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知识清单
一、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
1.地域文化
(1)概念: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经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创造的,具有显著特色的文化。
(2)特点:具有地域性,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地域文化景观概念
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和文化背景下,形成并留存至今的文化景观,是人类历史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1.村落景观:农村、牧村、渔村等村落类型。
2.房屋建筑景观:四合院、皖南徽派民居、客家土楼、窑洞、蒙古包和吊脚楼等。
3.土地利用景观:耕地作物、草原牲畜、水面渔船等。
三、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
1.地域文化与城市空间布局
(1)欧洲:建于中世纪的城市多以教堂、城堡等为中心,城墙包围着街市。近代产业革命后建起的高层建筑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
(2)美国:移民国家具有多元的地域文化,城市布局和建筑融合了自由、活泼、创新等人文元素。大城市中心多是摩天大楼,从中心区向外,建筑物高度大幅下降。
(3)中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古代城市讲究左右对称、规矩和等级。尤其是都城,都有多重城墙,宫城居城市中心位置,城市布局讲究中轴对称,道路多规划为棋盘格式。
2.地域文化与建筑风格
(1)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建筑物的对称布局和自然的协调,建筑材料多以木质结构为主。
(2)西方:建筑强调本身的雕塑美,使用较多的几何形体,建筑材料多以石材为主。
强化训练
读北京市某区域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元、明、清三朝都以北京作为都城,北京的建设体现了中国都城传统的特点,其最鲜明的特色是( )
A.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身 B.城市的轮廓呈“凸”字形
C.中轴线突出,东西格局对称 D.城内有设计精美的皇家园林
2.影响图示景观所在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行政因素 D.环境因素
营造特色城市,是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塑造城市特色是对城市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华民族雍容恢弘、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安的古朴 B.桂林的灵秀 C.苏杭的神秘 D.拉萨的奇逸
5.由于自然环境、历史传统、人文景观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世界上大致形成了政治型城市、经济型城市、文化型城市、宗教型城市、旅游型城市等五种不同类型的特色城市。下列属于文化型城市的是( )
A.苏黎世、香港 B.布鲁塞尔、火奴鲁鲁
C.威尼斯、戛纳 D.威尼斯、日内瓦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等地居民多喜辣,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这种食俗与当地气候有直接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由材料分析,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
A.自然环境是文化现象产生的基础
B.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现象是完全不同的
C.某地文化的形成只与自然环境有关而与人文社会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影响文化,但文化不会影响自然环境
7.下列关于材料中提到的湖南等地居民喜辣的原因,错误的是( )
A.这些地区是我国的高温地区,居民吃辣可以帮助消化,增强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
B.有助于防止高湿期间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少、肠胃蠕动减弱现象
C.有助于防止凉季高湿期间人们易患风湿病、腰肌痛等
D.主要由于这些地区的气候适宜辣椒生长,辣椒的生产量大
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这是岭南居民的一个特色。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8.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9.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青岛里院是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巧妙结合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20世纪四十年代达到鼎盛。目前里院正在申报青岛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下图为“青岛里院空中俯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影响青岛里院外部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用地面积 B.城市盛行风向 C.城市居民习俗 D.城市街道走向
11.青岛里院申报青岛市第三批历史建筑,有利于( )
A.保护传统地域文化 B.缓解住房紧张
C.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D.提高环境容量
下图为我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双峰林场景观图。“窗户纸糊在外”是该地“十大怪”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房屋具有屋顶斜、墙厚、北面窗小的特征,其分别是为了适应当地的( )
A.光照、气温、风 B.风、气温、降水 C.降水、光照、气温 D.降水、气温、风
13.早年间,该地把厚实的“麻纸”糊在北侧窗棂外的主要目的是( )
A.挡风御寒 B.增强太阳辐射 C.减轻房子重量 D.增加降水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下图是我国东部农业文化区(部分)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对齐鲁文化副区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②传统农业以耕作业为主③沿海有渔业④是朝鲜族主要聚居地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与其他文化副区相比,巴蜀文化副区形成独特地域文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是古代巴国和蜀国首都所在地 B.传统农耕经济比较发达
C.成都平原物产富饶 D.地形闭塞,对外文化交流不畅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用经海水长期浸泡后盐分较重的海草层层叠压铺盖而成,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这就是我国胶东半岛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海草房(如图所示)。受地形和海岸线影响,海草房聚落多呈紧凑的空间形态。在长期适应北方滨海气候的过程中,当地渔民常选择在海草房向阳面种植绿色植物。胶东半岛现存许多海草房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保存较好。
(1)从气温角度分析海草房聚落布局紧凑的有利影响。
(2)推测在海草房向阳面一般种植的植物(自然带)类型及其高度特征,并说明理由。
(3)从海草房的结构特点,说明其能够保存较好的原因。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强化训练
