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1 15:3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土地改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1·河南洛阳·八年级期中)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
地主和富农 占乡村人口不到10% 占有土地70—80%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乡村人口90% 占有土地20—30%
A.《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小说《活着》里写道:“我回来的时候,村里开始搞土地改革了,我分到了五亩地…龙二是倒大霉了,他做上地主,神气了不到四年……共产党没收了他的田产,分给了从前的佃户。”这段文字反映的史实的作用是
A.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B.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3.(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到1950年底,山西新解放区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某村翻身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C.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
D.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4.(2021·河南漯河·八年级期中)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得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大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是
A.对手工业的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2021·河南三门峡·八年级期中)解放初的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农民获得了解放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1·河南驻马店·八年级期中)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7.(2021·河南漯河·八年级期中)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1937一1945年
B.1946—1949年
C.1950—1952年
D.1953—1957年
8.(2021·河南信阳·八年级期中)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9.(2021·河南洛阳·八年级期中)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10.(2021·河南焦作·八年级期中)“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进行抗美援朝
C.实行土地改革
D.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11.(2021·河南·郑州市第七十九中学八年级期中)“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12.(2021·河南·信阳市浉河区新时代学校八年级期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历史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13.(2021·河南三门峡·八年级期中)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高兴地说:“分了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标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②使农民得到了土地③使农民翻了身④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1950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为着完成并巩固胜利……肃清中国境内的一切残余敌人,解放台湾、西藏、海南岛,完成统一全中国的大业……准备进行或着手进行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材料强调的是我国
A.统一大业受敌对国家的阻挠 B.土地改革即将全面展开
C.遭遇军事威胁和外交危机 D.面临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的重任
15.(2021·河南信阳·八年级期中)“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为此中央政府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组织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有计划地引导农村合并形成人民公社 D.鼓励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16.(2021·河南许昌·八年级期中)“在1950一1952年间,总产量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1952年增幅最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秩序的建立以及贸易和交通运输的恢复。”这里建立的“政治秩序”指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7.(2021·河南·濮阳市油田第八中学八年级期中)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18.(2021·河南平顶山·八年级期中)20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事件中,未改变生产私有制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没收官僚资本企业
C.土地改革运动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二、识图题
19.(2021·河南信阳·八年级期中)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图二 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签署停战协定 图三 农民拔除地主的界碑
(1)图一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 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2)图二、图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二者有何共同作用
(3)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从以上三幅图片的内容可以推断,研究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三、综合题
20.(2021·河南漯河·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和目的。
(2)它的推行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及有什么历史作用
21.(2021·河南·扶沟县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标志着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抗战,终于迎来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喜庆与豪迈。
材料二 在旧社会千疮百孔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一场为了巩固新中国的战役打响了。
材料三 “一五”计划期间成绩辉煌,它本来是一个新的工业化时代的开端。但是,由于政治上的种种失误,使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再等上20年。
(1)1949年10月1日的哪一事件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2)请说出新中国在巩固政权这场“战役”中采取的有力措施。(两项即可)
22.(2021·河南焦作·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的。
(2)土地改革有什么历史作用
23.(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新中国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战火熄灭后降生,承载着全世界1/4人类的百年期待,建设一个统一、富强、民主的中国,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新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下面我们一起探究“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探究一】收集资料
第一组:图片资料
第二组:文字资料
资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资料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资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资料四:《协议》共17条,主要内容是: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
【探究二】探究资料
(1)请你分别写出第一组资料中的四幅图片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2)第二组中资料一是哪一支军队的战歌 资料二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资料三出自哪一部法律
(4)资料四的《协议》签订于哪一年 这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什么
【探究三】探究感悟
(5)通过以上探究,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4.(2021·河南洛阳·八年级期中)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如下图
请回答:
(1)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哪次会议上决定的?
(2)材料二中这一图片是哪一历史场景的呈现?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何影响?
(3)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25.(2021·河南三门峡·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世界意义?该事后我国进入什么社会?
(2)图二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人物。他是谁?他有什么英雄品质?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材料二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项运动?这项运动消灭了哪个阶级?
(4)图二、材料二与图一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6.(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和政府时时刻刻关心着农民,关注着农业,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党和政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农业政策,有错必纠。这样,才使我国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自2004年至2020年,中央已连续发布17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 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使全国三亿多农民无偿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而且不必每年再 向地主缴纳约3000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
(1)20世纪50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执行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地主阶级是在何种情况下退出历史舞台的?
(3)上述两则材料所述内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27.(2021·河南漯河·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反映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什么样的土地制度 这一制度给新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三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请你说一说 土地改革的目的实现了吗 并阐述理由。
28.(2021·河南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归自己,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选自辽宁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材料二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哪一政策的实施实现了材料一信中的“梦想”?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说“这种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为什么?
