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1 15:3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1·河南洛阳·八年级期中)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那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那次会议上制定的?(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农业 B.轻工业 C.商业 D.重工业
3.(2021·河南信阳·八年级期中)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决议。五年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下列成就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是
A.鞍山钢铁公司 B.武汉长江大桥 C.沈阳飞机制造厂 D.青藏铁路
4.(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实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好愿望的建设成就是( )
A.鹰厦铁路 B.宝成铁路 C.川藏公路 D.武汉长江大桥
5.(2021·河南焦作·八年级期中)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的大型纪录片《光辉历程》正在热播,其中有一段回顾了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1956年制定的
B.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政府
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D.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6.(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建国初期这一对联反映的现象是
A.土地革命热火朝天
B.“一五”计划成绩喜人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
7.(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8.(2021·河南三门峡·八年级期中)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西藏和平解放 C.一五计划完成 D.开国大典
9.(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1954年,《人民日报》记者这样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权力机关的席位。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该记者报道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0.(2021·河南平顶山·八年级期中)某次会议期间,广东代表说:“现在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全国人大上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11.(2021·河南商丘·八年级期中)1953~1957年我国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的速度达到18%,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5%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土地改革的全面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12.(2021·河南·扶沟县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从建国以来取得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D.公布了“一五”计划
13.(2021·河南三门峡·八年级期中)据1954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是。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开国大典
C.第一届全国人大 D.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4.(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到1957年底,苏联援助我国建设的156个重大建设项目和东欧国家援助的68个工程项目分别有135个和64个已经施工建设。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有益启示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经济发展基础
B.积极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服务本国建设
C.有选择地吸取国外的经验
D.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
15.(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二十世纪(  )
A.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 C.七十年代 D.八十年代
16.(2021·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八年级期中)以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基地)示意图和对外开放初期示意图。对这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图二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主
B.图一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地区,图二对外开放始于东南沿海地区
C.图一所示各项建设遭受重大挫折,图二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D.图一所示各项成就为图二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综合题
17.(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全党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加上苏联等友好国家的支援,到1956年底,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提前完成。其中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3%提高到1957年的45%,改变了旧中国重工业落后的局面。1957年钢产量达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296%;原煤产量达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发电量达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6%。
材料二 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十年。十年间,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不仅电力、冶金、机械等工业得到长足发展,而且电子、原子能和航天等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由于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建成投产,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1958-1965年,新建铁路通车里程达7200多千米,全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通了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都有了较大发展。1965年,我国国民收入比1956年增长57%,工业总产值增长118%。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初十年取得的成就。
(3)综上所述,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路初期的探索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
18.(2021·河南洛阳·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都不能造。
材料二:1956年7月13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重汽车在长春下线,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针对材料一的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是什么时候取得的成就?
(3)请写出图中A、B、C三处所取得的成就。
19.(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新中国成立后,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不断推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材料二: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这五年时间里,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得到巩固。从1949年起国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作,到1952年,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1954年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材料三:“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1)材料一中图1、图2所代表的两个文件分别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通过的?
(2)据材料二概括“1954年宪法”制定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民治”建立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20.(2021·河南平顶山·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9 年我国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因为我国没有重工业,许多轻工业的机器不能制造,因为没有重工业……过去在我国农业中就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也很少使用化学原料。
——《中国共产党史参考资料》第八册
材料三 苏联由于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跑完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世纪才走完的道路,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的。
——《中央文献选编》第四册
(1)据材料一、二、三,为什么我国编制的一五计划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结合所学知识,一五计划期间,为加强祖国内地和西南边疆的联系,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有什么意义 和旧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相比,你有怎样的感悟
21.(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材料二: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据材料一,列举至少三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家建设成就
(2)材料二中1951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重要法律文件是什么?你对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何看法和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
22.(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 乃尔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材料二: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材料三: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1)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材料二中“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3)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23.(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的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1949年国庆社论
材料二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2)依据材料二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在当时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50年代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4.(2021·河南·濮阳市油田第八中学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神奇逆转】
材料二:
年份 项目 粮 棉 钢 煤
1952年 总产量 1.64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0.66亿吨
比1949年增长 49% 193% 754% 105%
1957年 总产量 1.95亿吨 164万吨 535万吨 1.3亿吨
比1952年增长 19% 26% 296% 97%
【成就瞩目】材料三:1953年至1957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何措施?
