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壶
口
瀑
布
梁衡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黄河壶口瀑布不仅危险、气势磅礴、雄伟壮阔,还有刚柔相济的品性。这节课,我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方面将继续寻找壶口瀑布的美。
新课导入
品读探究
请你从精妙用词、多种修辞、长短句式、表达方式、动静相称、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结构层次、句子的表达作用等角度赏析。
(一)“构思之美”:
第一段:
第二段和第三、四段:
第五段:
最后一段:
全文的题材:
简洁入题,总领全文。
巧作铺垫、详略有致。
视点变化,侧面映衬。
议论抒情、篇末点题。
游记散文,写景抒情。
请你找出描绘壶口瀑布阳刚之美的句子,并做简要分析。
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感受:写出了河水奔涌向前的湍急和它的不可阻挡之势,表现了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阳刚之美:
②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时,突然脚下出现了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感受:把河水的变化多端的态势写出来,从畅快驰骋到危机四伏,紧张。正像人的人生经历:水流经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形态,人碰到不同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情感相似。原本人生道路顺顺利利,突然出现了大挫折,要学习黄河精神,迎难而上,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
③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感受:连用四个跌,写出水流变化之快,让人猝不及防,表现瀑布被急急吸去的态势,也写出这种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精神。
④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用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感受:运用比喻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表现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
请你找出描绘壶口瀑布阴柔之美的句子,并做简要分析。
①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背景中。
②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感受:写出黄河柔中有刚,百折不挠的精神。
(三)阴柔之美:
品读,探寻瀑布美
——
————
————
————
————
朗读第四段,请你从手法、情感等方面来分析这一段的表达之美。
(1)层次美
第一层写景:写 种水,从不同角度涌入龙槽。
①写宏大的水流
②写从两边涌到龙槽的水流
③零星的水流从各个路径涌入龙槽。
第二层抒情:“我突然陷入沉思”
(四)表达之美
三
表达之美!
①“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一句形象地写出了洪流的气势磅礴之美。
②“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
这里生动地写作了瀑布的汹涌磅礴气势。
(2)磅礴美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用排比、短语的写法,给人瀑布活跃的画面,使人身临其境。
(五)画面之美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交响乐和写意画都给人很美的感觉。
(六)声音之美,色彩之美
如: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着水的存在。
赏析:以静衬动的写法,以山和天的静衬托水的动,衬托壶口瀑布的浩瀚气势,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同时银白色的水和青山蓝天在色彩搭配上犹如一幅优美的图画。
(七)以静衬动之美
①(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明确:句中用了“跌”“吸”“灌”“冲”一系列动词来描写河水,突出河水险急、汹涌澎湃的气势,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八)用词精妙之美
②“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明确:句中的“涌”“挤”“撞”“推搡”等动词,写出黄河水从上游涌向壶口时的势不可挡的磅礴气势,表现了催人奋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③“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
明确:句中的“跌”字写出了壶口险峻的地势,表现了河水之急,瀑布之险。
朗读最后一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明确:连用两个“伟大”,可以看到作者的情感在急剧地升华;读者读到此处也恍然顿悟:作者在优美的写景文字背后,实际上实是在向我们传递着一种精神境界,唤起我们的民族精神!
(九)情感美
作者赋予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河壶口瀑布声大如雷,雨季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景象。
(十)修辞之美
(2)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柔而无形的水比作“飞毯”“钢板”,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表现出来了。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水柔和、优美等不同的形态。
(4)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明确:河水在龙槽奔涌之气势,如千军万马的雷霆之势,在壶口处尽收;更是可以从这里赏析出“修辞之美”,比喻、拟人和夸张也是一览无余。
(5)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于黄河水以人的品性,表现了河水外柔内刚的品性,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6)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明确:在作者的眼中,情感已经被人格化了,作者将自己的生活滋味融入到所见之景中,修辞之美也可窥见一斑!