读北京市某区域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元、明、清三朝都以北京作为都城,北京的建设体现了中国都城传统的特点,其最鲜明的特色是( )
A.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身 B.城市的轮廓呈“凸”字形
C.中轴线突出,东西格局对称 D.城内有设计精美的皇家园林
2.影响图示景观所在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行政因素 D.环境因素
【答案】1.C
2.A
【解析】1.北京是我国古代帝王的都城,以皇宫为中心,沿中轴线排列其他建筑物,东西格局对称,C正确;许多国家的首都都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身,城内有设计精美的皇家园林,AD错误;目前城市建成区并不呈“凸”字形,且不是城市鲜明特色,B错误。故选C。
2.图示景观是在历史基础上传承发展的,因此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历史因素,A正确;该地为市中心,地价高,若考虑经济因素,应为商业区,B错误;图示功能区对环境影响小,也不是近年的行政规划,是延续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CD错误。故选A。
【点睛】图示为北京故宫景观,所在功能区是历史文化区;这里是古代建筑,是历史文化景观区,只可以参观、游览,不是居住区,也不是中心商务区、科教文化区。
营造特色城市,是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塑造城市特色是对城市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华民族雍容恢弘、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安的古朴 B.桂林的灵秀 C.苏杭的神秘 D.拉萨的奇逸
5.由于自然环境、历史传统、人文景观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世界上大致形成了政治型城市、经济型城市、文化型城市、宗教型城市、旅游型城市等五种不同类型的特色城市。下列属于文化型城市的是( )
A.苏黎世、香港 B.布鲁塞尔、火奴鲁鲁
C.威尼斯、戛纳 D.威尼斯、日内瓦
【答案】3.C
4.A
5.C
【解析】3.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西安的风格古朴,苏杭的风格灵秀;桂林的风格奇逸,拉萨的风格神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政治型城市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瑞士的日内瓦等;经济型城市如苏黎世、香港等;文化型城市如威尼斯、戛纳等;宗教型城市如耶路撒冷、麦加等;旅游型城市如火奴鲁鲁、桂林、北戴河等。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塑造城市风貌,可以体现城市特色,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等地居民多喜辣,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这种食俗与当地气候有直接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由材料分析,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
A.自然环境是文化现象产生的基础
B.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现象是完全不同的
C.某地文化的形成只与自然环境有关而与人文社会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影响文化,但文化不会影响自然环境
7.下列关于材料中提到的湖南等地居民喜辣的原因,错误的是( )
A.这些地区是我国的高温地区,居民吃辣可以帮助消化,增强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
B.有助于防止高湿期间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少、肠胃蠕动减弱现象
C.有助于防止凉季高湿期间人们易患风湿病、腰肌痛等
D.主要由于这些地区的气候适宜辣椒生长,辣椒的生产量大
【答案】6.A
7.D
【解析】6.文化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人文社会环境在文化形成中也具有作用,即使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现象也有相似之处。环境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的,某一地区的习俗,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湖南气候热的时候潮湿,冷的时候涩寒,吃辣椒可祛湿气,助消化,能缓解胸腹冷痛,增强食欲等。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南方人喜欢吃麻辣美食,有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原因。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南方天气多潮湿下雨,这个时候就需要多吃花椒,辣椒来祛湿。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加速血液循环。
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这是岭南居民的一个特色。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8.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9.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答案】8.D
9.B
【解析】8.建设骑楼的目的是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原因是岭南地区,夏秋雨水多,太阳辐射强,D正确,与民族特色、建筑美、节省建筑材料无关,ABC错误;故选D。
9.由上题可知,骑楼避雨和遮,该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因此,在民居建筑要考虑避雨和遮阳,B正确;与地表无关,A错误;降雨强度大,容易出现内涝,民居应以吊脚楼为主,C错误;骑楼建筑不能防涝,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居民建筑特点与气候关系,考查知识的应用与分析能力。解题时要结合岭南的气候特点——高温多雨,故建筑要考虑避雨和遮阳。
青岛里院是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巧妙结合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20世纪四十年代达到鼎盛。目前里院正在申报青岛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下图为“青岛里院空中俯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影响青岛里院外部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用地面积 B.城市盛行风向 C.城市居民习俗 D.城市街道走向
11.青岛里院申报青岛市第三批历史建筑,有利于( )
A.保护传统地域文化 B.缓解住房紧张
C.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D.提高环境容量
【答案】10.D
11.A
