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壶口瀑布》 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7《壶口瀑布》 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1 16:43:10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新课导入
在七年级时,我们曾经学过《黄河颂》,请同学们回忆,诗中为我们描绘了黄河怎样的个性和形象呢?(学生回答)
黄河的个性与精神仅止于《黄河颂》所写的这几个方面吗?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散文家梁衡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的风采。
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文章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天下黄河一壶收
图片导入
黄河
壶口瀑布
宜川县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点击图片播放
新知认知
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以它气吞山河之势、声绝九霄之壮著称于世。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文体知识
学习目标
1.积累并运用词语。
2.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3.作者两次到壶口季节不同、感受不同,课文是怎样描绘壶口瀑布特点的。
4.品味文章写景寄情的方法和形象可感的语言特点。
5.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梁衡
第一课时
预习交流。
走近作者
梁衡,著名学者,1946年出生,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
《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
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
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告诫( ) 雾罩( )
推搡( ) 驰骋( )
旋涡( ) 寒噤( )
雾霭( ) 出轧( )
乘隙( ) 迂回( )
汩汩( ) 潺潺( )
震耳欲聋( ) 恕不可遏( )
ǎi
zhào
jìn
jiè
sǎnɡ

chěnɡ
ɡǔ
zhá


chán
zhèn
è
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①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好像要把耳朵振聋一样。
②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形容随从的人多。
③怒不可遏: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④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情况捉摸不透。
⑤出轧:(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⑥寒噤:寒战。
点我朗读
准确释词,积累运用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能感受到这是怎样的壶口瀑布呢?(请你用四字短语回答)
明确:
作者在文中也有哪一句高度评价壶口瀑布或者黄河特点语句,请你找出来。
明确:“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雄伟壮观,波澜壮阔、气势恢宏
整体感知
阅读文章,思考圈画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
2.什么是“壶口”?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3.对比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分别有什么特点?
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
晋陕两省边境 ;两次。
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明确: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上游






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用第2段中的原句回答。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初识壶口
季节
雨季 隐隐如雷 震耳欲聋 “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水浸沟岸 雾罩乱石 危险、气势磅礴、
令人胆战心惊
(惊心动魄 )
撼人心魄的壮美




雨季壶口瀑布
作者是如何描写雨季的壶口瀑布的?
①用别人的话侧面衬托、渲染壶口瀑布之“危险”,为全段奠定情感基调。
②正面描绘壶口瀑布之“危险”气势之大:
从听觉、视觉、触觉等不同角度来突出雨季瀑布之壮美。
听觉:“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的涛声”写其壮美气势;
视觉:“雾气弥漫”“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回望那团白烟”写其磅礴的气势;
触觉:“扑面而来的水汽”
雨季壶口瀑布
此时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
跳……”
描写的是作者的感受,
从侧面突出壶口瀑布之险,
气势之大。
再访壶口
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
(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访壶口。)
枯水期壶口瀑布
枯水季 隆隆冲去 轰然而下 汩汩如泉 潺潺成溪 哀哀打漩 如丝如缕 “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凝重”“猛烈” “龙槽”“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隆隆冲去”时“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大水“向两边涌去”时,“平平的,大大的,如飞毯抖落”。
“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雄伟壮阔、刚柔相济




枯水季壶口瀑布
“我突然陷入沉思”,黄河以她宽广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找出“喜、怒、哀、怨、愁”指代的具体内容。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那种猛烈
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折返迂回的
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朗读第五段,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呢?
