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1 15:3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8经济体制改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1·河南漯河·八年级期中)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农业合作社 B.农业集体化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021·河南信阳·八年级期中)以下哪一事件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A.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特区的设立
3.(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中共十四大之后,我国立法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制定了一大批关于“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法律,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经济立法逐渐完善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2021·河南洛阳·八年级期中)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认识得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2021·河南漯河·八年级期中)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6.(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2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7.(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电视剧《大江大河》讲述了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故事,展现了变革时代不同人物的 命运以及激荡热情的岁月。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B.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D.实行单一的平均分配制度
8.(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是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国营企业,但是在商场寻求发展新出路中,总经理却只有10元的审批权。针对这一问题,国企改革中最亟待解决的是( )
A.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B.调整劳资分配方式,调动员工积极性
C.将单一所有制改为多种所有制形式 D.发行股票,获取更多资金
9.(2021·河南洛阳·八年级期中)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全面领导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依照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有权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机构设置、人事任免以及作出各项经营管理中的决策”。这说明国有企业改革(  )
A.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形式 B.实行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D.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
10.(2021·河南商丘·八年级期中)20世纪70-80年代,我国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决定实行的方针政策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实行对内改革
③实行对外开放 ④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2021·河南·扶沟县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经济特区
12.(2021·河南商丘·八年级期中)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国家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说明
A.企业自主权利逐步扩大 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C.改革开放序幕正式揭开 D.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形成
13.(2021·河南信阳·八年级期中)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实行对外开放
14.(2021·河南信阳·八年级期中)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5.(2021·河南许昌·八年级期中)习近平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关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创了我国经济改革的先河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C.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是边境城市的开放
D.上海浦东新区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16.(2021·河南许昌·八年级期中)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对这句话最完整、最本质的理解是( )
A.改革就是第二次民主革命 B.改革就是加快经济建设
C.改革就是加强法制建设 D.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2021·河南三门峡·八年级期中)安徽凤阳是一个让人感触颇深的地方因为这里率先展开了农业改革,实行
A.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
18.(2021·河南郑州·八年级期中)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材料反映了
A.现代中国工业生产制约农耕区面积扩大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业发展
C.社会主义改造促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 D.设立经济特区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
19.(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是指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
20.(2021·河南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下图是 1978~2018 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可以说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B.政策的连续性使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C.国民经济全面调整任务完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业转向工业
21.(2021·河南平顶山·八年级期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下列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改革的浪潮从城市涌向农村
B.我国改革是先从农村开始
C.我国改革是要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D.1984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农村
22.(2021·河南平顶山·八年级期中)“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B.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团队
C.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者
D.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
23.(2021·河南商丘·八年级期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首先是在哪里吹响的
A.农村
B.城市
C.学校
D.国有企业
24.(2021·河南焦作·八年级期中)“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是农民赞扬( )
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实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人民公社的成立 D.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25.(2021·河南许昌·八年级期中)下图是1980年11月17日,新华社第一次刊发的“万元户”照片。山东省临清县八岔路镇农民赵汝兰,在包产到户的第二年,就靠着种棉花卖棉花,成了当地第一个万元户。赵汝兰的家庭致富得益于下列哪一政策?( )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实行企业经营责任制
二、简答题
26.(2021·河南·信阳市浉河区新时代学校八年级期中)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中,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是对那三方面的改造?
(3)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一次会议?召开于那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结合材料指出该政策有什么作用?
三、综合题
27.(2021·河南许昌·八年级期中)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材料二: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材料三: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列举成就二例?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8.(2021·河南平顶山·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图一1984年,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
图二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安吉县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材料二 深圳 GDP从1979年的1.97亿元上升到 2017年的 2.24 万亿元。英国《经济学人》这样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4000 多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
材料三 浙江安吉县余村——这个地处偏僻的小村,改革开放后做起了"靠山吃山"的文章,办起了多个水泥厂。余村也一度变成了"首富村"。但随之而来的是,秀美的山村变成了开不得门窗的肮脏小村。近年来余村努力将当地"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转化为建设"金山银山"的现实生产力。 2016年余村集体经济收入38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95 元,年均分别增长百分之25%、15%。
(1)对比材料一中两幅图片,说说我国经济发展理念发生的变化。
(2)结合三则材料,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三之间的联系。
(3)材料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十三五规划中的哪些新发展理念 综上所述,请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9.(2021·河南漯河·八年级期中)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一:1953-1957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
表二: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3100 98
棉纺物(亿米) 38.3 50.5 32
谷物(万吨) 16392 19505 19
材料二 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 材料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现行体制”是什么。这种体制下的国营厂长为什么要权?要什么权?