【解析】10.由图可知,里院依街而建,呈现不重复的几何图案,分布错落有序。这不仅提升了城市空间利用率,也利于紧凑布局下的采光。因此,可以判断影响青岛里院外部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城市街道走向,D正确;与城市用地面积、盛行风向、居民习惯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11.里院是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巧妙结合的传统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将里院申报为青岛市历史建筑有利于保护城市古建筑和传统地域文化,留住城市记忆,A项正确;保留下来的房屋数量较少,对缓解住房紧张意义不大,B错误;对文物的保护,对城市化推动不大,C错误;人口容量主要与资源丰富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发程度等因素有关,短时间内不会改变,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1)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区,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可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有利于形成城市;山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区)。(2)气候(中低纬地区气候温暖,沿海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城市的形成;而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因为高原上气候相对凉爽,不会太过湿热)。(3 )河流(河流有供水航运功能,尤其在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大河入海处等位置,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4)资源(工矿城市的发展依托附近的矿产资源,干旱地区绿洲城市的发展依托附近的水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交通枢纽的位置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如我国的石家庄、郑州、株洲都是“被火车拉来的城市”)。(2)政治(如华盛顿、堪培拉、巴西利亚等城市都是作为政治中心而发展起来的,而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转变为我国的一线大城市,改革开放政策起了关键的作用)。 (3 )宗教和军事(如麦加、耶路撒冷、拉萨这些城市最初都:是作为宗教中心发展起来的)。(4)科技(如日本的筑波城就是作为一个科技城发展起来的)。(5)旅游(如我国的桂林、张家界就是由于旅游业的兴起而兴起的)。(6)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如上海周边的一些城市的发展就受到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经济飞速发展)。
下图为我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双峰林场景观图。“窗户纸糊在外”是该地“十大怪”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房屋具有屋顶斜、墙厚、北面窗小的特征,其分别是为了适应当地的( )
A.光照、气温、风 B.风、气温、降水 C.降水、光照、气温 D.降水、气温、风
13.早年间,该地把厚实的“麻纸”糊在北侧窗棂外的主要目的是( )
A.挡风御寒 B.增强太阳辐射 C.减轻房子重量 D.增加降水量
【答案】12.D
13.A
【解析】12.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和题干信息可知,“房屋具有屋顶斜、墙厚、北面窗小的特征”,该地建筑屋顶斜,主要是位于季风区,为了适应夏季降水集中,能及时排水,冬季防止积雪压垮屋顶;该市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墙厚可以保暖;靠近冬季风风源,常有大风天气,北面窗户小利于保温,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3.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地由于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北风风速大,降温剧烈,麻纸糊在窗子外面,利用风推纸的大面积压强减小了风的压力,形成室内外温差,不至于使室内瞬间降温,同时减轻了窗户纸的损坏率,A正确。把厚实的“麻纸”糊在北侧窗棂外不能增强太阳辐射、减轻房子重量、增加降水量,BCD错误。故选A。
【点睛】东北十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嘎拉哈姑娘爱;火盆土炕烤爷太;百褶皮鞋脚上踹;吉祥喜庆粘豆包;不吃鲜菜吃酸菜;捉妖降魔神仙舞;烟囱砌在山墙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下图是我国东部农业文化区(部分)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对齐鲁文化副区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②传统农业以耕作业为主③沿海有渔业④是朝鲜族主要聚居地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与其他文化副区相比,巴蜀文化副区形成独特地域文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是古代巴国和蜀国首都所在地 B.传统农耕经济比较发达
C.成都平原物产富饶 D.地形闭塞,对外文化交流不畅
【答案】14.A
15.D
【解析】14.据图可知,齐鲁文化副区位于华北地区,包括了山东省大部分地区,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①正确;该地区土地开发较早,农业以耕作业为主,②正确;该地区包含部分沿海地区,③正确;朝鲜族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④错误。所以选A。
15.巴蜀文化副区分布于四川盆地附近,周边高山、高原环绕,历史上对外联系不便,故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D正确。古代巴国和蜀国首都所在地、传统农耕经济比较发达、成都平原物产富饶不会导致其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我国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积淀的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文化表现。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用经海水长期浸泡后盐分较重的海草层层叠压铺盖而成,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这就是我国胶东半岛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海草房(如图所示)。受地形和海岸线影响,海草房聚落多呈紧凑的空间形态。在长期适应北方滨海气候的过程中,当地渔民常选择在海草房向阳面种植绿色植物。胶东半岛现存许多海草房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保存较好。
(1)从气温角度分析海草房聚落布局紧凑的有利影响。
(2)推测在海草房向阳面一般种植的植物(自然带)类型及其高度特征,并说明理由。
(3)从海草房的结构特点,说明其能够保存较好的原因。
【答案】(1)夏季,紧凑的布局利于遮阳,产生较大阴影,降低室内温度;冬季,紧凑的布局利于降低街巷内风速,减少热量损失。
(2)植物类型:落叶阔叶植物。理由:夏季为建筑阻挡强烈日晒,冬季叶落后利于街巷接受太阳辐射。高度特征:树木高度较矮。理由:当地常年多大风,树木低矮避免被风吹倒。
(3)海草含有大量盐分,能有效防虫蛀防霉烂;屋顶坡度大,夏季便于排水,冬季减少积雪覆盖;海草屋顶层层叠压,并有防风网保护,抗风性好。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关系。
【解析】(1)我国北方地区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所以紧凑的布局可以在夏季起到遮阴的作用,减少光照,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可以起到挡风的作用,降低空气的流动,减少热量损失。
(2)北方滨海气候冬冷夏热,风力较大,所以种植的植被需要满足夏季遮阳,冬季落叶,并且能够适应大风的环境,植株的高度需要矮小,所以植被为矮小的落叶阔叶植物。
(3)海草房屋顶的坡度大,有利于排水,不利于积雪的保存;屋顶的海草有五六十层之多,并且含盐量高,不易受到虫子的啃食;屋顶的顶部具有防风网,抗风性好。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包括气温、降水、光照、大风等,并将自然环境特点与房屋的特点相互结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