗意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释义:
春天回到了哪里?到处都是一片寂静,找不到它的踪迹。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一定要喊它回来同我们在一起。
注释: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踪迹。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释义:
春天的踪迹谁知道呢?除非去问一问黄鹂鸟。可惜黄鹂鸟的婉转啼鸣无人能理解,只见它凭借着一阵风飞过了蔷薇。
注释:
[啭]鸟婉转地鸣叫。
[因风]借着风势。因,凭借。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宋·黄庭坚
zhuàn
悟诗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宋·黄庭坚
zhuàn
黄鹂鸟仿佛知道春天踪迹似的发出婉转的歌声,可这歌声人们谁也听不懂。表达了词人的惋惜之情。
春归无行路
寂寞伤春
若有人知
萌生希望
春无踪迹
更加失望
问取黄鹂
最后希望
无人能解
彻底绝望
公元1103年,党祸已起,蔡京立元祐党人稗,黄庭坚被除名,编管宜州。此词的内容是“惜春”,而实际是影射时局。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1105年,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宋·黄庭坚
zhu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