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强化基础单元综合(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强化基础单元综合(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1 14:4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机械能守恒定律 单元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缆车的车厢始终保持水平,车厢内某游客站立不动且未扶扶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加速上升阶段支持力对该游客做正功
B.在匀速上升阶段支持力对该游客不做功
C.在减速上升阶段支持力对该游客做负功
D.整个上升过程支持力对该游客不做功
2.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
A.质量 B.速度 C.功 D.时间
3.某同学投掷铅球,每次出手时,铅球速度的大小相等,但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同,关于出手时铅球的动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夹角越大,动能越大 B.夹角越大,动能越小
C.夹角为45°时,动能最大 D.动能的大小与夹角无关
4.某快递小哥搬运一批总质量为50kg的货物,以2m/s 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走了8m,重力加速度g=10m/s2,则匀速运动过程中此人对货物做的功为(  )
A.400J B.1000J C.0 D.100J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半圆柱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一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的光滑物块在大小可变、方向始终与圆柱面相切的拉力F作用下从A点沿着圆弧匀速运动到最高点B,整个过程中半圆柱体保持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物块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B.拉力F的功率还渐减小
C.当物块在A点时,半圆柱体对地面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当物块运动到B点时,半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力为(M+m)g
6.关于功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力且有位移,该力一定做功
B.力是矢量,位移是矢量,所以功也是矢量
C.若某一个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该物体一定没有位移
D.一个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这个力的大小、物体位移大小及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7.将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分别自由下落和水平抛出。当它们落到地面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
B.运动全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不同
C.落地时速度相同
D.运动全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不同
8.如图所示,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面上,粗糙斜面ab和光滑斜面bc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顶角b处安装一定滑轮。质量分别为M、m(M>m)的滑块A、B,通过跨过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轻绳与斜面平行。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在两滑块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  )
A.两滑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重力对A做的功等于A动能的增加量
C.轻绳对B做的功等于B势能的增加量
D.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损失量等于A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9.一质点做初速度为v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计时经时间t质点的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在时间t内的位移为 (  )
A.v0t B.2v0t
C.3v0t D.4v0t
10.据报道,山东将持续加大高铁建设力度,规划到2022年,全省高铁建成和在建里程达到3900千米,不仅让老百姓的出行更加方便,也将推动各地经济文化技术交流。现有一列质量为m的动车,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功率P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经时间t达到该功率下的最大速度vm,设动车行驶过程所受到的阻力f保持不变。动车在时间t内(  )
A.动车启动过程所受合外力不变
B.动车位移为s=
C.平均速度为
D.动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11.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小球用一根细线悬挂于点,在正下方处有一钉子将小球拉到处后释放,当它摆到最低点时,悬线被钉子挡住。在绳与钉子相碰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线速度变大
B.小球的线速度变小
C.钉子越靠近悬点细绳越容易断
D.钉子越靠近小球细绳越容易断
12.无人机让许多摄影爱好者,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让我们从地面跳到了天空,从天空上拍摄与众不同的画面,从此拍摄风景将变得更加有趣且方便。 在某次无人机飞行表演中,一无人机的一段运动过程可近似认为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运动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其加速度大小为 ,g为重力加速度。已知该无人机质量为m,sin53°=0.8,cos53°=0.6,则在其下落高度为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人机机械能守恒 B.无人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C.无人机动能的增加量为 D.无人机的机械能减少了
二、多选题
13.有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物体a、b.现将小物体a从高为h的光滑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同时小物体b从与a等高的位置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最后到达同一水平面,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重力对两物体做功相同
B.重力的平均功率相同
C.到达底端时两物体的速率相同
D.到达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
14.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在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电梯的速度由v1增加到v2时,上升高度为H,则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或表达式正确的是
A.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其中WFN为支持力的功
B.对电梯,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W合=0,其中W合为合力的功
C.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
D.对电梯,其所受合力做功为
15.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  )
A.时间内的功率逐渐增大 B.时刻后物块做反向运动
C.时刻物块的加速度最大 D.时刻物块的动能最大
16.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运动,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轻放到传送带左端,则物体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过程中传送带对物体做功为mv2
B.全过程中物体对传送带做功为
C.物体加速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逐渐增大
D.物体加速阶段,摩擦力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恒定不变
三、实验题
17.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他在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把打下的第一点记作0,从0点后某个点开始,依次为1、2、3…,分别测出各个计时点到0的距离,已标在图乙中,已知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g=9.80m/s2,回答下列问题。(各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1)通过该纸带上的数据,可得出重物下落的加速度为_________m/s2。
(2)通过该纸带上的数据,可计算出计时点4的速度为__________m/s。
(3)若重物的质量为0.5kg,从开始下落到图中计时点4时,重物的机械能损失为_________J。
18.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探究恒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档光板,细线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实验首先保持轨道水平,通过调整砝码盘里砝码的质量让小车做匀速运动以实现平衡摩擦力,再进行后面的操作,并在实验中获得以下测量数据:小车、力传感器和档光板的总质量M,平衡摩擦力时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m0,档光板的宽度d,光电门1和2的中心距离s。
(1)实验需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档光板的宽度d,如图所示,d=______mm。
(2)某次实验过程∶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小车通过光电门2后,砝码盘才落地),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对该小车,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是______。
四、解答题
19.如图所示,用的水平拉力,使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已知A、B之间的距离。求:
(1)拉力F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功;
(2)若物体从A到B刚好用时,求拉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
20.在一些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一些特技表演。如图所示,有一高台离地面的高度,一特技演员骑摩托车从坡底由静止出发,冲上高台后以某一速度水平飞出,在水平地面上的落点到高台边沿的水平距离。已知摩托车从坡底冲上高台的过程历时,人和车的总质量,发动机的功率恒为,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求:
(1)摩托车水平飞出高台时的速度大小;
(2)摩托车在冲上高台的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
21.如图所示为竖直放置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O点是其圆心,轨道末端B切线水平。一小球从轨道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轨道底端经过B点水平飞出,最终落到水平地面上C点。已知轨道半径R=0.80m,B点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0.80m,小球质量m=0.10kg,在B点的速度。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求:
(1)小球落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v。
(2)C点与B点之间的水平距离x。
(3)小球克服圆弧轨道阻力做的功。
22.如图所示,AB为长直轨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BCD为光滑曲线轨道,两段轨道在B处平滑连接。B、C、D三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1= 0.50m,h2= 1.75m和h3= 1.50m。一质量m = 0.20kg的小环套在轨道AB上,由静止释放,速度到达B点时速度大小vB= 6.0m/s。(g取10m/s2,sin37° = 0.6,cos37° = 0.8)求:
(1)小环离开轨道D处时速度vD的大小;
(2)若AB为光滑的长直轨道,使小环以最小速度落地,则小环在AB上释放处离地的高度h;
(3)若AB为粗糙的长直轨道,已知小环与长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5,C处圆形轨道半径RC= 0.4m,则为使小环运动到C处恰好对轨道的压力为零,小环在AB上释放处离地的高度H。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B
6.D
7.A
8.D
9.B
10.B
11.D
12.D
13.AC
14.CD
15.CD
16.ACD
17. 9.75 1.94 0.01
18. 5.50mm
19.(1)40J;(2)10W
20.(1);(2)
21.(1);(2);(3)
22.(1)vD = 4m/s;(2)h = 1.75m;(3)H = 2.675m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