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案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1 21:3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元朝灭亡、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
2.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
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难点】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巩固基础
一、明朝建立
______年, 称帝,建立 朝,定都 ,他就是明太祖。
二、强化皇权
1.措施:
(1)地方:取消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2)中央:废除_______制度和 ,六部直接向________负责。
(3)军事:大都督府分为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 。
(4)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______时期成立东厂。
2.影响:皇权高度集中, 大为加强。
三、科举变化
1.变化:(1)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
(2)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格式: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称为“ ”。
2.影响: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 。
四、经济发展
1.农业:引进了原产于 的玉米、________、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3.商业:出现了有名的 ,如山西的 、安徽的 。
合作交流
1.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朱元璋采取了哪些措施强化皇权?
(1)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3)军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特务: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2.漫画下的君臣礼
请回答:君臣礼的变化你能感受到怎样的君臣关系?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君臣关系:臣子是君主的奴仆。
主要趋势:君主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学以致用
1.朱元璋称帝的地点在应天,即今( )
A. 北京 B. 西安 C. 南京 D. 洛阳
2.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生平民,后来参加农民起义不断壮大实力,最终登上皇位,实现了“从布衣到天子”的逆转。下列与刘邦称帝最相似的是( )
A.附文帝 B.唐高祖 C.宋太祖 D.明太祖
3.穿越时空小明来到明朝,他想拜访明太祖统治后期的政府衙门,那么他不可能如愿的是 ( )
A.丞相府里热闹非凡 B.锦衣卫的头子召见了他
C.六部长官接见了他 D.拜访殿阁大学士
4.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
定都应天府 B.废除丞相制度 C.设立“三司” D.成立东厂
5.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中榜的考生,你不可能( )
A. 熟读四书五经 B. 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C. 会写作规范 D. 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6.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 )
A.洛阳和长安 B.开封和临安
C.北京和南京 D.北京和洛阳
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下列甲、乙、丙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丙图反映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
9.秦朝“焚书坑儒”、明清“八股取士”都是为了( )
A. 推崇儒家经典 B. 加强思想控制 C. 完善法律体系 D. 防止人民反抗
10.明太祖朱元璋立下“祖训”,要求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承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处以重刑”。朱元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控制思想 B.发展经济 C.强化皇权 D.巩固边疆
11.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并逐步建立起了一系列的选官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以来,实行盯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官员大都从各地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生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三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明朝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明朝科举还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为改变材料二中的弊端,隋朝时啦了什么样的选官制度?唐太宗又是怎么完善这一制度的?这一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对选官造成了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4)通过上述材料,指出自西汉到明朝选官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堂小结】
(
厂卫特务机构
农业、手工业、商业
废丞相和中书省
吏 户




八股取士
废行中书省
都指挥使司

察使

布政使



监察
地方
中央
经济
文化
)
学以致用
1-5:CDADB ; 6-10:CDDBC ;
11.(1)标准:品行(答孝廉、品德也可)。
(2)制度:科举制;措施: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意义: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田,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变化;实行八股取士(答必须考“四书’“五经”,答卷分为死板的八个部分也可。)影响:脱离实际,禁锢思想;选出的人都是皇帝意旨的顺从者。
(4)方式变化:由推举到考试选拔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