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高一化学组 常 川
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Shenzhen Second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2012年12月18日
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 第三节
你知道血红蛋白和它的作用吗?
你知道高铁血红蛋白症吗?
structure of heme
吞吐O2的“蜘蛛”
含有Fe2+的蛋白质,运输O2
蛋白质中的Fe2+因先天或外界因素变成Fe3+,失去携氧功能
你怎样将处理过的健康人和患者的血样区分开?
技术支持:已将其中的Fe元素分别提取为FeCl2和FeCl3溶液
鉴别方法 Fe2+ Fe3+
浅绿色
棕黄色
颜色
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加NaOH溶液
无现象
血红色溶液
加KSCN溶液
什么因素或物质会导致患病?
技术支持:什么物质会诱导Fe2+ Fe3+的转化?
实验方案:
向FeCl2溶液中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再向溶液中加几滴H2O2,观察现象
设计实验:证明加入氧化剂时,Fe2+会被氧化为Fe3+
问题二小结:
Fe2+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剂氧化为Fe3+
练习:
写出新制氯水与Fe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新制氯水主成分为Cl2,有强氧化性)
怎样治疗这种疾病?
技术支持:什么物质会诱导Fe3+ Fe2+的转化?
实验方案:
向FeCl3溶液中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再向溶液中加少量Fe粉,观察现象
设计实验:证明加入还原剂时,Fe3+会被还原为Fe2+
问题三小结:
Fe3+具有氧化性,易被还原剂还原为Fe2+
练习:
请写出FeCl3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青砖的烧制
Fe2O3
FeO、Fe3O4
还原
2、练习
a. 如何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
b.课本P63 10
请写出用FeCl3和Cu印刷电路的化学方程式
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铁盐和亚铁盐”的教学设计
常川
(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理科组——高一化学)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学习内容分析:
要想了解物质世界,就要了解构成物质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本专题为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铁的重要化合物相关知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Fe3+的检验以及铁盐和亚铁盐之间的转化,其中前者为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完成后者转化的探究与归纳。该专题为高中化学必修基础知识,从教材编排上前承第二单元氧化还原知识,后启第四单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从高考考察角度该专题是重点知识;从化学与生活角度该专题实用性强,可设置“激发学习兴趣”与“培养学以致用思想”的情感目标。因此本专题知识整合性强、实用性大,对学生的掌握层次要求较高。
(二)学情分析:现阶段高一学生入校三个月,对初中知识记忆较清晰,对铁及其化合物并不陌生,且在前几课时学习中已掌握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相关性质,因此此时安排该专题的学习是有良好的知识储备的。但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涉及到铁元素化合价分析,由此引出Fe3+的氧化性和Fe2+的还原性,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为桥梁实现两者的转化,因此该专题综合性强,知识整合导致学习难度加大。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注意简洁明了地突出转化的主线:氧化还原,同时以生活中实例引出理论分析以降低难度,以分组讨论与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思路 情境教学,以高铁血红蛋白症贯穿整堂课的知识,依次为血样辨别(Fe3+检验)——病因分析()——治疗方案()——学以致用
二、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铁盐和亚铁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 学目 标 【知识和技能】会描述Fe3+的检验方法与实验现象;能够选择常见氧化剂或还原剂实现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并写出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探究强化实验操作规范,培养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认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Fe3+、Fe2+的转化。
教学难点 Fe3+、Fe2+的转化。