(3)据材料三,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发挥哪一经济手段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发展所呈现的趋势。
30.(2021·河南信阳·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在物资体制方面,全国重要的生产资料如钢材、木材、水泥、煤炭、汽车等数百种物资,都由中央统一分配……企业不能自主地选择原料、材料和设备。在劳动工资制度方面,实行劳动力的统一分配,企业不能自主地招聘和解雇职工。企业自身没有什么经济利益,生产和经营的成果与企业和职工的收入没有必然的联系。
——《时代浪潮中的思考》
材料二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影响,口罩、护目镜等医疗物资非常紧缺。各级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国内各类企业纷纷转产、扩产,做汽车的、做手机的、做太阳能的等统统改行加入到生产防疫物资的队伍中。各地口罩企业加快复工,工人坚守生产一线,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其他企业结合企业优势和行业生产经验,改造生产线,口罩生产能力的大大提高,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摘编自《3000 企业转产上演中国速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在“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下,企业生产发展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材料中各类企业能够纷纷扩产、转产来生产防疫物资的条件有哪些?这体现了我国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31.(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史时间尺(如下图)
材料二 我国不同时期工业分布图
材料三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
年份 农业生产项目
粮食 棉花 油料
1978年 3亿 217万 522万
1984年 4亿 626万 1191万
——摘编自韩俊《中国经济改革30年—农村经济卷》
(1)请依据材料一时间尺,写出①②两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图一,指出当时工业地域分布的特点;据图二,指出工业成就的取得与我国哪一政策有紧密联系;对比图一与图二,概括1978年以后中国工业发展的新特点(分布特点除外)。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70—80年代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32.(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十三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这一次……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
——摘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2)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为什么属于农民 这一“发明”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
(3)综合三则材料,分析你得到了哪些关于农村农业发展的认识。
33.(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据材料一,你能提炼出哪些信息?
(2)分析材料二你能说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吗
(3)请对我国农村如何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34.(2021·河南平顶山·八年级期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实行土地改革是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要促进农民联合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认为人民公社目前是集体所有制,将进一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积极地做好准备。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实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又为非粮种植业腾出了空间,从而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摘编自肖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材料三:2004年,我国免征了除茶叶外的农业特产税。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从此,中国农民告别绵延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与1999年比较,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全国农村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250亿元,平均减负率达80%。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开展土地改革所公布的法令。概述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程。
(2)据材料二评价农业生产承包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阐述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35.(2021·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八年级期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左图为1951年3月1日山东莱县人民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材料二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忆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3)导致材料三中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36.(2021·河南许昌·八年级期中)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 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这三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图一到图二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安徽和四川等农村开始试行的经济制度是什么。
(3)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
37.(2021·河南平顶山·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预言家声称∶"中国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当时,全国粮食总产仅1亿吨,一块优质钢材、一枚建筑铁钉都得依赖进口,工、农业总产值比例为3∶7,生产方式极其落后。
——《发展才是硬道理——新中国 55年经济建设述评》
材料二 我国国内国民生产总值和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表(下图)
(1)用材料二的史实,对材料一中西方预言家的观点予以反驳。
(2)结合所学,1952年~1956 年短短4 年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二,1978 到2001年与1956 年到1978 年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有何变化
(4)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38.(2021·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八年级期中)近现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1)从材料一中,可看出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与此同时,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
(3)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改革政策?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39.(2021·河南驻马店·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历史图片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缩影
材料三 湖南农民彭立成于1974、1984年春节时贴的对联分别为:“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远跟党走”。彭立成家是中国现代农村千万人民家庭的一个缩影,“永远跟党走”已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会议的内容?召开在哪一年?
