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区域经济联系

文档属性

名称 1.4区域经济联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2-10 20:4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设计
课题
1.4区域经济联系
备课人
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双层次问题导学法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教材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例)和产业转移(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等三个方面,揭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型案例分析(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与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要求学生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不仅要关注对资源 调出区或调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应关注资源调配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通过对产业转移的三种情况分析,第一种情况, 因为当地的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 地的产业向其他区 域 转 移。第二种情况,因为要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 的产业转移。第三种情况,是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的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和 移入区地理环境不同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
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知道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了解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2.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意义;知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查找资料认识当前世界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2.通过读图1- 21分析南水北调的调水线路,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通过读图讨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线路及意义。
3.联系当地的实际例子,讨论转移企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及造成的环境污染(负面影响)
1.理解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全球观。
2.增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3.通过对产业转移案例的评价,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环节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区域经济合作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反馈


(投影图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你知道这个组织吗?我国为什么要加入这个组织?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投影)基础层次问题
阅读课本24—31页回答下列问题:
1、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什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是什么?世界上主要的区域经济组织有哪些?
1、利用书本已知知识自主解答投影出的问题。
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基本了解和简单分析






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是什么?经济全球化指的是什么?
3.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重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南水北调工程包括哪三条线路(在地图上找到),为什么我国要修建南水北调工程?
5.在地图上熟悉西气东输工程,我国为什么要修建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6.对照地图了解西电东送的三条线路,为什么我国要修建西电东送工程?该工程具有哪些意义?
2、同桌间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中存在的疑难
3、教师适时点拨
应用,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




1.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是: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即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中线工程、东线工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线工程线路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
B.东线工程全部线路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C.东线工程自南而北连通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
D.中线工程的调水量稳定
2.读课本27页图回答:
(1)西气东输主管道西起轮南油气田,东到上海市,沿途经过我国地势的第 阶梯, 次穿过黄河,连接了 个经济地带。
(2)进一步开发天然气,对西部地区开发的意义是什么?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先独立完成,然后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
教师适时点拨












(投影)合作探究
1.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调入区”的环境有哪些有利影响和可能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其形成原因是什么?南水北调工程对沿线有哪些影响?
2.对途径的甘肃省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1、学生合作讨论完成
2、教师点拨,出示参考答案
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建构
学生来完成
教学提纲


(第二课时)产业转移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反馈


(投影图片)
目前我国产业升级最突出的特点是产业转移成梯度推进的态势?大致形成国际产业向我国沿海经济圈转移,沿海经济圈向中西部转移的局面。你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吗?带着疑问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投影)基础层次问题
阅读课本31—33页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产业转移?
2、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的方向是什么?三类转移对于转入区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产业转移在产业发展的低级阶段和高科技阶段对地理环境各有什么影响?
4、区域产业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影响强度有何变化?
5、产业转移对欠发达地区有何影响?
1、利用书本已知知识自主解答投影出的问题。
2、同桌间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中存在的疑难
3、教师适时点拨
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基本了解和简单分析应用,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
知识反馈
课本32页活动题
先独立完成,然后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
教师适时点拨












(投影)合作探究
山西是资源的调入区还是调出区,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在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这样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1、学生合作讨论完成
2、教师点拨,出示参考答案
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建构
学生来完成
教学提纲


研究性学习
(投影)和顺是资源的调出区,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在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这样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