教师寄语
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让我们学会以一种积极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面对艰难险阻。
壶口瀑布的个性也是人的个性,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体现。让我们永远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
随堂练习
阅读《壶口瀑布》1—3自然段,完成1—5题。
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 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 A 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 B 去,人们只 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 股劲地 C 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 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
③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 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 “ 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 壶口 ”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 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1、请将动词“跌”“冲”“落”分别填入第 ②段A、B、C三处横线上。
A B. C. 。
2、 细读文章,筛选信息,概括“壶口”之名的由来(不超过50字)。
答:河心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 这深槽顶着宽宽的河面, 形成一个丁字,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
落
跌
冲
3、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运用比喻 、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表现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4、第一次去看壶口瀑布,作者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那么描写这次经历的部分从全文来看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答: 不多余。 第一次看瀑布初步勾勒了壶口瀑布壮阔的气势和令人惊心动魄的形象,给后文详写第二次观看作了铺垫,也留下了悬念。
5、选文第③段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前面“当地人说”几个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 从侧面烘托激流汹涌,水流之急,水力之大。不能删除。因为这不是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听“当地人说"的,传闻可能有些夸张。如果删除的话,与事实不符。
作业布置
根据要求作文。
发挥想象,将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改写为一篇游记。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不少于5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介绍壶口的地理位置,游览的次数
两次看的瀑布
雨季壶口瀑布粗野、雄壮的景象
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浩荡声势
河水在龙槽壶口的特点——至柔至和、凝重猛烈
赞美黄河的性格,歌颂民族精神
无坚不摧
勇往直前
百折不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壶口瀑布》同步检测
(满分:60分 时间:40分钟)
一、基础积累(2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1分)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辘辘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jiāo xiǎng乐,一幅写意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乘隙( ) 觅缝( ) 潺潺( ) jiāo xiǎng(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2分)
(3)文中“夺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迂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4)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3分)
2.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她跺着脚,怒不可遏地据理力争:就是不符合事实!就是不符合事实!
B.从出入凭证电子管理到机器人服务,再到无人机监控,科技让疫情防控事倍功半。
C.距离杭州亚运会开幕还有800多天,亚运会的筹办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D.网络主播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或许不难,但要聊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也并不简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
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B.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C.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D.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5.对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③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A.说明 描写 记叙 议论 B.记叙 抒情 记叙 议论
C.记叙 抒情 抒情 描写 D.说明 描写 抒情 议论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壶口瀑布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的特征也不同。雨季时,壶口瀑布气势磅礴、柔和细碎、刚中带柔;枯水季节时,壶口瀑布雄壮伟大,令人胆战心惊。
B.“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运用了描写、记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先描写了俯视沟底时看到的景色,然后简要叙述当地流传的一个故事,和前后句一起突出此处的惊险。
C.“造物主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写出了壶口瀑布不仅集合了水的各种形态,也包含了人间的各种情感,它是世界的缩影。
D.作者借物抒情,看似黄河精神,实则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综合性学习(9分)