教学方法 情境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分组实验探究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实验器材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你知道血红蛋白和它的作用吗?你知道高铁血红蛋白症吗?【讲解】血红蛋白中的亚铁离子由于先天或外界因素变成了铁离子,失去运输氧气的功能。【过渡】由血红蛋白和高铁血红蛋白的转化引出Fe3+和Fe2+的转化。主题一:血样辨别【提问】已将健康人和患者血样中的铁元素提取转化为FeCl2和FeCl3溶液,却丢失标签,你有几种办法区分它们?【追问】第一种方法仅凭观察难以信服,第二种方法需等待时间,是否有第三种更快捷更灵敏的方法?【副板】硫氰化钾:K+、SCN-【指导】分组完成FeCl2、FeCl3与KSCN反应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于书中表格中。【评价】对实验操作和结果进行评价。【主板】Fe3+的检验KSCN——血红色溶液【小结】鉴别FeCl2和FeCl3溶液最常用的方法:加入KSCN溶液观察是否有血红色出现,是铁盐溶液的特征检验法。主题二:病因分析【提问】什么物质会导致Fe2+向Fe3+转化,从而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引导】Fe元素常见化合价有哪些?此处如何变化?需要加入具有什么性质的物质?【副板】Fe:0 +2 +3【主板】(与上述分析同时进行)【提问】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主板】常见氧化剂化学式。(与提问同时)【指导】请同学分组讨论,结合主题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剂可以使Fe2+向Fe3+转化。各组检查实验过程,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评价】评价实验设计,并给出正确方案:强调先KSCN后H2O2的加入顺序。【小结】Fe2+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为 Fe3+。该疾病的诱导物质的共同点:氧化性。主题三:治疗方案【思考】什么物质可使Fe3+变回Fe2+,从而治疗这种疾病?【引导】该过程Fe元素化合价如何变化?需要加入具有什么性质的物质?【主板】(与上述分析同时进行)【提问】哪些物质具有还原性?【主板】常见还原剂化学式。(与提问同时)【指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结合主题一,设计实验,证明还原剂可以使Fe3+向Fe2+转化。各组检查实验过程,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评价】评价实验设计,并给出正确方案:强调先KSCN后Fe。【小结】Fe3+具有氧化性,可被还原为Fe2+。该疾病治疗药物的共同点:还原性。主题四:学以致用【总结】通过高铁血红蛋白症研究了三个问题。【应用1】你知道红砖怎样变成青砖吗?【分析】Fe2O3向FeO、Fe3O4转化。【应用2】a.如何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FeCl3?b.请写出FeCl3和Cu印刷电路板的化学方程式。 回忆血红蛋白及其作用:蛋白质,其中的亚铁离子可运输氧气。从病症名称思考。讨论区分方案:(1、观察颜色:浅绿色和棕黄色2、加入NaOH溶液:白-灰绿-红褐色沉淀和红褐色沉淀)阅读教材P61得出方法:分别加入KSCN溶液笔记分组实验笔记思考讨论:氧化性物质(Fe2+向Fe3+的转化,即+2价的铁向+3价的铁转化,这是化合价升高的过程,说明Fe2+作还原剂,因此发生该过程需要氧化剂的参与。)思考,回答问题(Cl2、H2O2、O2、HNO3等。)讨论实验方案并实验。汇报实验方案与实验结果。笔记书写新制氯水氧化FeCl2的方程式。请一位同学板演。(提示:新制氯水主要成分为Cl2,具有强氧化性)思考讨论:还原性物质(Fe3+向Fe2+转化,即+3价铁向+2价铁转化,化合价降低, Fe3+作氧化剂,发生该过程需要还原剂。)思考,回答问题:(Fe、Cu、SO2、H2S等。)讨论实验方案并实验。汇报实验方案与实验结果。笔记书写Fe还原FeCl3的方程式。请一位同学板演。一起归纳总结:1.Fe3+的鉴别2.Fe2+向Fe3+转化3.Fe3+向Fe2+转化思考,聆听练习、书写 用生物学和医学疑问引入,引发“本节课到底学什么”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自然过渡,明确学习内容。以生活实例引入,提出本课第一个环节的主题,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以回顾结合新课的方式进行同一知识点的学习整合,减轻记忆负担。改变先提出现象再实验的验证模式,变成学生自己得到现象再归纳结论的探究模式,强化学习效果。提出本课第二个环节的主题,提纲挈领,突出主线。从变化的化学本质进行分析,便于深化梳理知识。学生自主设计并开展实验,调动课堂气氛,体验发现的乐趣,而不是单一地接受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锻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操作的描述能力,并由此环节对本课进行能力层面的评价。促使学生将上课所学内容进行充分巩固,并由此环节对本课进行知识层面的评价。提出本课第三个环节的主题,提纲挈领,突出主线,前后呼应。 从变化的化学本质进行分析,便于深化梳理知识。 巩固设计实验的思路和探究的方法。 能力评价。知识评价。提炼知识要点,加强记忆。 进一步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评价。
板书设计 主板 副板铁盐和亚铁盐 一、Fe3+的检验KSCN——血红色溶液 硫氰化钾:K+、SCN-二、Fe3+、Fe2+的转化 2FeCl2+Cl2=2FeCl3 Fe:0 +2 +3 Fe+2FeCl3=2FeCl2
自主教学评价 本节课为新授课,面向高一学生,进行重点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基础性为原则,期望达到前后知识整合学习,穿插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体验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因此本课的评价对象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避免一次性出现大量有难度的反应方程式。评价方式和标准主要有两方面:1.知识层面,能够运用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分析得出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方法,以练习典型方程式的方式评价,并设置练习梯度以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2.能力层面,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并进行正确操作,以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的方式评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