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夏秋冬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 春夏秋冬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2 11:5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一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1春夏秋冬
难点名称 正确认读“霜、吹、落”等8个生字;会写“春、冬”2个字。通过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感受四季不同的特征。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春冬等字笔画较多,书写较难。有些词语学生理解不了意思。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刚入学动手能力弱,学生注意力集中度不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激发培养学生兴趣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讲授法,合作探究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2.通过讨论法朗读法本课短语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适合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谈话揭题,学习“春、冬”。 (1)师导入: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板书课题:春夏秋冬。学生认读“春、夏、秋、冬”。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书写“春、冬”二字。 ①仔细观察“春”字,发现它由哪几个部件组成。 ②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先写三横,左低右高,间距均匀,中间一横最短,再写一个“人”字,撇、捺要舒展,最后写一个“日”字,贴住撇,不碰捺。 ③学生练习书写。 ④教学书写“冬”字:横撇和捺交叉在中心点上。上点小,下点大,对齐写在中线上。教师示范书写后,学生练写。 (4)齐读课题。 3.结合图片,认识生字。 (1)出示图片。(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中扇形的春风图、夏雨图、秋霜图、冬雪图) ①师:说说你们分别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 ②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2)相机出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个词卡。请学生根据拼音自由读一读,再指名读。重点指导“霜”的读音。 (3)你们见过大自然里的秋霜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然后出示各种秋霜图片。(课件出示:各种秋霜图片) (4)认识霜。图片中晶莹透亮的东西就是“霜”,天气变冷时,它经常出现在地面、窗户和树叶上。 (5)比较“霜、雪、雨”。(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霜、雪、雨”) (6)“霜”和“雪”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雨”字作偏旁后有什么变化? 提示:“雨”字作偏旁后变扁了,第一竖变为左点,横折钩变为横钩。用雨字头作偏旁的字一般和天气有关,如“雷、雾”等。 (7)再次出示词卡,学生认读。学生读一个,教师就将词卡贴在黑板上。 (8)帮助词语找家。(将图片和词语连线) 课件出示: 夏雨 冬雪 春风 秋霜 3.认读短语,识记生字。 (1)四季的风霜雨雪是怎样来到人间的呢?出示第一部分的四个短语,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要特别注意“降”字的后鼻音。 课件出示: 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2)同桌互相说说怎么记住“吹、落、降、飘”这4个生字。 ①演一演这些动作,体会“飘”与“落”“降”的不同。 ②教师提示要点: A.“吹”,要用上口,所以左边是口字旁。 B.“落”,意思是从天上掉下来。“降”和“落”的意思差不多,这两个字可以组成“降落”一词。(课件出示:“降”的甲骨文)左边是一座土山,右边是沿着山势向下走留下的一串脚印,左边的土山慢慢演变成偏旁“阝”。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选一选,填一填。 课件出示: 飘 吹 降 落 春风( ) 夏雨( ) 秋霜( ) 冬雪( )
小结 小结:春风很轻柔,所以用了“吹”;夏雨力气大,从空中往下掉,所以用“落”;秋霜是因为气温下降才形成的,因此用“降”;雪花很轻盈,在空中飘来飘去,因此用“飘”。 请学生将生字卡贴到词卡下面,如“春风”——“吹”,并带读短语。 再读短语,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