明确: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旋出光溜溜的大坑,侧面表现出河水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表明水的刚强和抗争精神。
凡世间能容、能藏、能变之物惟有水。其亦硬亦软,或傲或嗔,载舟覆舟,润物毁物,全在一瞬之间。
——梁衡《壶口瀑布记》
请继续朗读第六自然段,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
明确:想到民族的精神。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1.作者是如何描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的?枯水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
枯水季壶口瀑布
(2)从侧面描写(衬托):
①“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用青冷的山和寂寂的蓝天来衬托黄河水如千军万马般的磅礴气势。
②用当地人关于野猪掉进旋涡毛被拔光的话,侧面衬托一个个旋涡之疾速、力量之大,令人胆寒。
③“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用作者的感受来衬托。
(1)从正面描写:
视觉听觉角度:“前呼后拥”“更闹”“向龙槽里隆隆冲去”“汩汩如泉”“潺潺成溪”。
2.作者在枯水期来到了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定点观景写法:
立足点:“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变换。
作者先俯视“河中有河”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因,景物特点是“奇”;
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景物特点是“雄”;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碎为水雾,景物特点是“险”。
以上三个观察角度所见的景物特点都属于阳刚一类。
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
最后,视角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景物特点是震撼人心。
文中描写的多个画面呈现出多种景物,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表现出多重意境,刚柔相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这样就使得壶口瀑布展现出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立体感。
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以下方面的不同。
季节
雨季(铺垫渲染)略写 隐隐如雷 震耳欲聋(刚) “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水浸沟岸 雾罩乱石 危险、气势磅礴、
令人胆战心惊
(惊心动魄 )
撼人心魄的壮美
枯水季 (借物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感 ) 详写 隆隆冲去 轰然而下(刚) 汩汩如泉 潺潺成溪 哀哀打漩 如丝如缕 (柔) “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凝重”“猛烈” “龙槽”“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隆隆冲去”时“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大水“向两边涌去”时,“平平的,大大的,如飞毯抖落”。 “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雄伟壮阔、刚柔相济




本课小结。
作者描写了黄河之水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驰骋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奋力抗争
B.旋涡 如丝如楼 挟而不服 汩汩如泉
C.雾霭 怒不可遏 深不可测 搏大宽厚
D.翻身 钢板出轧 浪沫横谥 前呼后拥
A 
解析:B项,旋—漩,楼—缕。C项,搏—博。D项,谥—溢。
2.关于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正确的一项是(  )
(1)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3)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4)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A.说明 描写 记叙 议论 B.记叙 抒情 记叙 议论
C.记叙 抒情 抒情 描写 D.说明 描写 抒情 议论
D 
3.下面文段中,第①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12月15日,受大风降温天气的影响,黄河壶口段开始大面积流凌的现象。②壶口瀑布两岸的岩石和护栏上也开始凝结一排排美丽壮观的冰挂,晶莹剔透,造型各异,与瀑布中飞舞的彩虹交相辉映,为冬日的壶口瀑布平添了几分秀色。
③许多游客听着瀑布欢呼呐喊,轰鸣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
(1)第①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搭配不当。“开始”改为
成分残缺。应在“瀑布”
“出现”,或把“的现象”去掉
后加“的声音”
成分残缺。应在“瀑布”
后加“的声音”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壶口瀑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的作者。
2.了解壶口瀑布,进而了解黄河。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描述自己曾听到、看到、感受到的瀑布,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2.品味文章整散结合、长短兼具的语言特点,学习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及其作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及其作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描述自己曾听到、看到、感受到的瀑布,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2.品味文章整散结合、长短兼具的语言特点,学习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那么黄河壶口这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的。今天,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去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
二、预习交流
1.作者介绍。
梁衡,当代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生于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代表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人杰鬼雄》等。
2.知识链接。
“壶口瀑布”简介: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处于秦晋大峡谷的南段,是中国一处大型峡谷瀑布景观。壶口瀑布附近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黄河流经此处时,河床由宽变窄,由高而低,形成巨大水流。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几十米高的地方倾注而泻,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壶口瀑布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文体知识:
《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推推搡搡(sǎng) 霎时(shà) 驰骋(chěng) 旋涡(wō) 寒噤(jìn) 雾霭(ǎi) 汩汩(gǔ) 潺潺(chán)
怒不可遏(è) 告诫(jiè) 迂回(yū) 出轧(zhá) 湿漉漉(lù) 挟而不服(xié)
(2)词语释义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警觉:敏锐地感觉到。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
霎时:极短的时间,片刻。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驰骋:骑马奔跑;奔驰。
寒噤:寒战。
迂回:曲折回旋的;环绕的。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潺: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挟而不服:指被要挟而不屈服。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3)词语辨析
“夺路而走”和“仓皇逃窜”都有“慌慌张张逃走”的意思。“夺路而走”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仓皇逃窜”形容仓皇猥琐地逃跑,是贬义词。在表意上,后者更甚于前者。
三、朗读课文
1.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能感受到这是怎样的壶口瀑布呢?
明确:雄伟壮观,波澜壮阔、气势恢宏......
2.作者在文中也有哪一句高度评价壶口瀑布或者黄河特点语句,请你找出来。
明确:“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四、整体感知
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
答案示例:晋陕两省边境 ;两次。第一次是在雨季;第二次是在枯水季节。
2.什么是“壶口”?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答案示例:(1)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3.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用第2段中的原句回答。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五、内容解读
(一)雨季壶口瀑布(PPT)
1.作者是如何描写雨季的壶口瀑布的?