29.(2021·河南商丘·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0年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重大决策,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十七条协议”(即《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
——胡锦涛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朝中人民在历时三年的祖国解放战争中创造了打败美国等16国武装侵略者和韩国军队的历史奇迹。……志愿军战士们在朝鲜战场上与朝鲜军民在一个战壕里生死与共,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创造了国际主义的崇高典范。
——朝鲜朝中社评论
材料三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富农、地主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
——辽宁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1)材料一中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是在哪一年?西藏和平统一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中的“祖国解放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打败美国等16国武装侵略者和韩国军队的历史奇迹”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辽宁农民梦想”的实现与哪场运动有关?指导这场运动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几个事件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作用?
30.(2021·河南洛阳·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你走进一个崭新的农村时,你立刻能够从农民的脸上,从那富有自信的表情和他们的昂首挺立的姿态上,处处看得出他们对生活的新态度。”“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事实,那就是农民可以手指着田地,怡然自得地对你说:‘是我的。’”
材料二 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的第二年,美国的飞机在我国东北边境开始了狂轰滥炸。中国政府面对强敌压境,不得不积极备战,最后出于保家卫国的信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拿起了刀枪,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歌曲投入到这场敌我实力存在着巨大差距的战争中。
(1)材料一描写的是20世纪50年代初发生在我国农村的一件大事,你知道它是什么事件吗?它的完成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描写的事件是什么?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3)如果请你为上述两段材料确定一个主题,你认为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31.(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1950年11月)
材料二 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全国的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8%,农业的飞速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历史的事实”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史实 根据材料,说说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要赴朝鲜作战。
(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全国的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8%”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则材料之间有什么联系。
32.(2021·河南三门峡·八年级期中)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
(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 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
(3)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
(4)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是( )
A.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巩固了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B.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巩固了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C.图一、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巩固了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D.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时间顺序前后相连。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1950年6,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事件,根据所学知识,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实行土地改革,ACD选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故选择答案B。
2.B
【解析】
依据题干“我回来的时候,村里开始搞土地改革了,我分到了五亩地…龙二是倒大霉了,他做上地主,神气了不到四年……共产党没收了他的田产,分给了从前的佃户。”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A
【解析】
根据材料“到1950年底,山西新解放区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某村翻身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由此判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土地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4.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属于三大改造相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5.D
【解析】
据材料“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可知,这表明土地改革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③废除了地主土地私有制,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
6.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据此可知,农民甲所说的“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与土地改革相吻合,A项正确;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所以农民不需要向地主交租,排除B项;“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的情景,排除C项;“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收成比往年高很多!”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情景,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话剧”所反映的史实是土地改革,发生于1950——1952年。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解答本题需要正确解读题干的话剧,结合土地改革的意义和时间解答即可。
8.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由此判断,题干材料与土地改革有关。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说明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A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的理解错误,因为土地改革后还是农村土地私有制。故B符合题意;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说明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说明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D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9.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知识点。分析选项:“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这是“人民公社化”时期的情景。’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反映的是三大改造。“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说的是土地改革的意义,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
10.C
【解析】
“三农”指的是农村、农民和农业。和平解放西藏和重视“三农”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进行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保家卫国,故B不符合题意;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使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实行士地改革体现了党和政府重视“三农”,故C符合题意;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题干信息“三农”,紧扣“三农”进行分析,认识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1.A
【解析】
据“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及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然维持着封建土地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50%以上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对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所以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必要性,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A。
12.B
【解析】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到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改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B项正确;和平解放西藏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排除A项;抗美援朝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排除C项;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与工业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
13.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这样,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便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没有涉及土地改革开展的地区,因此,①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的ABC项。故选D项。
14.D
【解析】
根据材料“为着完成并巩固胜利……完成统一全中国的大业”得出面临巩固政权的重任,根据材料“准备进行或着手进行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得出面临恢复经济的重任,D项概括全面,正确;材料没有“统一大业受敌对国家的阻挠”方面的信息,A项排除;B项概括不全面,排除;材料没有“遭遇军事威胁和外交危机”方面的信息,C项排除。
15.A
【解析】
由材料“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可知,材料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指的是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改革,A符合题意;组织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三大改造的内容,B排除;有计划地引导农村合并形成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开始,材料没有涉及,C排除;鼓励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是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D排除。故选择A。
16.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正确;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A与题干时间不相符,排除;1953年,抗美援朝的胜利,C与题干时间不相符,排除;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D与题干时间不相符,排除;故选B。
17.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农民得到了土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A项符合题意;BC两项都没有涉及分地内容;D项的时间是1978年,与题干“1952年”时间不符。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理解这四个概念的含义。B、C、D三项措施已经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所以可排除。而A项土地改革运动对所有制关系的改变是从地主私有变为农民所有,仍是私有制。所以答案选C。
19.(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开国大典)。人民当家做主(或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图二:抗美援朝。图三:土地改革。共同作用: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葱子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抗美援朝。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土地改革。他们的共同作用是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开国大典的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因此研究的主题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0.(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新生政权。
