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期中复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期中复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1 21:4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9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1·湖北·洪湖实验初中七年级期中)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诗)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诗)
C.“苏湖熟,天下足” (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 (明清谚语)
2.(2021·湖北孝感·七年级期中)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  )
A.“扬一益二” B.“苏湖熟,天下足” C.“无徽不成商 D.“湖广熟,天下足”
3.(2021·湖北·监利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经济作物能增加农民的收人,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宋代在南方种植的经济作物包括
A.水稻、棉花
B.茶树、水稻
C.小麦、棉花
D.茶树、棉花
4.(2021·湖北·阳新县富川中学七年级期中)景德镇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瓷都是在( )时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5.(2021·湖北鄂州·七年级期中)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最早出现的是实物货币,现今又有了网络货币。纸币最早出现在我国
A.秦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6.(2021·湖北·监利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小王参加“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我国在什么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他应该选择的答案是( )
A.唐朝时期 B.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清时期
7.(2021·湖北黄冈·七年级期中)“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农业的发展
8.(2021·湖北·黄石十四中七年级期中)下图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图(单位:万户)。南北方户数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促成国家的大一统
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城市商品经济活跃
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9.(2021·湖北十堰·七年级期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最先开始和最后完成分别是在什么时间
A.西晋末年、西汉 B.西晋初期、唐朝
C.唐朝中期、南宋 D.西晋末年、明朝
10.(2021·湖北武汉·七年级期中)两宋时期众多民族政权并立,无论是北方的辽、西夏、金,还是西南的大理,大都使用汉字或者仿用汉字,仿照宋朝的官制,推崇儒学,实行科举。虽然与宋朝发生战争,但贸易往来十分紧密。这些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
A.宋朝经济实力强大 B.宋朝具有文化魅力
C.民族隔阂逐渐消失 D.统一的因素在发展
11.(2021·湖北宜昌·七年级期中)如下图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定窑孩儿枕。作品设计独具匠心,线条柔和流畅,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是文物中的珍品。这件文物最能说明( )
A.宋代手工业的水平高超 B.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
C.宋代中外交流兼容并包 D.宋代民族文化交融加深
12.(2021·湖北黄冈·七年级期中)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13.(2021·湖北武汉·七年级期中)假如你是一位南宋时期的临安城商人,你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①你的商铺经营到晚上12点。②有人用纸币购买你的货物。
③你从泉州购置了大量的国外货物。④你的商铺被严格限制在“市”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2021·湖北黄冈·七年级期中)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
15.(2021·湖北·黄石十四中七年级期中)南宋时期,有一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枢密院
16.(2021·湖北武汉·七年级期中)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引进占城稻 B.发明指南针 C.设置市舶司 D.开设“榷场”
17.(2021·湖北孝感·七年级期中)北宋初,四川地区使用铁钱,但携带很不方便。宋真宗时,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用来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南宋时,纸币的需要量更大,政府就大量印行纸币。这表明交子
A.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
B.促进了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是宋政府敛聚财富的主要手段
D.提高了四川富商的社会地位
18.(2021·湖北黄冈·七年级期中)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
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
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
19.(2021·湖北襄阳·七年级期中)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B.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C.中国古代丝织生产达到高峰 D.宋代的制瓷水平领先世界
20.(2021·湖北·洪湖实验初中七年级期中)有学者认为:“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交子的出现
B.热闹的瓦子
C.景德镇的兴起
D.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
二、综合题
21.(2021·湖北鄂州·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两点)这说明了什么?
(2)两宋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的地区,在什么流域?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名称叫什么?