(2)请你判断材料二的漫画出现于哪一时期?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永远跟党走”已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谈谈你的认识?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谈谈我国应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0.(2021·河南漯河·八年级期中)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三 建国后,历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单位:亿吨)。
(1)材料一中涉及的有关历史事件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哪一制度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
(3)观察材料三,从178到199年我国粮食产量呈现怎样的趋势 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从上述材料反映的我国农村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41.(2021·河南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
材料二 “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做厂长,欢迎他的是53张请调报告,(工人)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三 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包”的理解。此后,中央在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
(2)为解决材料二中当时这一企业的共性问题,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其中心环节是什么?
(3)材料三中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型”指的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42.(2021·河南许昌·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的农民
材料二 旧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封建土地制度成为阻碍新中国发展的基本障碍。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分批次进行改革……但由于小农经济分散落后,力量薄弱,缺乏生产物资,无力抵御大的自然灾害,党和政府决定推动和帮助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至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尤其人民公社化以后,基本否定了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到1978年,全国还有1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障碍,……决定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出三幅图片中农民“喜气洋洋、兴高采烈”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我国土地政策的变化?
(3)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请归纳一个主题。
43.(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天的小岗,已从当初一百多人的生产队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名村。在十年前区划调整后,小岗行政村已现辖23个村民组,有41173名村民;可耕种面积从当年的500余亩扩展到1.45万亩,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当年22元增长到2017年的18106元。
——摘编自《改革开放四十年:小岗村大变样》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完善强农富农惠民政策体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初步显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农民收入进入快速增长新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揭开了中国“三农”发展的新篇章。
——摘编自《目标:更强更美更富(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数说)》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小岗村的发展变化。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3)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身边农村变革的事例。
44.(2021·河南信阳·八年级期中)图片承载了历史的演化过程,读图可以明理历史。阅读下面几幅图片,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1)上面四幅图片是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在农村进行的哪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
(2)图三中生产关系调整产生什么样结果?
(3)图四中生产关系调整的完成具有什么意义?
(4)通过上面的回答,你有什么感想?
45.(2021·河南三门峡·八年级期中)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21世纪以来连续18年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引发高度关注,“三农”工作方向有了新的内涵。现在已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1)材料一表明,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材料二 党中央在作出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以后,又就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健全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多种经营等问题,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进行了农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从而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共中央一九八二年一号文件
(2)根据材料二,说明农村经济调整实行什么政策?这项政策有什么目的?
材料三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中共中央二零二一年一号文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21年中共中央“三农”工作的重心发生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46.(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针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进来吧。
【梦想实现】
材料一:
【由分到合】
材料二: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力低下,假如任由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探索失误】
材料三:小明的爷爷今年62岁了,办了好几个工厂,是定陶有名的企业家,捐资修建了好几所学校。作为千万富翁的他非常节俭,最看不得人浪费,他常说:“我六岁那年,全村开始大规模炼钢铁……我们陈集人民公社也成立了……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的口号。唉,我怎么看都有些不对劲呢?”
【新的创举】
材料四: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立下了一份“分田到户”的字据,这件事情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争议。但是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邓小平从这件事看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帮助农民实现梦想的政策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引导农民“组织起来的路”原因是什么。写出1953年国家在农业方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哪两大失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造成的后果。
(4)结合材料四,指出“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47.(2021·河南许昌·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艰苦奋斗,不断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在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什么 在农村的改革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对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48.(2021·河南·信阳市浉河区新时代学校八年级期中)看图解答
(1)图一是发生的历史事件是?发生的时间?这次会议选举了谁为中央主席?
(2)图三反映了我国从1953年起对那三个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改造主要采取的方式是什么?
(3)图二是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在农村普遍推行的什么政策?这项政策首先在哪个地方推行?这项政策实施主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9.(2021·河南商丘·八年级期中)贴春联是中国百姓过春节的重要习俗。春节期间家家贴上大红的春联,把春节装点得喜气洋洋。而春联的小小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下面是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搜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盛行的春联。他们计划据此编写一部以《新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程》为题的小型史书。请你把他们的编写提纲补充完整。
春联集锦:①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②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④自从盘古开天地,不收皇粮第一回。⑤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单元 历史时期 主要事件 春联编号
第一单元 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时期 A:____ ②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B: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 C:____
D:大跃进和____ ③
第三单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E:实行____ F:____
G:全面免除农业税 H:____
(1)请依次写出ACDEFH对应的事件或编号。
(2)进行A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一年完成,由此农民真正获得解放?