答案示例:①用别人的话侧面衬托、渲染壶口瀑布之“危险”,为全段奠定下情感基调。
②正面描绘壶口瀑布之“危险”气势之大:
从听觉、视觉、触觉等不同角度来突出雨季瀑布之壮美。
听觉:“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的涛声”写其壮美气势;
视觉:“雾气弥漫”“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回望那团白烟”写其磅礴的气势;
触觉:“扑面而来的水汽”
2.此时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示例:“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描写的是作者的感受,从侧面突出壶口瀑布之险,气势之大。
(二)枯水季壶口瀑布(PPT)
1.“我突然陷入沉思”,黄河以她宽广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找出“喜、怒、哀、怨、愁”指代的具体内容。
喜: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怒: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那种猛烈
哀: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折返迂回的
愁: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2.朗读第五段,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呢?
明确: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旋出光溜溜的大坑,侧面表现出河水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表明水的刚强和抗争精神。
3.请继续朗读第六自然段,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
明确:想到民族的精神。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4.作者是如何描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的?枯水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1)从正面描写:
①视觉角度:“前呼后拥”“更闹”“向龙槽里隆隆冲去”“汩汩如泉”“潺潺成溪”。
②听觉角度:“前呼后拥”“更闹”“向龙槽里隆隆冲去”“汩汩如泉”“潺潺成溪”。
(2)从侧面描写(衬托):
①“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用青冷的山和寂寂的蓝天来衬托黄河水如千军万马般的磅礴气势。
②用当地人关于野猪掉进旋涡毛被拔光的话,侧面衬托一个个旋涡之疾速、力量之大,令人胆寒。
③“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用作者的感受来衬托。
5.作者在枯水期来到了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 定点观景写法:
立足点:“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变换。
作者先俯视“河中有河”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因,景物特点是“奇”;
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景物特点是“雄”;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碎为水雾,景物特点是“险”。
以上三个观察角度所见的景物特点都属于阳刚一类。
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
最后,视角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景物特点是震撼人心。
文中描写的多个画面呈现出多种景物,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表现出多重意境,刚柔相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这样就使得壶口瀑布展现出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立体感。
季节 声 势 景 感
雨季(铺垫和渲染)略写 隐隐如雷、震耳欲聋。(刚) 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惊心动魄)。
枯水季(借物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感)详写 隆隆冲去、轰然而下。(刚)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柔) “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凝重”“猛烈”。 龙槽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里隆隆冲去”时“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大水“向两边涌去”,“平平的,大大的”,如飞毯抖落,如钢板出轧。 雄伟壮阔、刚柔相济、坚忍不拔。
6.对比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分别有什么特点?
六、课堂小结
作者描写了黄河之水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七、练习设计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驰骋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奋力抗争 B.旋涡 如丝如楼 挟而不服 汩汩如泉
C.雾霭 怒不可遏 深不可测 搏大宽厚 D.翻身 钢板出轧 浪沫横谥 前呼后拥
解析:B项,旋—漩,楼—缕。C项,搏—博。D项,谥—溢。
2.关于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正确的一项是( D )
(1)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3)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4)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A.说明 描写 记叙 议论 B.记叙 抒情 记叙 议论
C.记叙 抒情 抒情 描写 D.说明 描写 抒情 议论
3.下面文段中,第①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12月15日,受大风降温天气的影响,黄河壶口段开始大面积流凌的现象。②壶口瀑布两岸的岩石和护栏上也开始凝结一排排美丽壮观的冰挂,晶莹剔透,造型各异,与瀑布中飞舞的彩虹交相辉映,为冬日的壶口瀑布平添了几分秀色。③许多游客听着瀑布欢呼呐喊,轰鸣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
(1)第①句修改意见:搭配不当。“开始”改为“出现”,或把“的现象”去掉。
(2)第③句修改意见:成分残缺。应在“瀑布” 后加“的声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壶口瀑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2.品味语言,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3.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学习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瀑布及壶口瀑布。
2.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3.细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精妙的语句。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2.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以记叙旅途见闻(如某地历史沿革、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等)为主,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游记一般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有的游记带有议论色彩,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的游记带有科学色彩,如郦道元的《三峡》;有的游记带有抒彩,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二、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圈点勾画陌生的字词,抄写“读读写写”,解释成语。
2.在文中画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2)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
(3)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检测
1.本文作者( ),选自(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告诫( ) 横溢( ) 汩汩( ) 寒噤( ) 潺潺( ) 雾霭( )
3.请仔细阅读下面语段,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侵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气,振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4.选词填空。
它们在龙漕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 ;或淌过石板, ;或被夹在石间, 。
A、潺潺成溪 B、汩汩如泉 C、哀哀打漩
5.请根据提示,分别拟写一个小标题。
(1)文章第②段:
(2)文章第③~⑤段:
6.在文章第②段中,作者调动了哪两种感官描写壶口瀑布?
