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外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
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
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4.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巩固基础
一:郑和下西洋
1.前提:明朝 , 。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 ,“示中国富强”。
3.概况
(1)时间: 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 次下西洋。
(2)最远:到达 和 。
3.地位:堪称 。
4.意义:不仅增进了 ,而且开创了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含义:
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和抢劫,被时人称为“ ”。
2.概况: 率领“戚家军 抗击倭寇, 在 九战九捷,,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评价:是一场 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
三:澳门被侵
年, 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小组交流
1.你认为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3)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平外交政策等。
2.明清时期,我国的对外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既有和平交往,又有暴力冲突,和以前相比,增加了反侵略内容。
学以致用
1.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人“1405~1433”“七次远航”“刘家港”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 B.达 伽马到达印度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郑和下西洋
2.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多年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达10万余里的明代航海家郑和。郑和远航最远到达( )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波斯湾沿岸
C.大西洋沿岸 D.印度半岛
3.2020·佛山高明区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说:“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 )
A.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名垂青史 B.既有战争又有友好往来
C.促进了民间贸易的发展 D.是和平的,加强了中外友谊
4.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年多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10万余里的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 B.使明朝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5.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下面诗句中反映其意义的是( )
A.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B.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C. 长风万里扬国威,亚非牵手情意长 D.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6.一位将军故居墙上有一则对联“如裹骇电激风,拔剑漫惊倭胆破;尝携江花边月,登坛笑看海波平”,这位名人的功绩是( )
A. 抗击金兵入侵 B. 抗击荷兰殖民者
C. 扫清东南沿海倭寇 D. 七下西洋,友好交往
7.一首《七子之歌·澳门》唱出了澳门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心愿。历史上,霸占我国澳门400多年的殖民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葡萄牙 D.荷兰
8.下列四个选项中其中有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同一性质,它是( )
A.戚继光抗倭B.岳飞抗金C.文天祥抗元D.寇准力主抗辽
9.比较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和明朝郑和下西洋,其共同之处有 )
①都体现了个人坚忍不拔的意志②都是在国力强盛的情况下进行的
③都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④都刺激了西方对中国财富的向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如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网页,如果在“唐朝时期”和“明朝前期”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中可以填写的内容是( )
A.玄奘西行、郑和七次下西洋 B.张骞通西域、戚继光抗倭
C.鉴真东渡、郑成功收复台湾 D.班超出使西域、雅克萨之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和平的使者】
材料一 永乐年间,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巨舰……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船只数量 200多艘 最少一次3艘,最多一次17艘
航行人数 最多一次约27800人 最多一次1000余人
材料三 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李光耀
【战争的英雄】
材料四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永乐”是哪个皇帝的年号。你知道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吗?
(2)对比材料二表格中的信息,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4)材料四的诗句共同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5)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从郑和、戚继光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课堂小结】
(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
郑和七下西洋
明中后期国力衰弱
冲突
交往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
学以致用
1-5:DADCC ; 6-10:CCAAA ;
11.(1)明成祖朱棣。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特点:时间长且早;次数多;规模大;人数众多。
(3)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不追求个人名利的爱国主义情怀。
(5)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不畏艰辛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