22.(2021·湖北孝感·七年级期中)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每一个王朝,远远望去,似乎都有一种专属的美感,很多人对宋朝一往情深,成了“宋粉”。为了使学生能全面地了解宋朝,老师特开设了历史探究活动课,给每个小组发放了一些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第1组同学拿到的是一幅图片:
(1)图中①、②是哪两个政权?观察图片,两宋到元这一历史时期在政治上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第2组同学拿到的是两则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2)这两则谚语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3组同学拿到的是一首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3)这首词中的“匈奴”指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岳飞的事迹广为传颂,岳飞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23.(2021·湖北武汉·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经济活动现象,说的是经济的重心由北方地区逐渐转移到了南方地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历史影响至今犹存,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也是南方地区强于北方地区。
材料一 “安史之乱,江淮独全;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故自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
——《山堂先生群书考索》
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阅读材料一,我国经济重心何时开始南移?其中所述“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发生于中国历史上的什么时期?
(2)由材料一分析,造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局面形成,表明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其出现于何时?
(3)综合上述史实材料,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这段历史可以给今天的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启示?
24.(2021·湖北武汉·七年级期中)【经济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秦汉时期,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北方,尤其以河北、河南和关中地区为甚,南方地区地广人稀。东汉末年以后南方人口占比开始增长。唐朝天宝年间,南方人口占比达到43.5%。中唐以后,南方人口稳步增长并逐渐超过北方。到北宋时期,南方户口以更快的速度上升,户口分布南重北轻的形势从此成定局。南方15路宋太宗端拱年间(988年-989年)占63.8%,北方9路占36.2%,到元丰初年(1078-1080),南方总户数占比为67.3%,北方为33.7%。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人口分布的变化所反映出的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简要概述这一趋势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等方面为证据,各举一例来说明这一历史趋势。
25.(2021·湖北黄石·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先进还是落后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两宋时期经济领域哪一个方面的发展,请作出选择
经济领域:A.商业 B.军事 C.手工业 D.农业
(将以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的字母分别填入下列各空中,每空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图一:______图二:______图三:______
材料三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丝麻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此,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出現“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3)材料三说明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变化,结合材料说说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至少答两点)
(4)“苏湖热,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 该特征具体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26.(2021·湖北·监利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当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教育事业也因此发展,文学艺术繁荣。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道使到唐朝…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 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士人读书风气盛行”的原因?各国纷纷派出遣唐使到唐朝的目的是什么?
(2)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如果你是当时的商人,在出航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27.(2021·湖北襄阳·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小明同学选用以上四幅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该是什么?
(2)材料一中图3“交子”是出现于何时的纸币?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这一类货币的产生和发行有什么作用?
(3)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
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
材料三: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市舶: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
(4)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的原因有哪些?
28.(2021·湖北黄冈·七年级期中)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宋史》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南北方的人口总体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何处?表明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图一所示农具发明于什么时期?图二所示的纸币的名称是什么?图三表明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兴盛的前提是什么?
(4)综上所述,谈谈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9.(2021·湖北·黄石十四中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 80%来自淮南地区”,“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 业取得了巨大进步, 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材料一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提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名称叫什么?它最早出现于什么地区?与之前货币相比,它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30.(2021·湖北武汉·七年级期中)某学校七年级学生开展对“经济重心南移”这一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帮助他们完成相关内容。
(一)推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一: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宋朝时期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产。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为长期砍伐受到破坏严重,而南方受到破坏较小。——七下人教版教材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谈一谈推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2)根据上表格提供的数据概括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3)请根据提示把相关事例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迅速:__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________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瓷器业中心。
③宋代南方的商业繁荣:集市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
④宋代海外贸易频繁: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主要港口设置________,管理海外贸易,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占重要地位。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南宋时期,其中能够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苏湖熟,天下足”,故答案选C。
