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区位的基本含义人说山西好风光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 山西外缘有山脉环绕,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侯区。 平均降水量为400到650毫米。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高粱、玉米、豆类和薯类;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甜菜、胡麻、油菜籽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煤、铝土、铁等为最。
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古迹、风景名胜较多。较著名的有云冈石窟、五台山寺群、晋祠、应县木塔、永乐宫、悬空寺、壶口瀑布、解州关帝庙、洪洞大槐树等。
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应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阅读课文2-7页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区域?区域有哪些基本特征?
2、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产业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我国三次产业是如何划分的?
4、区域产业结构一般是如何演进的?基础导读知识反馈 请你阅读4-5页的活动,结合问题1、2思考该活动主要考查什么,试着做出解释。参考答案:
1.本活动的目的是考查对区域结构的理解和读图分析能力.区域发展的早期,交通方式单一,线路较少,城市狭小。区域发展的中期,交通交织成网城市区域扩大。区域发展的晚期,交通网络密集,线路四通八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2.区域人口和产业的分布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1980年湖南省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城市数目少,城市人口比重小,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湖南省城市进程加快,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的比重增加,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合作探究参考答案:2—3页活动
1. 首 先 选 取 能 反 映 上 述 景 观 的 典 型 地 区 , 然 后 分 析 出 该 地 理 景 观 最典 型 的 季 节 ; 根 据 这 些 地 点 的 地 理 位 置 、 到 达 时 间 和 交 通 条 件 选 择 交 通 路线 和 交 通 工 具 ; 针 种 不 同 地 点 的 自 然 条 件 准 备 需 要 携 带 的 物 品 。 例 如 , 考察 热 带 沙 漠 最 好 选 取 撤 哈 拉 沙 漠 , 为 了 便 于 考 察 , 时 间 应 选 择 当 地 的 冬 季为 宜 , 应 注 意 务 必 携 带 饮 用 水 和 防 署 、 防 风 沙 的 物 品 。
同学合作完成课本2—3页的活动1、2、3和课本7页的活动1、2、3.2 列表比较四个地区的自然景瑰特点
我们地处温带冬冷夏凉、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秋。
3. 三个图片分别表示了农业区域、土业区域和商业区域的景观 。这三个区域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知表所示 。
参考答案:7页活动1、表中的四个地区A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因为A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经济最发达。
A, B两地区工业相对发达,因为这两个地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最高。
C、D两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因为这两个地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高 。
D 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为该地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最高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低 。2、2、 3.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有所不同。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区域中资派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导致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知识建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结构概念和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区域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我国三次产业划分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区域产业结构一般演进区域的
基本含义 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概念和主要特征调查和顺县产业结构构成(产值),判断本地的产业结构处于哪个阶段? 研究性学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