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课件(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1 15:5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兰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
合作交流
课文研读
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内容是: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以及作者由此而引发的对生死的感慨。
叙盛况
议生死
叙了哪些盛况?作者的感受用哪个字可以形容?
☆时间:
☆地点:
☆目的:
☆人物:
☆环境:
☆活动:
☆天气:
☆感慨:
良辰
美景
赏心
悦事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时节难得
会稽山阴之兰亭
聚地清雅
修禊事
欢欣之事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名士相聚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环境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优美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活动有趣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气候宜人
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悦目赏心
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
聚会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人贤这是一乐;
而聚会是在“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辰良,是为二乐;
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景美,是为三乐;
“引以为流觞曲水,”此乃事趣是为四乐;
宴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情真,是为五乐;
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谓极视听之娱,赏心是为六乐;
人贤
辰良
事趣
赏心
景美
信可乐也
情真
第三段所议论的问题——死生亦大矣。
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
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留恋于生之乐 。
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后文作者的感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岂不痛哉!
痛什么 ?!
在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词句
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当其欣于所遇
不知老之将至
悟言一室之内(
静)
放浪形骸之外(
躁)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人生短暂之痛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世事无常之痛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往事不再之痛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生死无常之痛
死生亦大矣
人生感慨:“欢乐有尽,人生短暂”“死生亦大矣”
这种"痛"是痛什么?
这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往事不再,生死难测”的痛惜。
作者从不同处世形态的共性—“情”“怀”出发,抒发了自己“重死生”的感慨。
"悲"什么?
悲夫!
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为人生无
常而悲,无不为生死之事而叹。
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为人生无
常而悲,无不为生死之事而叹。
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为人生无
常而悲,无不为生死之事而叹。
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为人生无
常而悲,无不为生死之事而叹。


由本段中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死观?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对于作者的生死观,还有哪些人与之相同?
古人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时人
以作者为代表的一类文人雅士
后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千古同悲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作者认为生就是生,
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
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
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
谈玄理之意。
拓展探究
你是怎样看待生死的?
史铁生: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如果让你写这篇文章你会怎么写?你认为什么样的文章才能流传久远,常读常新?
叙议结合的手法,使得文章有了躯壳更有了灵魂。作者的思想象一盏明灯照亮了全文。文章合为时而作。这样的文章充满了魄力,我们读起来感觉是在和作者进行一次思想的交流,怎么不印象深刻,常读常新呢?
作者并没有紧紧停留于对《兰亭集》的写作缘由、过程、作者等情况的泛泛交待,而是在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写作特色:
知识积累
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列坐其次
丝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
夫人之相与
重点实、虚词
古代的一种风俗


旁边,水边
热闹
繁多
用来
……的原因
动词,穷尽
交往
或取诸怀抱,
晤言一室之内
曾不知老之将至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兼词 “之于”
会面
乃,竟
动词,至,及
面对;明白
本来;动词,把···看作一样
动词,把···看作相等
原因
如同,好像
对;这
词类活用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一觞一咏  觞:喝洒。
②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群贤毕至  贤:有才有德之人。
少长咸集  少:少者; 长:长者。
无丝竹管弦之盛  盛:热闹的场面。
死生亦大矣  大:大事。
③数词活用为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用作动词,看做一样。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一:用做动词,是一样的。
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齐:形容词用动词,看作相等。
句式:
①介词结构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不能喻之于怀    (于怀不能喻)
亦将有感于斯文   (于斯文有感)
②定语后置:
仰视宇宙之大    (广大的宇宙)
俯察品类之盛    (丰富的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