2.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南宋时期,其中能够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苏湖熟,天下足”。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史实。故选B。
3.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粮食生产的增加,两宋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棉花、茶树的种植得到推广。ABC项与题意不符,D项符合题意,故选D。
4.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制瓷业发达,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发展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瓷都,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5.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那时候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选项C符合题意;秦朝是圆形方孔钱,A排除;唐朝是铜钱,金属货币,B排除;南宋继续使用北宋时期出现的纸币,D排除。故选C。
6.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7.A
【解析】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江南经济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南方长江流域、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景德镇兴起为瓷都反映了南方手工业的发展、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了南方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因此共同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而BCD项只是经济发展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选A。
8.D
【解析】
依据题干图片得出西汉时期的北方人口超过南方人口,到宋代时期的南方人口超过北方人口。结合所学知识,在先秦和秦汉时期,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开发较早,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和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间的混战,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发生在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被大量开垦,成为我国新的财富地区,到五代时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两宋时期,北民的进一步南迁,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从而推动经济重心南移。D选项符合题意;促成国家的大一统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A选项不符合题意;民族交融趋势加强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B选项不符合题意;城市商品经济活跃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9.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0.A
【解析】
根据材料所强调的是最后一句“虽然与宋朝发生战争,但贸易往来十分紧密”,此外,经济是基础,北方政权多学习宋朝,由此可知,本质上反映出宋朝经济实力的强大,故选A项;宋朝文化魅力是显著的,但无法从本质上说明北方政权学习宋朝的原因,故排除B项;民族隔阂无法真正消失,选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政权交替频繁,这无法说明统一的因素在发展,故排除D项。
11.A
【解析】
宋代定窑孩儿枕线条柔和流畅,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是文物中的珍品。这件文物最能说明宋代手工业的水平高超,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宋朝农业方面的信息,B排除;题干没有涉及中外交流,C排除;题干没有体现民族文化交融加深,D排除。故选择A。
12.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宋代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和早市,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市已遍布城内各处、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坊与市已没有区别,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3.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商业繁荣,,有早市,也有夜市,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故B正确;两宋时期,商业贸易已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故ACD错误。综上答案B。
14.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分析,题干的“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的“海商”指从事海外贸易的人,这句话反映出当时海外贸易的兴盛情况。故选C。
15.B
【解析】
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的机关,故B符合题意;都护府是汉、唐等时代中原王朝为监护边境各民族而设置的军事机关,排除A;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排除C;枢密院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排除D。故选B。
16.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为了加强对对外贸易的管理,宋朝设立了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C项正确;引进占城稻是农业发展的表现,排除A项;发明指南针是科技发达的表现,排除B项;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排除D项。故选C项。
17.A
【解析】
题干的“宋真宗时,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用来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可以看出交子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故A符合题意;促进了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题干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是宋政府敛聚财富的主要手段的说法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提高了四川富商的社会地位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可知,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以地势而修造,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9.A
【解析】
从唐中期开始至南宋,我国经济中心转移到长江流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就是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故A项正确;题干主旨强调的是农业生产,BCD强调的是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不符合题意,均可排除。故选A。
20.D
【解析】
北宋时期四川成都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景德镇的瓷器影响越来越大,而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最后完成,与题干“北宋”不符。所以D不能体现题干观点。故选D。
21.(1)南方长期处于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劳动力;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等(任意答两点)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太湖流域
(3)交子
【解析】
(1)根据材料“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宋朝南方长期处于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劳动力;南方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等,所以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说明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两宋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的地区,在太湖流域。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繁荣。所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叫交子。
22.(1)辽;南宋;从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2)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民众大批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大量劳动力;等等.
