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1 15:3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7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1·河南洛阳·八年级期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两个凡是”的方针
2.(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
A.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 C.拨乱反正 D.思想解放
3.(2021·河南·扶沟县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是在( )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
4.(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建设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5.(2021·河南漯河·八年级期中)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中说:“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此时给中国人民带来“兴奋心情”的主要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B.农村普遍实行了大包干
C.人造地球卫星首发成功 D.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6.(2021·河南平顶山·八年级期中)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
③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④会议的方针路线都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2021·河南许昌·八年级期中)我们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其主要依据不包括( )
A.从此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8.(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变集中单一的管理模式
②分配上克服“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③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④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对联折射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中反映改革开放之后情况的是( )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10.(2021·河南商丘·八年级期中)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11.(2021·河南驻马店·八年级期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全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华国锋指示中央宣传部门对这场讨论“不表态”“不介入”,汪东兴也在若干场合指责这篇文章。但是,这场讨论已不可能按照他们的意愿冷却下去。这说明
A.社会渴望思想的解放 B.社会一致要求党中央改变政策
C.党中央对社会舆论失去控制 D.社会对学术真理热情空前高涨
12.(2021·河南商丘·八年级期中)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新中国诞生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13.(2021·河南漯河·八年级期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有
①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②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③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21·河南信阳·八年级期中)下图是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里的“中国新时代”是指( )
A.中国的成立 B.“文化大革命”
C.改革开放 D.社会主义道路的起步
15.(2021·河南三门峡·八年级期中)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这里“拨乱”主要是指
①停止“浮夸风”
②彻底否定“两个凡是”
③停止“共产风”
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16.(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下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议召开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 (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
17.(2021·河南·扶沟县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8.(2021·河南平顶山·八年级期中)1978年,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领西欧考察团访问联邦德国的巴伐利亚州时,州长在宴会上主动表示愿意提供5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而且不用谈判,握握手就算定了。该材料可用于佐证( )
A.德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贸伙伴 B.中德两国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C.握手约定是德国人的谈判传统 D.改革开放具备有利的外部环境
19.(2021·河南信阳·八年级期中)“……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完成
20.(2021·河南平顶山·八年级期中)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二、简答题
21.(2021·河南三门峡·八年级期中)从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请完成下列关于这两次会议的问题。
(1)八大得以召开,是基于当时的哪种新形势 八大的主要任务是要将我国建成什么样的国家 这个任务与发展国民经济的哪个计划相契合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这一决策应归功于谁
(3)八大和十一届三全会确定的工作重点有什么相同点
22.(2021·河南·濮阳市油田第八中学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978年,已经74岁的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1)材料中的“伟大转折”是指什么?
(2)“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会议内容还有哪些
(3)这次历史转折给我们今后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有哪些事让你感到自豪?
三、综合题
23.(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三 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1)材料一中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哪一方针?
(2)材料二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的理解。
24.(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简表
年份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1978 56.2 42.9 0.9
1997 41.9 33.9 24.2
2005 31.0 8.0 61.0
——改编自郭德宏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材料二 根据国际权威组织公布的资料,199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二,到2001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材料三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述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
(2)分析材料一、二与材料三的联系
(3)联系家乡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我国新时期以来取得的成就给你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四、论述题
25.(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请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写一篇80字左右的小短文。
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这次会议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B正确;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但是助长了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A排除;1953-1957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结果初步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C排除;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但是一些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思想领域上的“左倾”错误没有得到有效纠正,D排除。故选B。
2.A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次会议,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由以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故选A。
3.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4.C
【解析】
根据题干“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建设征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这是建国以来的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C。
5.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从此,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由“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给中国人民带来“兴奋心情”的主要是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选项D符合题意;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A排除;20世纪80年代,农村普遍实行了大包干,B排除;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首发成功,C排除。故选D。
6.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的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①正确;中共八大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即两次会议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②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都制定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③正确;中共八大提出的方针因“左”倾错误而受到干扰,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项。
7.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A项符合题意;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所以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8.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改革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管理模式单一,分配方式平均主义,导致劳动积极性不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管理模式上、分配方式上都进行了改革,调动了个人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大大的解放了生产力,但是这些改革并不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公有制经济形式,所有制形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故选A。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改革