(2)据材料二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
(4)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25.(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 5%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在这一决定中发展的重点是什么?这个决定的结果如何?
(3)“一五”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26.(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据材料一,指出这次会议制定的法律文献的名称。这次会议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27.(2021·河南商丘·八年级期中)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法制发展史的新纪元。阅读材料,结合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6月,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共同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今北京)召开。……1949年9月17日筹备会的第二次会议决定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政协网
材料二 图1《毛泽东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和图2《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三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
(2)图1中,毛泽东在会上当选的职务是什么?图2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何年何月何日?
(3)毛泽东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你对此如何理解?
(4)材料三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文献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8.(2021·河南三门峡·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到1957年底,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毛泽东感慨的现状,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计划 这一计划从哪一年开始执行的
(2)这一计划的发展重心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各举一例)
(4)这一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是( )
A.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B.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9.(2021·河南许昌·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到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的20偏.与美国相当,却大而不强。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吴培峰《创需引领未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一五”计划成就主要涉及哪些领域?这些成就的取得有何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
2.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基本任务主要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的解答关键在于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原因: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3.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至格尔木市,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东起青海省格尔木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不属于一五计划时期的成就,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都是一五计划时期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故选D。
4.D
【解析】
据题干“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故D符合题意;材料说的是桥,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5.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此ABC不符合题意;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说法正确,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6.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由此判断与“一五”计划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因此题干对联中“解放牌”,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一五”计划的成就。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 土地革命热火朝天,是1950-1952年,与题干信息不符;选项C.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与题干信息不符;选项D. “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是1958年开始,与题干信息不符;所以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C
【解析】
依据题干的 “195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桥飞架”指武汉长江大桥;车轮追风指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屋脊”建新路指青藏高原上的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3年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都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排除ABD,故选C项。
8.C
【解析】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C符合题意;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排除A;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排除B;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排除D。故选C。
9.B
【解析】
依据题干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参会的人物都是全国各个阶层的人民大众,B符合题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时间是1949年,A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间是1956年,C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是1978年,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B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现在……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大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符合题意。ABD表述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
12.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最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此,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项正确;1949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排除A项;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不是本次会议内容,排除B项;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了“一五”计划,早于第一届全国人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954年9月”,可知这次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项C符合题意;中共七大是1945年在延安召开,A排除;开国大典是1949年10月1日,B排除;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1949年9月,D排除。故选C。
14.B
【解析】
依据“到1957年底,苏联援助我国建设的156个重大建设项目和东欧国家援助的68个工程项目分别有135个和64个已经施工建设”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积极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借助苏联、东欧国家的援助,开展工业化建设,据此得出有益的启示是积极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服务本国建设,B正确;题干没有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A排除;题干也没有体现有选择地吸取国外的经验,而是强调苏联和东欧国家对一五计划的支持和援助,C排除;一五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不是强调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D排除。故选B。
15.A
【解析】
根据“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工业建设。1953年至1957年,为发展我国工业,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等一大批工程建设,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A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16.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且重工业成就多集中在东北地区,如图所示的几项重工业成就都在图一的东北地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而对外开放的初期开放的经济特区都集中在图二的东南沿海,故B项正确;A项强调经济结构不够完整且对图二解读错误,故A项排除;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故C项排除;图一一五计划的作用解读错误,应是摆脱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D项排除;故选B。
17.(1)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电子、原子能和航天工业从无到有,逐步长大;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交通运业有了较大发展;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
(3)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要注重基础建设;要注重民生;要重视科技的力量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由材料一“加上苏联等友好国家的支援”“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1957年的45%”分析可知重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由材料二“我国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可知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由材料二“而且电子、原子能和航天等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可知电子、原子能和航天工业从无到有,逐步长大;由材料二“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可知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由材料二“全国除西藏以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通了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也有了较大发展”,可知交通运业有了较大发展;由材料二“国民收入比1956年增长57%,工业总产值增长118%”,可知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
(3)结合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的成就,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等方面,比如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要注重基础建设;要注重民生;要重视科技的力量等。
18.(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水平极其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或者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一五计划时候。
(3)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 沈阳第一机床厂 C武汉长江大桥。
【解析】
(1)