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某校八年级(5)班正在开展以“爱国·爱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为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诗歌朗诵这一环节,吴薇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王淑涵同学接着朗诵黄霑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联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说过,“现在唱爱情的歌曲太多,唱爱国的歌曲太少,我看有必要提倡爱我民族、爱我中华、爱我社会的歌曲”。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将于6月13日在报告厅进行“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比赛决赛,现通知当日下午2点八年级各班前去观摩比赛,请你以八年级语文组的名义写一则通知要求各班班主任组织好班级学生有秩序到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29分)
(一)课内精读(15分)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1.填空。(4分)
文中“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一句属于_______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用“青冷的灰,寂寂的蓝”衬托壶口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势。从感官角度“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则属于 ________。
2.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从修辞的角度)(3分)
(2)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从词语的角度)(2分)
3.文章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前面“当地人说”几个字能否删除?为什么?(4分)
4.第三段中“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一句中,“从从容容”的原因是什么?(2分)
(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壶口走笔
汽车刚转过一个山坳,便听到一种声音在轰鸣,轰轰隆隆的,如同大风劲吹,沉雷飞驰……我知道,那是壶口瀑布的回声。
其实,那个山坳离壶口还有两公里。
山崖一侧有一块相对平坦的所在,汽车紧傍着灰褐色的岩石停下,那位置和壶口瀑布平行。悬崖石阶二百多米处便是壶口瀑布,应当看得很真切的,但我的眼睛却突然模糊起来,看到的只是一片黄,深深沉沉的黄,浑浑厚厚的黄。河滩是黄的,河床是黄的,对岸的山是黄的,从那巨沟里翻滚下来的水也是黄的。它们组成一帧以黄为底色的硕大无朋的画,镶嵌在两山夹峙的河谷中,浑然天成,那般神奇,那般独具魅力。没有人能想到,黄河曲曲弯弯流淌几千里之后,能在山西和陕西两省间的峡谷中,把原本宽阔的河面猛然收缩,使松散的力猝然凝聚,经年累月,一条巨沟形成了,滚滚而来的黄水倒悬倾注,于是便有了惊涛骇浪,有了如雷的吼声……
在人们的意象中,大地是有魂灵的。魂灵在哪里?魂灵是什么?此时,我真切地感受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这灵光饱含着血脉;血脉中激荡着清冽的水和浑黄的水。多少年来,灵光在闪烁,黄土地上有欢歌,也有悲歌;而这一切,作为黄土地的魂灵,最终奏出的都是动人的曲子。
那天本来是有太阳的。汽车在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黄土坡上行驶时,阳光把满坡的绿照得层次分明。然而壶口瀑布那一方的太阳却黯然失色,像一个很大的蛋黄悬在高空。有趣的是,浑黄的浪涛溅起的水花却白得耀眼,白得晶莹,从巨沟中飞起,又如同白色的珠子撒向空中。于是奇迹出现了,在河对岸浑黄的天宇下,一条彩虹隐约可见。
我注视着彩虹,再听那如雷的涛声,猛地想起那首雄壮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像我这般年龄的人,对那首歌是相当熟悉的。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尽管他们不可能从壶口瀑布显出雄威的那一方域踏上征程,但他们的心境和气度却完全可以同翻卷咆哮的壶口瀑布相比照,黄土地魂灵,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铁血男儿的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在黄河吼声的伴奏下,一股脑儿凝聚,又一股脑儿迸裂……正是在那血与火的交织中,他们杀出一个新天地,使黄土地的魂灵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庄严和神圣!
壶口瀑布的气势动天地,泣鬼神,那可是对倒下的将士的祈祷与祝福、呼唤与抚慰?如果他们真的魂兮来归,此时此刻,他们一定会同大地的魂灵相拥相吻,那是怎样一种境界啊!
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踏着河床坚硬的石和松软的沙,回到西岸灰褐色的山石旁,蓦然回首,那帧浑黄的画又呈现在我眼前,太阳仍在照着,隐约中又见彩虹,颜色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竟是那么协调,那么美!留下的几张照片,背景是黄的:黄天,黄地,黄水,还有黄皮肤的我。我很自豪,也很骄傲!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2.作者说:“此时,我真切地感受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灵光”在这里指什么?文中又提到“黄土地的魂灵”,从全文看,“黄土地的魂灵”又指的是什么?(4分)
3.“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结合黄河的人文特点与本文的主旨,分两点来说说“象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4.最后一段作者说“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作者为什么会“满足”?。(3分)
参考答案:
一、
1.(1)乘隙(xì) 觅缝(mì) 潺潺(chán) jiāo xiǎng(交响)
(2)“湿辘辘” “湿漉漉”
(3)强行通过道路;回旋,环绕。
(4)比喻、拟人、排比
2.B
3.B【解析】A.有误,“歌声”与“浮现”搭配不当,可删去“的歌声”;C.有误,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有误,有歧义,可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
4.B【解析】B.运用了拟人修辞;ACD是比喻。
5.D
6.A 解析:雨季时,壶口瀑布雄壮伟大,令人胆战心惊;枯水季节时,壶口瀑布气势磅礴、柔和细碎、刚中带柔。
二、(1)热爱祖国,建设家园。
(2)【示例】吴薇同学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下面请王淑涵同学为大家朗诵《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缠绵婉转中,感受那爱国的依依深情。
(3)【示例】我赞同张明敏先生的话。因为唱爱国歌曲能够让我们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以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4) 通 知
八年级各班班主任:
