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说课设计
说课题目 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年级及学科 七年级生物
说课教师 姓名 性别 女 年龄 职称/职务
学历/学位 本科 联系电话 Email
学校全称 麻栗坡县杨万中学
通讯地址 麻栗坡县杨万乡杨万中学 邮编 663607
实验创新点或实验不足与改进 实验创新点:骨的脱钙实验所需时间长,因此在做骨的燃烧实验前便将鱼肋骨浸泡于盐酸中,节约实验时间。 实验不足:学生自主探究、自学能力不强,合作学习效率不高;部分学生实验时课堂纪律差,自觉性弱。 改进: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紧密联系;制定相应的规则,具体的讨论细则,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性。
实验原理或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原理:有机物能够燃烧,但不溶解于酸;无机物与盐酸发生化学变化,会生成溶于水的物质,但不能燃烧,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是有机物;钙,铁,锌是无机物,有机物具有柔软的特性,无机物具有硬而脆的特性。
说 课 稿 教学内容 探究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选自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八章第三节人体概述中的探究实验。本实验包括两个实验: 实验一:骨的燃烧 实验二:骨的脱钙 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骨的特性与骨成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骨的特性与骨成分之间的关系。 2、学会鉴定骨成分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燃烧和溶解实验,学会鉴定骨的成分。 2、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探究、合作能力、创新和实践精神。 情感态度目标:1、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骨的成分是决定骨的物理特性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鉴定骨的成分,理解骨的成分与特性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探究实验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七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动手动脑,乐于参与活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具备基本的生物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实验打下一定的基础,但理解、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普遍不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用具和材料:鱼肋骨、酒精灯、小烧杯、镊子、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清水、白纸。 分组:学生三人一组 教学课时 一个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做中学。 学习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观察、分析和总结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导入 利用提问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实验原理 有机物能够燃烧,但不溶解于酸;无机物与盐酸发生化学变化,会生成溶于水的物质,但不能燃烧,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是有机物;钙,铁,锌是无机物,有机物具有柔软的特性,无机物具有硬而脆的特性。 (三)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材料的选择; 2、安全使用酒精灯; 3、骨燃烧放在酒精灯的外焰; 4、盐酸有腐蚀性不能用手触摸浸泡在稀盐酸中的骨,取出骨后一定要用清水反复冲洗掉盐酸,以免灼伤皮肤。 (四)播放骨的燃烧与骨的脱钙实验视频,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讲解实验步骤 1、骨的燃烧实验步骤:镊子夹骨 煅烧 看颜色闻气味 灰白色 敲打 与未煅烧骨对比。 2、骨的脱钙实验步骤:取骨浸泡(10%的盐酸) 看现象(15分钟后) 用镊子取出 清水清洗 擦干 弯折 与未浸泡骨对比。 (六)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骨的燃烧和骨的脱钙两个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记录实验现象。 (九)小组表达交流,得出结论 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有机物使骨柔软,无机物使骨脆硬。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得失,同时学会分享、表达与交流。 (十)整理桌面 将实验室的桌面整理整齐,打扫干净。 九、板书设计 骨:有机物 使骨柔软 无机物 使骨脆硬 十、教学反思与评价 本实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积极思考,乐于探究,收获一定的知识,但部分学生做实验时课堂纪律差,动手操作能力弱,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会更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