(3)从表格中找出哪一措施对我国的农村发展造成了危害?(请写出对应字母)并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危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纵观新中国农村经济的展历程,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承包集体的土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逐渐富裕起来,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故C符合题意;单对农村或者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特区的设立,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故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C
【解析】
依据题干可知中共十四大之后,我国立法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制定了一大批关于“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法律,结合所学知识,这是因为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经济立法逐渐完善属于现象而非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是在21世纪初,时间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动了相应的法制建设,故C符合题意。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A
【解析】
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99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因此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A项正确;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排除B项;1985年,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排除C项;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来实行粮票、油票供应,主要是因为人民公社时代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发行票据是为了抑制物价上涨,而后来取消粮票、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象征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来临。D项符合题意;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指的是1953-1956年,排除A;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中国开始了独立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至此中国开始了长达2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排除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与题干“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不符,排除C;故选D。
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十四大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因此,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B
【解析】
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年我国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因此B正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使用。因此A错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出现在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因此C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将单一的平均分配制度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因此D错误。综上故选B。
8.A
【解析】
依据题干“在商场寻求发展新出路中,总经理却只有10元的审批权”可知当时国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缺乏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因此国企改革中最亟待解决的是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A正确;题干并没有反映员工的问题,B排除;题干涉及的是国营企业改革,没有涉及所有制变化的问题,C排除;题干也没有涉及国营企业的资金问题,D排除。故选A。
9.C
【解析】
依据题干“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全面领导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依照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有权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机构设置、人事任免以及作出各项经营管理中的决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我国开展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理解“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全面领导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依照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有权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机构设置、人事任免以及作出各项经营管理中的决策”的含义,体会是厂长掌握权利,给了企业更多的权利,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10.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新时期,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其中对内改革包括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因此①②③④项都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排除。故答案为D。
11.B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松绑”就是迫切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从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B项正确;1953-1957年进行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A项;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与“请给我们松绑”不符,排除C项;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建立经济特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
12.A
【解析】
根据题干“1985年1月……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国家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了,A正确;我国是1992年十四大上,才明确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B;我国改革开放序幕正式揭开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C;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排除D。故选A。
13.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所有制方式的改革、管理体制的改革、分配制度的改革,但无论哪方面的改革,其最终目的都是增强企业活力,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因此,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14.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我国开始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B项是对农村经济进行的改革;CD项属于对外开放的范畴。A项符合题意,故选A。
15.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打开了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等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90年,中国又开放了浦东新区。1992年,中国又纵深发展,开放满洲里等边境城市。所以,C项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ABD三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D
【解析】
邓小平之所以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17.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是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方。选项D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建国初期在新解放区实行的改革,排除A;社会主义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排除B;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出现的失误,排除C。故选D。
18.B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1980年我国粮食的播种面积减少,而总体产量却增加了,主要的原因是由于70年代末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B符合题意;现代中国工业生产制约农耕区面积扩大表述与史实不符,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改造促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特区的建立,D排除。故选择B。
19.B
【解析】
关根据题干信息“安徽”“改革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最早开始尝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正确;实行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改革是政府主持的,与“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不符,排除ACD。故选B。
20.B
【解析】
依据示意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1992年,C项是1965年,D项是由农村转向城市。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1.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所以B项符合题意;A选项我国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C选项我国改革是要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选项1984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城市。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中实行的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最先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即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ABC和题干材料无关,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23.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体现在对所有制、政企分开和分配制度三方面的改革。B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是干扰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4.B
【解析】
“大包干”是指包产到户,“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是指农民交的粮食税,“剩下都是自己的”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能促进农业的发展。题干歌谣赞颂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故选B。
25.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80年和关键词“包产到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赵汝兰的家庭致富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选项B符合题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改造的形式,排除A;经济特区的建立针对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排除C;实行企业经营责任制是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的改革,排除D。故选B。
26.(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析】
(1)
据所学知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
