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7.2用转化的策略求简单数列的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7.2用转化的策略求简单数列的和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11 16:4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解 决 问 题 的 策 略
——用转化策略求简单数列和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7—108页例2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认识转化的策略,能根据一些算式的特点,采用转化策略用简便方法计算得数;能发现一些计算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简便计算。
2.使学生经历采用转化策略使计算简单的体悟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使学生在获得策略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增强策略意识;在应用转化中感受计算规律,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受到事物可以互相转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式转化的依据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内容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认识了转化的策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转化的策略,主要研究一些计算问题的转化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二、学习策略
师:首先我们来看这样一道计算题。
(出示例2)
提问:你能说出这里每个分数的意义吗?
指名回答。
提问:仔细观察这道算式,它有什么特点呀?
生1:分子都是1.
生2:后一个分母是前一个分母的2倍。
生3:后一个分数是前一个分数的一半。
师:你准备怎样计算?
生(齐):先通分。
学生在学习单上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校对。
师:这道题能不能转化成更简单的算式呢?
(课件出示华罗庚的照片)
师:认识他吗?
生:不认识。
师:他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课件出示: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
生齐读
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数学研究当中如果能把“数字”与“图形”相结合,那就非常好了;如果把他们隔裂开,那什么事都做不了。下面我们就利用华爷爷的这种“数形结合”思想来探究一下这道题的简便算法好吗?
生(齐):好!
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填写在学习单上
指名汇报,集体校对。
提问:空白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生:空白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十六分之一。
提问:把算式和图形联系起来想一想,原来的算式可以怎样转化?
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讨论。
指名说一说。
教师小结:空白部分是大正方形的1/16,涂色部分是大正方形的(1-1/16),所以,原来的算式可以转化成1-1/16。
师:用转化后的算式算一算,看看与原来的计算结果是否相同。
生独立计算,比较。
师: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指名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
1.做“练一练”第1题,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
指名两人板演,集体交流、校对。
2.做“练一练”第2题。
课件出示;
上图是一个装满了铅笔的铅笔架。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吗?
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方法。
指名汇报计算方法。
集体交流,评价。
方法一:
6+7+8+9+10+11+12+13+14+15
直接按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相加算出结果。
方法二:
6+7+8+9+10+11+12+13+14+15
=(6+15)+(7+14)+(8+13)+(9+12)+(10+11)
=21+21+21+21+21
=21×5
=105(支)
方法三:
6+7+8+9+10+11+12+13+14+15
=(6+14)+(7+13)+(8+12)+(9+11)+10+15
=20+20+20+20+10+15
=105(支)
方法四:
6+7+8+9+10+11+12+13+14+15
=(6+15)×10÷2
=21×10÷2
=210÷2
=105(支)
=105(支)

比较几种方法,优化出最简便的方法。
师:联系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想一想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与其有什么相似之处?
指名说一说。
师:结合上面的计算想一想,下面连续自然数的和,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5+16+17+18+19+20+21+22+23+24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并了解情况。
指名汇报,集体交流、评价。
四、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