(2) 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
(1) 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贫农、中农和雇农占有少量土地,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新生政权。
(2)根据材料“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知,通过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改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2问: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1.(1)开国大典。
(2)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战争(两项即可)。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诞生后,在巩固政权方面采取的措施有: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
22.(1)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题干“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从而得出土地改革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第二小问:依据题干“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从而得出土地改革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结合所学知识,土地改革的意义是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3.(1)图一:新中国成立(或开国大典);图二:西藏和平解放;图三:土地改革;图四:抗美援朝。
(2)中国人民志愿军。新中国的成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图二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图三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图中干部正在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图四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图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正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2)根据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资料二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实现了当家做主,从此站起来了。
(3)根据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料四的《协议》是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协议,是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签订的,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为了巩固政权,进行了土地改革,解放了西藏,抗美援朝取得了胜利,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国内国际环境。
24.(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是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3)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
(1)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
材料二中这一图片是开国大典的历史场景;影响:根据所学,可从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是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等总结回答。
(3)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党和政府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25.(1)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新民主主义社会。
(2)黄继光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3)土地改革运动。地主阶级
(4)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根据材料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黄继光。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当场阵亡,年仅21岁。抗美援朝时期,黄继光等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3)根据材料“废除根据材料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士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为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为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由此,我们归纳分析可知: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6.(1)政策:土地改革。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地主阶级在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3)作用: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执行的政策是土地改革。背景根据“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和政府时时刻刻关心着农民,关注着农业”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根据“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可知地主阶级在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3)作用根据“使全国三亿多农民无偿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而且不必每年再 向地主缴纳约3000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可知主要是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7.(1)封建土地所有制。这种制度存在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极其困苦,也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实现了。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主人。 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大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农民劳而无获,地主坐享其成”,可知土地归地主所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民生活极其困苦,也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施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材料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由材料二“老家有了土地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目的实现了,因为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主人; 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大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8.(1)政策:土地改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
(1)政策:据材料“……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可知,农民渴望获得土地,而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实施实现了这一梦想。
依据:据所学可知,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实施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结合所学可从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等方面回答。
29.(1)1951年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抗美援朝战争。《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3)土地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巩固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根据材料“朝中人民在历时三年的祖国解放战争中创造了打败美国等16国武装侵略者和韩国军队的历史奇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改革。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天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三者的共同作用是巩固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30.(1)事件:土地改革。意义: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2)事件:抗美援朝。原因:战争的正义性;中朝人民的团结协作;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大无畏精神;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等等。
(3)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巩固等。
(4)认识:中国共产党能代表全国人民战胜一个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事件”,依据材料一信息“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事实,那就是农民可以手指着田地,怡然自得地对你说:‘是我的。’”得出:20世纪50年代初的土地改革。“意义”,依据所学知识从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等角度分析。
(2)“事件”,依据材料二信息“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的第二年,美国的飞机在我国东北边境开始了狂轰滥炸。中国政府面对强敌压境,不得不积极备战”得出:抗美援朝。“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战争的正义性、中朝人民的团结协作、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大无畏精神、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等角度分析。
(3)“主题”,依据所学知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巩固的角度思考。
(4)“认识”,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共产党能代表全国人民战胜一个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31.(1)甲午中日战争。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赴朝作战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2)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抗美朝战争保卫了新中国,为土地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安全保障;土地改革的实施,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经济,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就是以朝鲜为跳板入侵中国。第二问依据材料一“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可知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依据材料一“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可知赴朝作战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农民获得土地,翻身得到解放,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3)结合所学知识,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保卫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为国内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安全保障,而土地改革有利于恢复发展农业经济,从物质条件方面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32.(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2)抗美援朝。彭德怀。
(3)土地改革。
(4)A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图一反映的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2)根据所学知识,图二是人民志愿军跨国鸭绿江,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3)根据所学知识,图三是农民丈量分配土地,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4)根据图一反映的开国大典、图二反映的抗美援朝战争、图三反映的土地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政权。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故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是.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巩固了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项正确;.图一反映的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图三反映的土地改革。故图三反映的土地改革巩固了图一反映的新中国成立,而不是图一反映的开国大典巩固图三反映的土地改革,排除B项;.图一反映的开国大典、图三反映的土地改革,图二所反映抗美援朝巩固了图一反映的新中国成立,而不是新中国成立巩固抗美援朝战争,排除C项;D.图二反映的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年到1953年、图三的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年到952年,故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时间顺序不是前后相连。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