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1专题五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课件(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1专题五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课件(含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2-10 20:32:31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专题五第一节作者:延安市实验中学 樊英林新中国初期的外交70S以前
外交关系的突破 70S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改革开放后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基础) (突破)(调整)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外交无小事 。

——周恩来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100多个,租借地上百个,租界40多处,赔偿白银13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就多达150多万平方公里。外人评价说;“中国已经达到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历 史
小资料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新中国
独立自主
旧中国
屈辱外交vs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往中独立自主。先清除帝国主义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与主权,奠定了与世
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
外交关系的基础。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保障革命成果,保卫和平的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一、 “另起炉灶” 与“一边倒”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苏联(1949.10.3)
保加利亚(10.4)
罗马尼亚(10.5)
匈牙利(10.6)
朝鲜(10.6)
捷克斯洛伐克(10.6)
波兰(10.7)
蒙古(10.16)
民主德国(10.27)
阿尔巴尼亚(11.23)
越南(1950.1.18)印度(1950.4.1)
——第一个与中国建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瑞典(1950.5.9)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英国
——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1950.1.6)
1954.6,互设代办处社会主义国家(1)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2)《共同纲领》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外交政策的原则,体现了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为了保障本国的独立、自由、和领土的完整,拥护国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3)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
(4)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个体系;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赢得了民族独立。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5)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启示: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由政权的性质、国家利益、国际环境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示学生从政权性质、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国际环境、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建国初期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如何评价?(1)含义: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倒向苏联一边,或是与美的绝对对抗。事实上,中国在联苏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在抗美时,也存在一定条件下讲和的一面。
(2)评价:积极: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会处于孤立境地。消极: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由于明确了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对外关系上就不可能不受该阵营的制约,所以在独立自主的行动上多少受到限制。在实施过程中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外交部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新中国为什么从一边倒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内容关系: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必备条件、基础、核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贯彻五项原则的保证;
平等互利——共处的条件;
和平共处——出发点和结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如何?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它是我国处理外交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三、走向国际舞台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外交成就1 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
会议——日内瓦会议外交成就2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
会议——万隆会议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3.“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异”指的是什么?4.万隆会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万隆精神是什么?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影响: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万隆精神: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
间友好合作.同: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任务和要求。
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3.“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异”指的是什么?4.万隆会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万隆精神是什么?“求同存异”根据录象,回答: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1)毛泽东、周恩来先后访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第一次建交高潮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的成熟
3.外交政策的成功应用:
 (1)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并在会议上起了积极作用.
 (2)出席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国家利益国家性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际环境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与苏联等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性质
国家力量
国内外形势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