学校将于6月13日在报告厅进行“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比赛决赛,请各班班主任于当日下午2点组织好班级学生有秩序地到场观摩比赛。
八年级语文组
2022年6月10日
三、(一)
1.环境 以静衬动 奔腾激越、令人震撼 触觉
2.(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表现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2) “驰骋”呼应了前文“其势如千军万马”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壶口瀑布处的黄河水汹涌奔腾的雄壮气势。
3.从侧面烘托激流汹涌,水流之急,水力之大。不能删除。因为这不是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听“当地人说”的,可能有些夸张。如果删除的话,就与事实不符。
4.这是作者第二次去看壶口瀑布,当时正是枯水期,“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二)
1.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注入“壶口”时的声势之大。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句子赏析。解答时首先分析本句的修辞手法,再分析这种手法 表达作用。句中“如雷的吼声”可以看得出运用比喻的手法。
2. 神奇的壶口瀑布;民族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指代义的理解能力。从文中“汽车刚转过一个山坳,便听到一种声音在轰鸣,嗡嗡隆隆的,如同大风劲吹,沉雷飞驰……我知道,那是 壶口瀑布的回声。”可以看出“灵光”在这里指壶口瀑布;根据“作为黄土地的魂灵,最终奏出的都是动人的曲子。”和下文“猛地想起那首雄壮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从全文看,“黄土地的魂灵”指民族精神。
3. ①象征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斗。
②象征抗日将士的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或:民族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根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卫黄河即是保卫中华民族;黄河又具有磅礴、雄浑的气势,与抗日将士所具有的民族精神是一样的。围绕这两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4. 作者在观赏壶口瀑布时强烈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并且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作者情感的体会。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作者感受到了其所期望的,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并为中华民族而骄傲,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而骄傲。
……………… eq \o\ac(○,不)…………… eq \o\ac(○,要)…………… eq \o\ac(○,在)………… eq \o\ac(○,密)………… eq \o\ac(○,封)…………… eq \o\ac(○,线)………… eq \o\ac(○,内)……………… eq \o\ac(○,答)……… eq \o\ac(○,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壶口瀑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的作者。
2.了解壶口瀑布,进而了解黄河。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描述自己曾听到、看到、感受到的瀑布,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2.品味文章整散结合、长短兼具的语言特点,学习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及其作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及其作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描述自己曾听到、看到、感受到的瀑布,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2.品味文章整散结合、长短兼具的语言特点,学习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黄河壶口瀑布不仅危险、气势磅礴、雄伟壮阔,还有刚柔相济的品性。这节课,我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方面将继续寻找壶口瀑布的美。
二、品读探究
角度参考:从精妙用词、多种修辞、长短句式、表达方式、动静相称、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结构层次、句子的表达作用等角度赏析。
(一)构思之美
第一段:简洁入题,总领全文。
第二段和第三、四段:巧作铺垫、详略有致。
第五段:视点变化,侧面映衬。
最后一段:议论抒情、篇末点题。
全文的题材:游记散文,写景抒情。
(二)阳刚之美
请你找出描绘壶口瀑布阳刚之美的句子,并做简要分析。
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感受:写出了河水奔涌向前的湍急和它的不可阻挡之势,表现了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②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时,突然脚下出现了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感受:把河水的变化多端的态势写出来,从畅快驰骋到危机四伏,紧张。正像人的人生经历:水流经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形态,人碰到不同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情感相似。原本人生道路顺顺利利,突然出现了大挫折,要学习黄河精神,迎难而上,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
③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感受:连用四个跌,写出水流变化之快,让人猝不及防,表现瀑布被急急吸去的态势,也写出这种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精神。
④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用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感受:运用比喻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表现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
(三)阴柔之美
请你找出描绘壶口瀑布阴柔之美的句子,并做简要分析。
①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背景中。
②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感受:写出黄河柔中有刚,百折不挠的精神。
(四)表达之美
朗读第四段,请你从手法、情感等方面来分析这一段的表达之美。
(1)层次美
第一层写景:写三种水,从不同角度涌入龙槽。
①写宏大的水流
②写从两边涌到龙槽的水流
③零星的水流从各个路径涌入龙槽。
第二层抒情:“我突然陷入沉思”
这里的层次太美妙了!这也是表达之美!