7.赏析理解下列句子。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8.作者写第一次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
1.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能感受到这是怎样的壶口瀑布呢?
明确:
2.作者在文中也有哪一句高度评价壶口瀑布或者黄河特点语句,请你找出来。
明确:
二、整体感知
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
2.什么是“壶口”?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3.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用第2段中的原句回答。
三、内容解读
(一)雨季壶口瀑布(PPT)
1.作者是如何描写雨季的壶口瀑布的?
2.此时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二)枯水季壶口瀑布(PPT)
1.“我突然陷入沉思”,黄河以她宽广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找出“喜、怒、哀、怨、愁”指代的具体内容。
2.朗读第五段,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呢?
明确:
3.请继续朗读第六自然段,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
明确:
4.作者是如何描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的?枯水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
5.作者在枯水期来到了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6.对比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分别有什么特点?
季节 声 势 景 感
雨季(铺垫和渲染)略写 隐隐如雷、震耳欲聋。(刚) 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惊心动魄)。
枯水季(借物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感)详写 隆隆冲去、轰然而下。(刚)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柔) “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凝重”“猛烈”。 龙槽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里隆隆冲去”时“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大水“向两边涌去”,“平平的,大大的”,如飞毯抖落,如钢板出轧。 雄伟壮阔、刚柔相济、坚忍不拔。
四、练习设计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驰骋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奋力抗争 B.旋涡 如丝如楼 挟而不服 汩汩如泉
C.雾霭 怒不可遏 深不可测 搏大宽厚 D.翻身 钢板出轧 浪沫横谥 前呼后拥
2.关于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正确的一项是(  )
(1)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3)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4)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A.说明 描写 记叙 议论 B.记叙 抒情 记叙 议论
C.记叙 抒情 抒情 描写 D.说明 描写 抒情 议论
3.下面文段中,第①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12月15日,受大风降温天气的影响,黄河壶口段开始大面积流凌的现象。②壶口瀑布两岸的岩石和护栏上也开始凝结一排排美丽壮观的冰挂,晶莹剔透,造型各异,与瀑布中飞舞的彩虹交相辉映,为冬日的壶口瀑布平添了几分秀色。③许多游客听着瀑布欢呼呐喊,轰鸣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
第①句修改意见:
(2)第③句修改意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壶口瀑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2.品味语言,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3.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学习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瀑布及壶口瀑布。
2.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3.细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精妙的语句。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2.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以记叙旅途见闻(如某地历史沿革、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等)为主,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游记一般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有的游记带有议论色彩,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的游记带有科学色彩,如郦道元的《三峡》;有的游记带有抒彩,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二、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圈点勾画陌生的字词,抄写“读读写写”,解释成语。
2.在文中画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2)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
①突出壶口瀑布之“险”;②行文曲折有致。
(3)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写作意图 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意境,一种哲理: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在壶口将其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预习检测
1.本文作者( ),选自( )。
梁衡;《梁衡文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告诫( ) 横溢( ) 汩汩( ) 寒噤( ) 潺潺( ) 雾霭( )
jiè yì gū jìn chán ǎi
3.请仔细阅读下面语段,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侵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气,振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侵---浸 振-----震
4.选词填空。
它们在龙漕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 ;或淌过石板, ;或被夹在石间, 。
A、潺潺成溪 B、汩汩如泉 C、哀哀打漩 BAC
5.请根据提示,分别拟写一个小标题。
(1)文章第②段:雨季中的壶口瀑布
(2)文章第③~⑤段: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
6.在文章第②段中,作者调动了哪两种感官描写壶口瀑布?
听觉、视觉。
7.赏析理解下列句子。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水的气势壮阔,奔腾激越。
(2)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概括了黄河伟大的性格,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他由黄河的“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8.作者写第一次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9.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观看壶口瀑布,由黄河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人的各种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被赋予人的情感,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
1.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能感受到这是怎样的壶口瀑布呢?
