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的颁奖词
激情导入
屠呦呦
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层次,了解相关学科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课文内容,探究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境界。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观,明确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科学精神,培养探索精神,树立热爱祖国文化的观念。
核心素养
屠呦呦(1930年- ),女,药学家。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于1930 年生于浙江宁波,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作者简介
疟疾流行于102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有20亿人口居住在流行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恶性疟死亡率极高。我国人民也曾饱受疟疾侵扰,20世纪30年代,疟疾几乎遍及全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发病率大大下降,至1992年全国发病人数降至7万。得益于医学家们不懈的努力,目前在我国疟疾已经不复存在。
疟疾简介
典型的表现就是高热、寒战、大汗。每次发热持续2到6个小时,中间有一段间歇期,每一次发作都是寄生了疟原虫的红细胞在大量破坏,所以反复几次后,病人会有贫血的表现。恶性疟的病人会有更多的红细胞破坏,大量的血红蛋白尿可以出现酱油色尿(黑尿热),可以导致肾脏的损害,严重的会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如果出现脑性疟,会有剧烈的头痛。
治疗:氯喹、奎宁、甲氟喹、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蒿甲醚、双氢青蒿素。氯喹耐药较多,可用于敏感疟原虫的治疗。青蒿琥酯是我国首选。
疟疾简介
做好预防措施,就能减少感染的风险,我来告诉你如何预防:
疟疾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避免蚊虫叮咬是关键;
外出时尽量穿长袖长裤,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驱避剂;
居所使用纱窗、蚊帐;
晚上睡觉时使用蚊香、灭蚊器。
文体介绍
科普文
科普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科普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1)科学说明文:以传授一般科学知识为目的,要求有很强的科学性,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
(2)科学小品文:多用文学笔法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在表达上经常借生动的比喻、有趣的联想,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内容科学,文笔生动。
科普文的语言特点:
(1)准确、简洁、平实是科普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2)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需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①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②叙述生活感受,使文章在准确性的基础上更添真实性和生活情趣;③适当描写,使被说明事物栩栩如生。
①举例子:举生活中人们熟悉的、真实的事物来说明,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事物。
②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喻,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问题变得浅显,使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
③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作解释,具体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⑤引资料:引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更有趣味性。
⑥列数字:引用准确无误的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化,以便读者理解。
⑦作比较:用具体的或熟悉的事物和说明对象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⑧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有序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帮助读者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头绪。
科普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
解 题
整个题目显示了科普文章题目的特性(准确严谨)
青蒿素
:
一小步
人类征服疾病的
点明了这篇获奖感言的科研对象
解释说明
战胜,揭示了青蒿素对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疾病——疟疾的疗效
说明人类战胜了疾病,
这个疾病指的是危害人类健康几千年的疟疾;
而治疗这个疾病的正是青蒿素。
明确了青蒿素的医药学地位和里程碑意义,显示了作者的谦虚态度。
青蒿的药用历史悠久
1.马王堆:《五十二病方》“青蒿者,荆名曰荻,主疗痔疮”(汉朝:用来治疗痔疮)
2.南北朝陶弘景“处处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杂香菜食之”(是受欢迎的野菜)
3.葛洪从100卷的《玉函方》摘出8卷70篇的《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治寒热诸疟方的一种方法,也是历史上最早有关青蒿具有抗疟疗效明确的记载)
古代青蒿药物:“青蒿汤”“截疟青蒿丸”“青蒿散”……
文本探究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结合文章里的小标题梳理文章结构,并以图表的形式梳理文章展示的科学研究探索的过程,并概括出对科学家的发现有重要启示的节点。
时间历程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1世纪 21世纪
科学研究探索过程 在中药研究所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 发挥中医药的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做出新贡献。
重要启示节点 《肘后备急方》的文献启示:低温提取 生物力药理学迅猛发展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二部分 (1— 2)
第三部分 (3— 4)
第四部分 (5)
讲述获奖事由,阐述了现代科学和技术以及中国传统医药学在发现和提取青蒿素过程中的作用。
叙述屠呦呦团队的科学探索和研究历程
概述近年来中医药学的新贡献
阐述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研究上的成果
文章结构
文本探究
时间历程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1世纪 21世纪
科学研究探索过程 在中药研究所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 发挥中医药的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做出新贡献。
重要启示节点 《肘后备急方》的文献启示:低温提取 生物力药理学迅猛发展
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
从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进展甚微
赴海南临床试验效果明显,后转向分离提纯
在四川找到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
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
在青蒿素结构中引入羟基的产物,研制双氢青蒿素
科学研究探索的过程及重要启示的节点
文本探究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精读课文,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屠呦呦能够发现青蒿素靠的是什么精神品质?
① 敬畏好奇、热忱医学的浓厚兴趣。屠呦呦有着对医学研究的热忱,并将好奇转化为热衷,积极投身于医学工作中。
② 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责任意识。屠呦呦从小立志治病救人,一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③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在漫长的“抗疟”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及其团队经历诸多困难、大量实验,无怨无悔地进行医学研究工作。
④ 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查阅大量医药典籍,不辍研究,勇于成为试验新药疗效的志愿者。
屠呦呦精神的时代意义
崇尚英雄精神是从中汲取优秀的品质和精髓。
英雄精神是“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英雄精神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精神信仰;英雄精神是“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奉献精神;英雄精神是“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
铭记英雄精神是永葆中华民族战斗力的精神力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英雄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中华民族前行的强大力量。
传承英雄精神是激励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提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我们就是要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从小事小节上修炼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进、保持先进、赶超先进。
在抗疟面前,我们看到了屠呦呦的责任担当,也看到了人类的共同发展;在科技面前,我们看到了一个功勋人物的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科技的重要作用,保存一颗热爱科学的心去拥抱美好的未来。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