(2)磅礴美
①“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一句形象地写出了洪流的气势磅礴之美。
②“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这里生动地写作了瀑布的汹涌磅礴气势。
(五)画面之美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用排比、短语的写法,给人瀑布活跃的画面,使人身临其境。
(六)声音之美,色彩之美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交响乐和写意画都给人很美的感觉。
(七)以静衬动之美
如: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着水的存在。
赏析:以静衬动的写法,以山和天的静衬托水的动,衬托壶口瀑布的浩瀚气势,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同时银白色的水和青山蓝天在色彩搭配上犹如一幅优美的图画。
(八)用词精妙之美
①(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明确:句中用了“跌”“吸”“灌”“冲”一系列动词来描写河水,突出河水险急、汹涌澎湃的气势,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②“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明确:句中的“涌”“挤”“撞”“推搡”等动词,写出黄河水从上游涌向壶口时的势不可挡的磅礴气势,表现了催人奋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③“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
明确:句中的“跌”字写出了壶口险峻的地势,表现了河水之急,瀑布之险。
(九)情感美
朗读最后一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明确:连用两个“伟大”,可以看到作者的情感在急剧地升华;读者读到此处也恍然顿悟:作者在优美的写景文字背后,实际上实是在向我们传递着一种精神境界,唤起我们的民族精神!
作者赋予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十)修辞之美
(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河壶口瀑布声大如雷,雨季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景象。
(2)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柔而无形的水比作“飞毯”“钢板”,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表现出来了。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水柔和、优美等不同的形态。
(4)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明确:河水在龙槽奔涌之气势,如千军万马的雷霆之势,在壶口处尽收;更是可以从这里赏析出“修辞之美”,比喻、拟人和夸张也是一览无余。
(5)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于黄河水以人的品性,表现了河水外柔内刚的品性,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6)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明确:在作者的眼中,情感已经被人格化了,作者将自己的生活滋味融入到所见之景中,修辞之美也可窥见一斑!
三、教师寄语
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让我们学会以一种积极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面对艰难险阻。
壶口瀑布的个性也是人的个性,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体现。让我们永远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
四、随堂练习
阅读《壶口瀑布》1—3自然段,完成1—5题。
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 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 A 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 B 去,人们只 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 股劲地 C 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 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
③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 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 “ 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 壶口 ”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 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1.请将动词“跌”“冲”“落”分别填入第 ②段A、B、C三处横线上。
A 落 B. 跌 C. 冲 。
2.细读文章,筛选信息,概括“壶口”之名的由来(不超过50字)。
答:河心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 这深槽顶着宽宽的河面, 形成一个丁字,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
3.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运用比喻 、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表现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4.第一次去看壶口瀑布,作者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那么描写这次经历的部分从全文来看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答:不多余。 第一次看瀑布初步勾勒了壶口瀑布壮阔的气势和令人惊心动魄的形象,给后文详写第二次观看作了铺垫,也留下了悬念。
5.选文第③段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前面“当地人说”几个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从侧面烘托激流汹涌,水流之急,水力之大。不能删除。因为这不是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听“当地人说"的,传闻可能有些夸张。如果删除的话,与事实不符。
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壶口瀑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2.品味语言,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3.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学习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瀑布及壶口瀑布。
2.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3.细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精妙的语句。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品读探究
角度参考:从精妙用词、多种修辞、长短句式、表达方式、动静相称、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结构层次、句子的表达作用等角度赏析。
(一)构思之美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和第三、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的题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阳刚之美
请你找出描绘壶口瀑布阳刚之美的句子,并做简要分析。
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感受:写出了河水奔涌向前的湍急和它的不可阻挡之势,表现了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②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时,突然脚下出现了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感受:把河水的变化多端的态势写出来,从畅快驰骋到危机四伏,紧张。正像人的人生经历:水流经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形态,人碰到不同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情感相似。原本人生道路顺顺利利,突然出现了大挫折,要学习黄河精神,迎难而上,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
③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感受:
④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用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感受:
(三)阴柔之美
请你找出描绘壶口瀑布阴柔之美的句子,并做简要分析。
①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背景中。
②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感受:
(四)表达之美
朗读第四段,请你从手法、情感等方面来分析这一段的表达之美。
(1)层次美
第一层写景:写三种水,从不同角度涌入龙槽。
①写宏大的水流
②写从两边涌到龙槽的水流
③零星的水流从各个路径涌入龙槽。
第二层抒情:“我突然陷入沉思”
这里的层次太美妙了!这也是表达之美!
