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似、耷”等 9 个生字,读准“扇子、扇一扇、似的”这几个带有多音字的词语,正确书写“扇、兔”等 8 个字。
2.朗读课文,借助感叹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情感,读好问句。
3.结合生活实际,思辨“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道理,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特点,坚持自己的长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读好文中动物的对话,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2.明白“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说起大象,相信同学们一定都不陌生。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大象?
生:身躯庞大、腿粗、尾巴细、耳朵像扇子......
师:你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大象的耳朵有关。齐读课题:19、大象的耳朵
二、随文识字、写字:
师:大象的耳朵长什么样子呢?谁来读?(ppt 出示第 1 自然段)指生读
师:在这段中藏着几个多音字,火眼金睛的你发现了吗?
生回答:扇、似、着。(ppt 标红“似”)
师:“似”是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多音字,它的另一个读音是?
生:sì
师:跟老师读。shì 似的 sì 相似
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同学们,你们都见过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扇子呀?
生回答。纸扇、羽毛扇、塑料扇子、布做的扇子、竹子做的等等。
师:同学们见过的扇子种类可真不少。
师:认真观察“扇”这个字,你们知道最早的扇子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生:羽毛。
师:你师怎么猜出来的呀?
生:“扇”下面是个“羽”,表示羽毛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没错,最早的扇子是用羽毛制成的,因此被叫做“羽扇”。你们看,大象的耳朵多像两把大扇子呀!(ppt扇子和大象的耳朵)
师: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作用呢?谁能在文中找到那句话,并给同学们读一读。生找出第 12 自然段中的句子。(PPT 出示: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师:看看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扇”是多音字。
师:什么时候读“扇(shān)”呢?
生:表示动作。
师:你能用手做一做“扇”的动作吗?
生做动作(上下、左右)师做动作
总结:像这样,上下或者左右就叫做“扇动”,因此当表示一个动作时,它读 shān;当表示一个事物时,读 shàn。
师:多音字在不同的句子中表示的意思不同,读音就不一样
师:谁能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ppt 出示多音字词)指生带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话。师起头(ppt 出示大象图片)
师: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同学们什么样的耳朵是“耷拉”的呢?
生:垂下来的
师:如果你的手就是大象的耳朵,你能为大家表演一下?
生表演。
师:你表演得非常形象。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这个动作。
师总结:没错,“耷拉”就是垂下来,挂下来的意思。(出示词卡“耷拉”)指生轮流读
师:(用手指着“耷”)你们看“大大的耳朵垂下来就是耷”
师:让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来读。
生:(做动作读)耷拉
师:让我们把这个词放回句子中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 1 自然段。
师:这一天,大象出去散步了,发生了什么事呢?指生读第 2 自然段。(ppt 出示“兔”字源演变)
师:甲骨文中的“兔”字十分形象地表示了兔子的特征:长长的耳朵,大大的门牙,短小的腿和尾巴。后来经过演变,变成了现在的“兔”字。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占格,说一说要想写好这个字,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回答,师相机指导。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师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中,将“兔”字认认真真写一遍。写字时,注意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师巡视,发现问题红色粉笔书写强调。
师:请同学们再写一遍。师巡视指导
师:相信同学们课下多练习,一定可以写得越来越好。
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谁来读指生读。
师:小兔子为什么要问大象这个问题呢?
生:因为它觉得大象的耳朵跟自己不一样,感觉很奇怪
师:谁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
找生点评。具体说说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还不够好。
师相机指导:关注了语气词“咦”,疑问词“怎么”,标点符号?(板书标红)
师:找生再来试一试
师点评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大象是怎么回答的呢?指生读(出示第 4 自然段)师:它生来就是哪样啊?
生:生来耳朵就是耷拉着的
师:对呀,生下来就是这样的,有什么好奇怪的。所以当大象把小兔的话放在心上了吗?
生:没有
师:老师给同学们补充一个词语,不以为然,大象不认为小兔子说的话是对的(板贴“不以为然”)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第 4 自然段。
师:小兔子一看大象不以为然,它连忙又说,指生读(出示第 5 自然段)
师:你们能用手比一比小兔子的耳朵吗?生做动作。(出示词卡“竖着”)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竖”这个字吗?
生:下面的“立”就是竖的意思,上面的两部分好像小兔子的耳朵。师点评总结。生多种形式读词卡。
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谁来继续读?指生读第 6 自然段。
师:小羊也问了大象同一个问题,谁能学着刚刚小兔子的样子来问问大象?
指生读。师点评。
师:如果你是大象你会怎么回答小羊?
生交流:开始怀疑、觉得奇怪......
师:我们来继续读后面的故事。指生读。
师:想一想,他们见到大象会说些什么?大象又会怎么回答它们呢?同位之间先练一练。一会儿找同学上来演一演。请同学上台表演。
(注意关注大象心理的变化)
师:大象一共遇见了 5 只小动物,为什么他们都问大象同一个问题呀?
生:因为他们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只有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
师:很好,你用了只有这个词。
师:听到小动物们都说自己的耳朵,大象的心里会怎么想呢?生回答。
师:故事里的大象又会怎么想呢?指生读第 8 自然段
师:大象是怎么想的?
生:它觉得自己跟大家不一样,怀疑自己真的有病了......
师:这就是不安的感觉,谁能带着这种不安的心情读一读这段话吗?
指生读。
师:谁能更加不安地读一读。
指生读。
师评价:你重读了“都”和“真的”(标红),老师听出了你语气中的担忧。
师:注意这个词“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呀?
生:自己跟自己说话师:自己跟自己说话有什么特点?
生:声音要很小。
师:那自言自语后面的这句话我们应该怎么读?
生:声音要小一些。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起头生齐读。
师:大象又是如何做的呢?指生读第 9、10 自然段。
师:看,大象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了。
(出示图片)出示词卡“竹竿”
师:“竿”,是一个形声字,竹字头表意,表示与竹子有关。像这样削去枝叶的竹子,就是“竹竿”。
师:跟老师读“竹竿”,指生读,齐读。
师:耳朵终于竖起来了,大象这下可以安心了吗?谁来读第 11 自然段。
师:如果,此刻有小虫子在你的耳朵眼儿里面跳舞,你是什么感觉?
生:痒,不舒服
师:如果这些小虫子不仅跳舞,还唱歌呢?(声音播放)
生:吵,头疼,心烦
师: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指生读
师:谁还能再难受地读一读,可以加上你的表情。指生读师:老师注意到你在读的时候还难受地皱起了眉头。
师:是只有一只小虫子吗?
生:是好几只。
师:它们只飞进去一次吗?
生:是经常飞进去。
师:它们一有空就飞进大象的耳朵眼儿里又唱又跳。烦得大象啊脑袋都要着火了!
师:“烦”字(标红),右边的“页”表示人的脑袋,左边的“火”表示头发热,好像着火了一样。用来形容大象此刻的心情,真的是再贴切不过了。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加上我们的表情一起来读,师起头。
师:这可怎么办呀!指生读第 12 自然段
师:再也没有虫子来打扰了,现在你的感觉怎么样?
生:舒服。师过渡:经过了这么一顿折腾,大象最后做出了一个决定:ppt 出示 13 自然段,齐读。
师:同学们,能说一说你对最后这句话的理解吗?(标红)生交流。
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盲目地听信他人的话,要有自己的判断。
师: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梳理故事脉络(相机板贴“信以为真”和“明白道理”)
板书: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过渡:大象明白了这个道理,小斑马明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小斑马换衣服》的故事。
师:读完故事,你想对小斑马说些什么呢?
师小结,不必盲目地向他人学习,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