9.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与改革开放相关,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慢慢走上富强之路,D符合题意;“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与新中国成立相关,A排除;“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反映的是文革,B排除;“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相关,C排除。故选择D。
10.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为了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解放运动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AB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11.A
【解析】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的一些领导人仍然坚持“左倾”错误,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引发了思想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把人们从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可见当时社会渴望思想的解放,故A正确;题干主要是反映思想解放的问题,没有体现社会一致要求党中央改变政策,也不是反映社会对学术真理的热情高涨,故BD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党内一些“左倾”倾向的领导人已经不能左右社会舆论,而不是党中央对社会舆论失去控制,故C错误。故选A。
12.B
【解析】
‘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伟大转折”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富强。故此题选择答案B。
13.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77年提出的“两个凡是”的方针,是左倾错误的继续,1978年的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个人的崇拜,故①不合题意,含有①的ABC不合题意;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故D. 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4.C
【解析】
根据题干“1979年”“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急切地期待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此,这里的“中国新时代”是指改革开放,故C项正确;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与题干“1979年”不符,排除A项;1966—1976年,我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与题干“1979年”不符,排除B项;1956年,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与题干“1979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解析】
依据题干“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结合所学可知,这里“拨乱”主要是指彻底否定“两个凡是”、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彻底否定“两个凡是”,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所以②④正确,C符合题意;浮夸风和共产风是大跃进时期出现的,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不符,①③不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16.C
【解析】
根据“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议召开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可知,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78年,根据图片中勋章的文字“实事求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符合题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1954年召开,A排除;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召开,B排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是在1949年召开,D排除。故选择C。
17.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帮助了干部和群众打开了思想解放的大门;它冲破了“两个凡是”及其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禁锢,宣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A.以阶级斗争为纲;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没说的都是文革的错误。所以答案选C。
18.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1978年,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领西欧考察团访问联邦德国的巴伐利亚州时,州长在宴会上主动表示愿意提供5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而且不用谈判,握握手就算定了”可知,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经济处于“滞涨”时期,材料表明西方国家愿意主动与中国扩大交往,因此该材料可用于佐证改革开放具备有利的外部环境,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D。
19.C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78 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端,并且奠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基础。C项符合题意;1950——1952年土地改革推行时期,我国还没有确定社会主义制度。A项不合题意;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党和红军,是红军长征时期的转折点,B项不合题意;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是解题的关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58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1966年文化大革命是社会主义遭受的严重挫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0.D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中“本本”并结合所学可知,“本本”指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的思想作风。针对“文革”之后“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危害提出的,邓小平指出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总结。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D,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D。
21.(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工业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答“五年计划”可)
(2)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
(3)都注重经济建设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这个任务是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相契合的,“一五计划”的任务也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历史转折关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一决策应该归功于邓小平。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指出党要集中主要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此可知,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工作重心有以下相同点: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立足国情;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等。(至少答出两条,意思接近即可)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如:香港、澳门回归;经济特区崛起;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生物工程;航天成就;科教兴国战略;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提高等。(至少答出两条,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2)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可从立足国情;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等角度分析总结。
(4)回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即可,如香港、澳门回归;经济特区崛起;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奥运会;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提高等。
23.(1)两个凡是。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转变前:阶级斗争;转变后:经济建设。
(3)是我国成立后党的历史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始。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就是“文化大革命”后被称为“两个凡是”的方针,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2)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可知,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的原因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因此说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
(3)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结合所学知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和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需熟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内容和影响。这次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它是新中国和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4.(1)材料一中的变化: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或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材料二中的变化: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2)联系(因果关系):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此后经济体制改革推行,中国经济迅猛发展
(3)高铁站的建成,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解析】
(1)材料一中的变化:从材料中公有制与非公胡制经济的比重变化可得出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或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材料二中的变化:从材料二中的数据可得出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2)联系(因果关系):根据材料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此后经济体制改革推行,中国经济迅猛发展
(3)结合身边的生活实例可得出有高铁站的建成,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25.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解析】
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