(2)磅礴美
①“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一句形象地写出了洪流的气势磅礴之美。
②“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这里生动地写作了瀑布的汹涌磅礴气势。
(五)画面之美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用排比、短语的写法,给人瀑布活跃的画面,使人身临其境。
(六)声音之美,色彩之美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交响乐和写意画都给人很美的感觉。
(七)以静衬动之美
如: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着水的存在。
赏析:
(八)用词精妙之美
①(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明确:句中用了“跌”“吸”“灌”“冲”一系列动词来描写河水,突出河水险急、汹涌澎湃的气势,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②“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明确:句中的“涌”“挤”“撞”“推搡”等动词,写出黄河水从上游涌向壶口时的势不可挡的磅礴气势,表现了催人奋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③“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
明确:
(九)情感美
朗读最后一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明确:连用两个“伟大”,可以看到作者的情感在急剧地升华;读者读到此处也恍然顿悟:作者在优美的写景文字背后,实际上实是在向我们传递着一种精神境界,唤起我们的民族精神!
作者赋予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十)修辞之美
(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河壶口瀑布声大如雷,雨季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景象。
(2)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明确: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明确:
(4)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明确:河水在龙槽奔涌之气势,如千军万马的雷霆之势,在壶口处尽收;更是可以从这里赏析出“修辞之美”,比喻、拟人和夸张也是一览无余。
(5)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明确:
(6)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明确:在作者的眼中,情感已经被人格化了,作者将自己的生活滋味融入到所见之景中,修辞之美也可窥见一斑!
二、随堂练习
阅读《壶口瀑布》1—3自然段,完成1—5题。
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 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 A 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 B 去,人们只 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 股劲地 C 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 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
③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 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 “ 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 壶口 ”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 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1.请将动词“跌”“冲”“落”分别填入第 ②段A、B、C三处横线上。
A B. C. 。
2.细读文章,筛选信息,概括“壶口”之名的由来(不超过50字)。
3.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4.第一次去看壶口瀑布,作者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那么描写这次经历的部分从全文来看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5.选文第③段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前面“当地人说”几个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课后导练】
①黄河在这里由宽变窄,由高而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②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③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④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1.文章第一段中原有一句“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这句话,将它插入原文,正确的一处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2.对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1)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在这里由宽变窄,由高而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3)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4)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A. 说明 描写 记叙 议论 B. 记叙 抒情 记叙 议论
C. 记叙 抒情 抒情 描写 D. 说明 描写 抒情 议论
3.有同学说“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或钻石觅缝”中 “钻、觅”两个动词用得好,请你说明理由。
4.“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这里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
5.怎样理解第6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壶口瀑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2.品味语言,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3.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学习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瀑布及壶口瀑布。
2.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3.细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精妙的语句。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品读探究
角度参考:从精妙用词、多种修辞、长短句式、表达方式、动静相称、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结构层次、句子的表达作用等角度赏析。
(一)构思之美
第一段:简洁入题,总领全文。
第二段和第三、四段:巧作铺垫、详略有致。
第五段:视点变化,侧面映衬。
最后一段:议论抒情、篇末点题。
全文的题材:游记散文,写景抒情。
(二)阳刚之美
请你找出描绘壶口瀑布阳刚之美的句子,并做简要分析。
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感受:写出了河水奔涌向前的湍急和它的不可阻挡之势,表现了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②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时,突然脚下出现了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感受:把河水的变化多端的态势写出来,从畅快驰骋到危机四伏,紧张。正像人的人生经历:水流经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形态,人碰到不同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情感相似。原本人生道路顺顺利利,突然出现了大挫折,要学习黄河精神,迎难而上,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
③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感受:连用四个跌,写出水流变化之快,让人猝不及防,表现瀑布被急急吸去的态势,也写出这种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精神。
④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用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感受:运用比喻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表现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
(三)阴柔之美
请你找出描绘壶口瀑布阴柔之美的句子,并做简要分析。
①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背景中。
②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感受:写出黄河柔中有刚,百折不挠的精神。
(四)表达之美
朗读第四段,请你从手法、情感等方面来分析这一段的表达之美。
(1)层次美
第一层写景:写三种水,从不同角度涌入龙槽。
①写宏大的水流
②写从两边涌到龙槽的水流
③零星的水流从各个路径涌入龙槽。
第二层抒情:“我突然陷入沉思”
这里的层次太美妙了!这也是表达之美!
