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走一步,再走一步》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2-11 08:0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3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4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情节.
5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战胜困难的方法。
重点难点:
1理解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2领悟全文阐述的生活哲理.
课前指导(学习方法、相关知识等)自主学习:1疏通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熟悉故事的线索,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一 巩固旧知识
《在山的那边》是一首____(体裁),作者是____。这首诗运用了____手法。诗中的“山”象征______________,“海”象征______________,“爬山”象征______________。
二 预习目标
1 生字注音
训诫﹙ ﹚ 耸立﹙ ﹚ 迂回﹙ ﹚ 啜泣﹙ ﹚ 小心翼翼﹙ ﹚
嶙峋﹙ ﹚ 颤抖﹙ ﹚ 纳罕﹙ ﹚ 凹凸﹙ ﹚ 头晕目眩﹙ ﹚
2 形近字辨析
崖 纳 峋
涯 呐 询
3 重点词语释义
⑴纳罕: ⑹迂回:
⑵嶙峋: ⑺头晕目眩:
⑶训诫: ⑻小心翼翼:
⑷耸立: ⑼灰心丧气:
⑸啜泣: ⑽心惊肉跳:
4文学常识速记
①《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____(体裁)。作者是____,_____国作家。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我”爬下悬崖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6 整体感悟课文.
(1)理解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含义。
(2)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总结每一部分的段意。
(3)思考“我”是怎样脱离险境的?
(4)文中的“父亲”为什么不把孩子直接抱下来?你赞同这位父亲的做法吗?
(5)你能说出来这篇文章的记叙六要素吗?
(6)根据自己的理解,试把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总结出来。
7 针对文中你不懂的问题提出质疑。
三 合作研习
把各自预习的结果相互交流,并试着解答对方提出的疑难问题。
四 展示交流
1学生分组把自主预习的答案板书到黑板上,老师点拨、纠错,强调考点、重点。
2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⑴“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
跳”。这句话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⑵“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⑶“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父亲的话起到了什么作用?
⑷“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
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何含义?
3重点段落分析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①文中起鼓励作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时,“我”愈来愈强烈的心理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从“恐惧”到“信心大增”再到“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本文看,“我”以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认为“我”后来会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爸爸来到以后是如何帮助“我”下来的呢?你如何评价父亲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疑难问题探究
⑴ 文章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
⑵ 找出“我”下山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
⑶ 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说说句子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⑷ 本文在情节的叙述上,处处设有伏笔,为下文做铺垫,你能举例说明吗?
⑸ 你知道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记叙顺序吗,本篇文章属于哪种记叙顺序?
5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老师解惑。
五 课后反思
说说你从本文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你会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困难?
六 课后练习
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一、二、三大题。
七 强化训练
﹙一﹚积累运用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颤抖﹙ ﹚ 陡峭﹙ ﹚ lín xǘn﹙ ﹚ 小心翼翼﹙ ﹚ chuò泣( )
迂回( ) 纳罕( ) sǒng立( ) 头晕目xuàn( ) 训jiè( )
2 关于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 训诫:告诫,教导。 B 嶙峋:形容人瘦削。
C 纳罕:诧异,惊奇。 D 耸立:站立。
3 根据下列解释,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 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
② 当遭遇困难、失意而意志消沉,精神不振作。( )
③ 头脑发昏,眼睛昏花。( )
④ 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
4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A 哀求 B 恳求 C 请求
⑴“嗨,慢着,”我软弱地( )道,“我没法--”
A 讥笑 B 嘲笑 C 嗤笑
⑵“如果你想待在这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 )道,“不用客气。”
5 分析下列各句分别属于什么描写。
⑴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 )
⑵“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
⑶我绝对没办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
⑷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
6 填空
①《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____,____(国名)作家。文章写了“我”童年时一次遇险、脱险的____,揭示了一个人生___________。揭示文章中心的是文章的___________段。
②本文运用了______叙的写作顺序。
7 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故事,是因为这件事中蕴含了一种生活哲理。
B 文章多次提到杰利,一方面表现了他与“我”的友情,另一方面为下文爸爸找到“我”埋下伏笔。
C 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上下不来却不去救,是因为怕吓到孩子,由此可见父亲的细心。
﹙二﹚ 课内精读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
……
我曾屡次发现,……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⑴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⑵第六段“这似乎能办得到”中的“这”指代什么?
⑶第八段“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中的“经验”指什么?
⑷找出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下节课预习目标
1 自主阅读课文《短文两篇》, 概括课文大致内容.
2 疏通课文里的生字词,了解作家及其主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