明确:雄伟壮观,波澜壮阔、气势恢宏......
2.作者在文中也有哪一句高度评价壶口瀑布或者黄河特点语句,请你找出来。
明确:“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二、整体感知
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
答案示例:晋陕两省边境 ;两次。第一次是在雨季;第二次是在枯水季节。
2.什么是“壶口”?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答案示例:(1)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3.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用第2段中的原句回答。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三、内容解读
(一)雨季壶口瀑布(PPT)
1.作者是如何描写雨季的壶口瀑布的?
答案示例:①用别人的话侧面衬托、渲染壶口瀑布之“危险”,为全段奠定下情感基调。
②正面描绘壶口瀑布之“危险”气势之大:
从听觉、视觉、触觉等不同角度来突出雨季瀑布之壮美。
听觉:“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的涛声”写其壮美气势;
视觉:“雾气弥漫”“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回望那团白烟”写其磅礴的气势;
触觉:“扑面而来的水汽”
2.此时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示例:“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描写的是作者的感受,从侧面突出壶口瀑布之险,气势之大。
(二)枯水季壶口瀑布(PPT)
1.“我突然陷入沉思”,黄河以她宽广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找出“喜、怒、哀、怨、愁”指代的具体内容。
喜: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怒: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那种猛烈
哀: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折返迂回的
愁: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2.朗读第五段,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呢?
明确: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旋出光溜溜的大坑,侧面表现出河水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表明水的刚强和抗争精神。
3.请继续朗读第六自然段,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
明确:想到民族的精神。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4.作者是如何描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的?枯水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1)从正面描写:
①视觉角度:“前呼后拥”“更闹”“向龙槽里隆隆冲去”“汩汩如泉”“潺潺成溪”。
②听觉角度:“前呼后拥”“更闹”“向龙槽里隆隆冲去”“汩汩如泉”“潺潺成溪”。
(2)从侧面描写(衬托):
①“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用青冷的山和寂寂的蓝天来衬托黄河水如千军万马般的磅礴气势。
②用当地人关于野猪掉进旋涡毛被拔光的话,侧面衬托一个个旋涡之疾速、力量之大,令人胆寒。
③“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用作者的感受来衬托。
5.作者在枯水期来到了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 定点观景写法:
立足点:“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变换。
作者先俯视“河中有河”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因,景物特点是“奇”;
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景物特点是“雄”;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碎为水雾,景物特点是“险”。
以上三个观察角度所见的景物特点都属于阳刚一类。
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
最后,视角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景物特点是震撼人心。
文中描写的多个画面呈现出多种景物,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表现出多重意境,刚柔相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这样就使得壶口瀑布展现出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立体感。
季节 声 势 景 感
雨季(铺垫和渲染)略写 隐隐如雷、震耳欲聋。(刚) 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惊心动魄)。
枯水季(借物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感)详写 隆隆冲去、轰然而下。(刚)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柔) “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凝重”“猛烈”。 龙槽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里隆隆冲去”时“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大水“向两边涌去”,“平平的,大大的”,如飞毯抖落,如钢板出轧。 雄伟壮阔、刚柔相济、坚忍不拔。
6.对比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分别有什么特点?
四、练习设计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驰骋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奋力抗争 B.旋涡 如丝如楼 挟而不服 汩汩如泉
C.雾霭 怒不可遏 深不可测 搏大宽厚 D.翻身 钢板出轧 浪沫横谥 前呼后拥
解析:B项,旋—漩,楼—缕。C项,搏—博。D项,谥—溢。
2.关于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正确的一项是( D )
(1)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3)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4)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A.说明 描写 记叙 议论 B.记叙 抒情 记叙 议论
C.记叙 抒情 抒情 描写 D.说明 描写 抒情 议论
3.下面文段中,第①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12月15日,受大风降温天气的影响,黄河壶口段开始大面积流凌的现象。②壶口瀑布两岸的岩石和护栏上也开始凝结一排排美丽壮观的冰挂,晶莹剔透,造型各异,与瀑布中飞舞的彩虹交相辉映,为冬日的壶口瀑布平添了几分秀色。③许多游客听着瀑布欢呼呐喊,轰鸣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
(1)第①句修改意见:搭配不当。“开始”改为“出现”,或把“的现象”去掉。
(2)第③句修改意见:成分残缺。应在“瀑布” 后加“的声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