据所学知识,土地改革后,我国先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于1956年底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
据所学知识,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现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7.(1)措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 “一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一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举二二例即可)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3)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实行了一五计划,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 “一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一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7—1962年,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走上了左倾错误道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使得粮食人均产量都发生了变化。
(3)依据材料三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依据上述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
28.(1)从“效率优先"转变到“绿色发展理念”(符合题意即可)
(2)图片一“效率优先"的理念促进了深圳经济快速发展;图片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了余村为代表的中国经济转型
(3)协调、绿色、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任意一点即可);经济发展在追求速度的同时,要注重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开发新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根据图片的中的文字,“时间就是多钱、效率就是生命”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得出从“效率优先"转变到“绿色发展理念”。
(2)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图片一“效率优先"的理念促进了深圳经济快速发展;根据材料可得出,图片二强调的是绿色发展,从材料三的内容可以看出,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了余村为代表的中国经济转型。
(3)根据所学可得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协调、绿色、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同时也体现了经济发展在追求速度的同时,要注重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开发新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
29.(1)速度快;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
(2)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企业发展活力;生产经营自主权。
(3)市场。
(4)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1)
从1953-1957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可以看出,速度快;从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表格钢的产量可得出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所学,回答我国开展一五计划的背景即可,可得出主要有我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等。
(2)
根据所学,现行体制是指1956年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据“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得出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企业发展活力;根据“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得出生产经营自主权。
(3)
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得出是市场。
(4)
根据“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可得出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30.(1)问题:国家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实行统一分配,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自身没有经济利益;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任答2点。)
措施:把原来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任意2点)
(2)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企业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企业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和优势;生产技术的进步;企业员工坚守生产等(任意2点,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由中央统一分配……企业不能自主地选择原料、材料和设备。……企业自身没有什么经济利益,生产和经营的成果与企业和职工的收入没有必然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下,国家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实行统一分配,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自身没有经济利益;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根据材料二“各级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国内各类企业纷纷转产、扩产,做汽车的、做手机的、做太阳能的等统统改行加入到生产防疫物资的队伍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各类企业能够纷纷扩产、转产来生产防疫物资的条件,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企业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企业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和优势等。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归纳企业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根据材料概括各类企业能够纷纷扩产、转产来生产防疫物资的条件。
31.(1)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改革开放与西部大开发;1978年以后中国工业发展工业企业数量增多,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出现计算机、原子能、新型材料等新型产业),重视能源开发(重视水利工程的开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集团、公司制)
(3)产量提高;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解析】
【解】
(1)根据“中国现代史时间尺”并结合所学知可知,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走入了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特点:根据地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我国工业部门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如东北工业基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政策: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知识可知,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进一步发展。新特点:通过分析图片可知,1978年以后中国工业发展工业企业数量增多,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出现计算机、原子能、新型材等新型产业;重视能源开发,如重视水利工程、核电站的开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出现了企业集团等。
(3)趋势:从整体来看,粮食产量从3亿增加到了4亿,说明主要农作物产量明显提高。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量提升。
32.(1)直接目的: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根本目的:巩固新生政权、解放农村生产力。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创。变化: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意思对即可)
(3)认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农民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党和国家对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视与支持,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任意2点)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十三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的信息,以及材料二”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我国针对农民土地占有量少的情况,实行土地改革,直接目的是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让农民得到土地,根本目的是巩固新生政权、解放农村生产力。
(2)结合材料三”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自己私下按下手印,签下契约书,实行包产到户,这说明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创;这一“发明”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3)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可知,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农民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党和国家对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视与支持,要注意关注民生,解决农民问题,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33.(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我国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农业总产值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年增长,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3)要依据国情制定政策,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解析】
(1)根据“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可归纳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可归纳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78---2017年期间,我国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农业总产值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年增长,这都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尝试,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要依据国情制定政策,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34.(1)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变化历程:由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集体所有制。
(2)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答出两点即可)
(3)意义: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言之有理即可)
(4)农村改革要从农村生产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要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等。
【解析】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央人民政府为开展土地改革所公布的法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变化历程主要是由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集体所有制。