问题:根据材料一“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都不能造”,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水平极其落后。措施:结合所学可知,为解决我国的工业水平极其落后的情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或者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措施。
(2)
成就:根据材料二“1956年7月13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重汽车在长春下线,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是一五计划时候取得的成就。
(3)
成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图中A处的成就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B处的成就是“沈阳第一机床厂”;C处的成就是“武汉长江大桥”。
19.(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制度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可知图1《共同纲领》、图2是《1954年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因此材料所代表的两个文件分别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通过的。
(2)根据材料二“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得到巩固。从1949年起国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制定的有利条件是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民治”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制度。
20.(1)增强国防力量,稳固国家政权;重工业落后,阻碍经济发展;学习苏联经验.加快工业建设
(2)改善边疆地区的交通条件,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3)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国家独立是富强的前提、 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等等(符合题意一点即可)
【解析】
(1)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并结合当时的背景可得出是增强国防力量,稳固国家政权的需要;根据“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因为我国没有重工业,许多轻工业的机器不能制造,因为没有重工业”可得出当时我国重工业落后,阻碍经济发展;根据“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的。”可得出学习苏联经验,加快工业建设。
(2)根据所学可知,为加强祖国内地和西南边疆的联系, 党和政府改善边疆地区的交通条件,先后建成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3)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开展,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可从国家独立是富强的前提、 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等角度概括。
21.(1)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等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3)一五计划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促进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年底,长春一汽建成投产,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飞;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铁路建成;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2)根据材料“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一五计划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促进了材料二反映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1)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法律文献: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解析】
(1)制度:根据“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有关。
(2)根据“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次会议上制定的法律文献是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用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应该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言之有理即可。
23.(1)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年多年的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最高利益:实现国家工业化。措施: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答出两个即可)。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抗美援朝的胜利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
【解析】
(1)结合材料信息可得出其强调的是开国大典,即新中国成立。根据所学可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最高利益:根据“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可得出是实现国家工业化。措施:结合所学可得出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3)成就:结合课本的内容可得出成就主要有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答出两个即可)。原因:根据所学可从新中国的成立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抗美援朝的胜利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方面概括。
24.(1)状况: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措施:编制并实施“一五”计划。
(2)我国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武汉长江大桥。
(4)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反映了,当时中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结合课本所学,为了有计划地进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工业。编制并实施“一五”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依据材料二表格内容,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因为这段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促进了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结合课本所学,1953——1957年我国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1953年至1957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可知是一五计划期间。结合课本所学,1953年至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在交通运输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到17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4)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5.(1) 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决定: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结果: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3)东北。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 5%”的信息和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国民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重工业十分落后。
(2)依据所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决定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一五计划于1957年底,超额完成,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朝着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依据所所学知识可知,“一五”期间,东北是主要重工业部门的分布地;例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都在东北工业区。
26.(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当家做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据所学,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根据“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当家做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言之有理即可。
27.(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或《共同纲领》。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开国大典(或新中国诞生)。1949年10月1日。
(3)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
(2)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图2反映的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
(3)根据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可从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等方面分析总结。
(4)根据“1954年”,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8.(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
(2)重工业
(3)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厂、长春一 汽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任意一点即可)
交通:建成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任意一点即可)
(4)A
【解析】
(1)根据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反映的是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我国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实施。
(2)根据所学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根据材料二“到1957年底,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工业取得的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厂、长春一 汽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建成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4)根据所学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项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项正确;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排除B项;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主人是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排除C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意义,排除D项,故选A项。
29.(1)交通,机械制造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质量问题突出;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处于产业中低端等。
建议:重视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一五”计划成就主要涉及交通,机械制造等领域。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根据材料二“ 到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却大而不强。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可得出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根据材料“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可得出质量问题突出;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处于产业中低端等。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重视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