(2)磅礴美
①“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一句形象地写出了洪流的气势磅礴之美。
②“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这里生动地写作了瀑布的汹涌磅礴气势。
(五)画面之美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用排比、短语的写法,给人瀑布活跃的画面,使人身临其境。
(六)声音之美,色彩之美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交响乐和写意画都给人很美的感觉。
(七)以静衬动之美
如: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着水的存在。
赏析:以静衬动的写法,以山和天的静衬托水的动,衬托壶口瀑布的浩瀚气势,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同时银白色的水和青山蓝天在色彩搭配上犹如一幅优美的图画。
(八)用词精妙之美
①(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明确:句中用了“跌”“吸”“灌”“冲”一系列动词来描写河水,突出河水险急、汹涌澎湃的气势,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②“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明确:句中的“涌”“挤”“撞”“推搡”等动词,写出黄河水从上游涌向壶口时的势不可挡的磅礴气势,表现了催人奋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③“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
明确:句中的“跌”字写出了壶口险峻的地势,表现了河水之急,瀑布之险。
(九)情感美
朗读最后一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明确:连用两个“伟大”,可以看到作者的情感在急剧地升华;读者读到此处也恍然顿悟:作者在优美的写景文字背后,实际上实是在向我们传递着一种精神境界,唤起我们的民族精神!
作者赋予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十)修辞之美
(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河壶口瀑布声大如雷,雨季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景象。
(2)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柔而无形的水比作“飞毯”“钢板”,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表现出来了。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水柔和、优美等不同的形态。
(4)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明确:河水在龙槽奔涌之气势,如千军万马的雷霆之势,在壶口处尽收;更是可以从这里赏析出“修辞之美”,比喻、拟人和夸张也是一览无余。
(5)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于黄河水以人的品性,表现了河水外柔内刚的品性,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6)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明确:在作者的眼中,情感已经被人格化了,作者将自己的生活滋味融入到所见之景中,修辞之美也可窥见一斑!
二、随堂练习
阅读《壶口瀑布》1—3自然段,完成1—5题。
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 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 A 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 B 去,人们只 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 股劲地 C 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 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
③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 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 “ 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 壶口 ”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 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1.请将动词“跌”“冲”“落”分别填入第 ②段A、B、C三处横线上。
A 落 B. 跌 C. 冲 。
2.细读文章,筛选信息,概括“壶口”之名的由来(不超过50字)。
答:河心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 这深槽顶着宽宽的河面, 形成一个丁字,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
3.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运用比喻 、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表现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4.第一次去看壶口瀑布,作者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那么描写这次经历的部分从全文来看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答:不多余。 第一次看瀑布初步勾勒了壶口瀑布壮阔的气势和令人惊心动魄的形象,给后文详写第二次观看作了铺垫,也留下了悬念。
5.选文第③段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前面“当地人说”几个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从侧面烘托激流汹涌,水流之急,水力之大。不能删除。因为这不是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听“当地人说"的,传闻可能有些夸张。如果删除的话,与事实不符。
【课后导练】
①黄河在这里由宽变窄,由高而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②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③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④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1.文章第一段中原有一句“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这句话,将它插入原文,正确的一处是( D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2.对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D )
(1)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在这里由宽变窄,由高而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3)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4)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A. 说明 描写 记叙 议论 B. 记叙 抒情 记叙 议论
C. 记叙 抒情 抒情 描写 D. 说明 描写 抒情 议论
3.有同学说“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或钻石觅缝”中 “钻、觅”两个动词用得好,请你说明理由。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水为了继续奔流而寻求道路的过程。
4.“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这里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
运用比喻手法,突出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生动地表现出来
5.怎样理解第6段?
概括了黄河伟大的性格,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他由黄河的“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