(3)女真族。因为岳飞的抗金斗争有效的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解析】
(1)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是辽;图②是南宋;依据图片的内容可知,两宋到元这一历史时期在政治上发展的趋势是从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2)依据材料“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谚语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是经济重心南移;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相对安定;北方民众大批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大量劳动力。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词中的“匈奴”指的是女真族;岳飞的事迹广为传颂,岳飞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是因为因为岳飞的抗金斗争有效的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23.(1)唐朝中期。五代十国。
(2)北方战乱不休,经济破坏严重南方相对安定,有利经济发展。南宋。
(3)“稳定的政局有利于经济发展”或“经济发展需要和平的社会环境”。
【解析】
(1)
根据材料“安史之乱,江淮独全;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故自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战乱不安,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导致大量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根据材料“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唐朝灭亡之后中国进入到了五代十国历史时期。
(2)
根据材料“安史之乱,江淮独全;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故自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战乱不休,经济破坏严重;南方相对安定,有利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时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3)
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政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稳定的政局有利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需要和平的社会环境。
24.(1)趋向: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原因:东晋南朝以来江南经济的开发;唐朝安史战乱和北方藩镇割据的影响。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政府实行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
(2)任意一例。如:为提高粮食产量,宋朝时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居宋朝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宋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广州、泉州,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解析】
(1)趋向:根据“唐朝天宝年间,南方人口占比达到43.5%。中唐以后,南方人口稳步增长并逐渐超过北方”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其反映出我国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江南的开发、安史之乱的影响、北宋的建立、政府的政策等方面进行概括。
(2)任意一例。根据所学可得出,农业方面占城稻的的推广,手工业方面可得出主要有棉纺织业的发展,商业主要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及海外贸易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25.(1)落后。
(2)图一:__D____图二:__C____图三:___A___
(3)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4)特征:南方是全国的经济重心。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南方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落后。
(2)根据材料二可知,图一对应D项,农业;图二对应C项,手工业;图三对应A项,商业。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南移。原因:根据“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得出南方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根据“社会相对稳定”得出南方社会相对稳定;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湖热,天下足”反映了当时南方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6.(1)科举制的实行;学习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技文化(或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2)设市舶司,会装载瓷器、丝绸、棉纺织品等货物。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应用。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当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教育事业也因此发展,文学艺术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因此当时“士人读书风气盛行”的原因是科举制的实行;各国纷纷派出遣唐使到唐朝的目的是学习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技文化。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因此如果是当时的商人,在出航时会装载瓷器、丝绸、棉纺织品等货物。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应用。因此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在于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应用。
27.(1)商业贸易的繁荣
(2)北宋时;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作用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市舶司
(4)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宋朝造船业发达;宋朝发明了指南针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可知,图1反映的是宋代针铺商标,图2 反映的是清明上河图,图3反映的是交子,图4反映的是南宋海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清明上河图及宋代针铺商标反映了北宋都城开封商品经济的繁华;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宋代商品经济领域革命性的变革;南宋海船在对外贸易中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小明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该是:商业贸易的繁荣。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图3“交子”出现在北宋时的益州;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市舶司。
(4)根据材料二“……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可得出,“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的原因是:政府重视海外贸易;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的原因还有:宋朝造船业发达;宋朝发明了指南针等。
28.(1)趋势: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政治因素:南方的相对安定;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2)地点:东南;变化: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北方转移到南方(或者: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3)时期:宋代;名称:交子;前提:造船技术先进。
(4)启示:①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生产。②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③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解析】
(1)
根据材料表格分析可知,南北方的人口的变化趋势是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南方相对安定和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2)
根据材料“苏湖熟,天下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东南地区,表明了我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或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3)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图一所示农具秧马,发明于宋代;图二所示的纸币的名称是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图三表明了宋朝先进的造船技术,表明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兴盛的前提是造船技术先进。
(4)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生产,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29.(1)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原因: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大量劳动力。
(2)交子;四川;便于携带
【解析】
(1)根据材料“国家的财政收入约 80%来自淮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两宋时期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由于金属货币携带不便,北宋前期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与之前货币相比,它最大的优点是便于携带。
30.(1)南方局势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水稻技术(农业技术)提高;南方水利工程的修建;南方气温适宜;环境破坏较小。
(2)南方人口数量超过北方
(3)①水稻②景德镇③交子④市舶司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可得出推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南方局势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根据材料一“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可得出原因:水稻技术提高;南方水利工程的修建;根据材料二“宋朝时期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产。……”可得出原因:南方气温适宜;根据材料“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为长期砍伐受到破坏严重,而南方受到破坏较小。”可得出原因:环境破坏较小。
(2)根据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中表格提供的数据可得出南方人口数量超过北方。
(3)①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迅速: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瓷器业中心。
③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南方的商业繁荣:集市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④根据所学知识,宋代海外贸易频繁: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占重要地位。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