(2)根据“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又为非粮种植业腾出了空间,从而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得出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3)意义:根据“与1999年比较,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全国农村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250亿元,平均减负率达80%”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意义主要是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
(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农村改革要从农村生产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要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等。
35.(1)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左”倾错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内容。图片是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土地所有权归农民个人,说明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1950年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多余的土地,分给农民所有,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知识内容。三大改造包括对农业、手工业的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农民、手工业者加入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中国由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3) 1957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原因应从1957-1960年期间分析。1958年,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当时的领导人错误进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夸大了主观能动性,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推敲,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经济困难。
(4)第一段唱词反映了过去经济落后的情况,第二段唱词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增加,出现大量剩余,人们过上富裕的日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废除“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的启示即总结成功探索的经验,借鉴失败探索的教训。最重要的是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36.(1)历史事件:图一:土地改革;图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图三:人民公社化运动。变化:农民土地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制订农村政策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维护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历史事件:根据图一信息及注解“农民丈量地界”,结合所学可知,图一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根据图二注解“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二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让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根据图三注解“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三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图一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图二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由此可知,从图一到图二农民土地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制度:根据材料二“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并结合所学可知,安徽和四川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地区经历的几次农村政策和土地制度的变化,有成功有失误,结合所学知识,从制订农村政策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维护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等角度进行回答。
37.(1)从1952年到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工农业生产总值狂飙式发展
(2)土地改革的完成;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第一个 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的援助与支持;三大改造的进行,等等(任意两点即可)
(3)1956年到1978年间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从1978到2001明显加快了速度(符合题意即可)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经济建设的政策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等(符合题意一点即可)
【解析】
(1)西方的预言是"中国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反驳这一预言可以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反驳,即从1952年到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工农业生产总值狂飙式发展。
(2)根据1952年~1956的时间范围可结合这一时期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概括,可得出主要有土地改革的完成;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第一个 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的援助与支持;三大改造的进行,等等。
(3)从表格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1956年到1978年间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从1978到2001明显加快了速度。
(4)结合材料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回答得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经济建设的政策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等。
38.(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三大改造的完成;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为集体土地所有制。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中华民族复兴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需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定能实现。
【解析】
(1)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指洋务运动,“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指戊戌变法,“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指辛亥革命。
(2)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 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为集体土地所有制。
(3)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被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复兴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需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定能实现。
39.(1)1956年中共八大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听党的话,拥护党的领导;热爱中国共产党;学习传承党的优良传统;
(4)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坚持改革开放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与中共八大有关。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会议正确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此会议提出主要任务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依据材料二中各地建造小高炉土法炼钢以及刻舟称瓜的漫画,可知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1958年,党和政府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急于求成,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造成“浮夸风”等左倾错误盛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党和人民缺少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永远跟党走”反映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历史必然,因此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中国共产党;学习传承党的优良传统等。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依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国情,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可得出社会主义建设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依据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可得出要坚持改革开放等。
40.(1)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提高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两极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任答两点)
(3)迅速增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符合国情等等。
【解析】
(1)根据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可知材料一的历史事件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根据材料“……劳动生产率低下……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可知,我国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因为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
(3)根据材料三“建国后,历年粮食产量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从1978年到1997年,我国粮食产量数据节节攀升,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农民生产自主权,适应了农民的需求,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使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4) 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符合国情等等。
41.(1)理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措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启示: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大胆试验,又强调统筹兼顾、协调配套,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
【解析】
(1)理解:结合所学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等方面理解。
制度:据所学可知,中央在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措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10月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心环节:结合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3)指:据材料“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可知,这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启示:结合所学可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大胆试验,又强调统筹兼顾、协调配套、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回答。
42.(1)图一是因为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得了土地而高兴。图二是因为实行农业合作化而高兴。图三是因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高兴(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国情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旧的制度束缚(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答出2点即可)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政策改革(变化)
【解析】
(1)根据“20世纪50年代初”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因为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得了土地而高兴。根据“20世纪50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二是农民是因为实行农业合作化而高兴。根据“20世纪80年代”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三中农民是因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高兴。
(2)根据“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分批次进行改革”、“由于小农经济分散落后,力量薄弱,缺乏生产物资,无力抵御大的自然灾害,党和政府决定推动和帮助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人民公社化以后,基本否定了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到1978年,全国还有1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障碍”等信息可知,导致我国土地政策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国情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也由此说明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要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要打破旧的制度束缚等。
(3)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政策改革。
43.(1)变化:住房从茅草屋变成小楼房;村民人数大幅增加;村民收入大幅增加;耕种面积不断增加
(2)党的正确领导;国家的政策支持;农村改革的推动
(3)示例:河南省新乡郭亮村大力发展旅游业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片对比可知小岗村的建筑由茅草屋到开始出现大量楼房,材料二“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名村······4173名村民,耕地······扩展到1.45万亩,村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8106元”说明村民人数、耕地面积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有大幅度增加。
(2)根据材料中“政策”“改革”“战略”等关键信息可知,出现变化的原因在于农村改革的推动及党的正确领导,国家的政策支持,农村改革的推动等。
(3)本题是为开放性题目,可以从生活中、互联网、博物馆、档案馆、走访等形式收集资料,言之成理并符合题意即可,例如,以河南郭亮村为例,新乡市郭亮村依托万仙山,大力发展旅游业,改变了郭亮村的贫困面貌。
44.(1)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生产和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农业获得丰收;促进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3)国民经济遭到破坏,人民生活贫困,社会生产停滞。
(4)改革要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等等(合理论点也可。)
【解析】
(1)根据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土地改革运动;图二是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实行的农业生产台作社;国三是1958年实行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图四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任制。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扱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生产和农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业获得丰收;促进乡镇企发展起来。言之有理即可。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次失误,由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使国民经济遭到破坏,人民生活贫困,社会生产停滞,造成了经济的严重困难。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要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等等。
45.(1)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
(4)其主要依据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要以能否发展生产力为标准,采取实事求是的方针。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阻碍作用。
【解析】
(1)根据材料“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进行的社会改造,农业的社会改造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2)根据材料“进行了农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从而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共中央一九八二年一号文件”,可知,当时的时间是1982年,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已经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的改革方式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根据材料“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可见,2021年中共中央“三农”工作的重心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
(4)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落后,农村基础薄弱,开始实行农业的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农村公有制经济的弊端,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心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可见,农村经济生产关系的调整的主要依据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要以能否发展生产力为标准,采取实事求是的方针。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阻碍作用。
46.(1)土地改革。
(2)劳动生产率低;出现贫富两极分化;不能为工业提供所需的条件。农业合作社或农业合作化。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困难。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士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在我国延续了数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
(2)据材料二“劳动生产力低下,假如任由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概括可知:引导农民“组织起来的路”原因是:劳动生产率低;出现贫富两极分化;不能为工业提供所需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根据材料“全村开始大规模炼钢铁……我们陈集人民公社也成立了……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的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困难。
(4)根据材料“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立下了一份“分田到户”的字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決策,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大包干),自负盈亏,揭开改革序幕。后来,我国在全国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的权、责、利紧密结合。
47.(1)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改革
(3)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式的新变化,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根据主要矛盾确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依据材料二“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由此可知因为改革开放我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结合课本所学,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失误的教训:因为忽略客观经济规律,发动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由此得出:经济的政制定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政策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等。
48.(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
(2)农业、手工、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一是开国大典;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开始;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三反映了我国从1953年起对农业、手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在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实行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的形式,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集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弥补了个体生产形式的不足和缺陷;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在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在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9.(1)A:土地改革;C:⑤;D:人民公社化运动;E: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F:①;H:④。
(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分得了土地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D;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农村政策一定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解析】
(1)依据材料中“农民翻身”和表格中“巩固人民政权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分得了土地翻了身,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所以A处是土地改革;根据“B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大改造的内容,在农业上走的是合作化的道路,所以C处是⑤;根据“③公社保暖万人心”,“D大跃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以D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大包干”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这个时期,所以E处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F处为①;根据“全面免除农业税”可知H处是④自从盘古开天地,不收皇粮第一回。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事件指的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原因是因为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完成的时间是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分得了土地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由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D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在探索时期出现的严重的经济失误,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困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4)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巩固人民政权时期、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 实践证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农村政策一定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