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 76-79 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结合实际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并能进行相互改写。
3、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4、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我校被评为首批全国足球特色化学校。男女足球队多次在泰安市、肥城市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些丰硕的成果离不开队员们的辛勤付出。他们正在为新一轮的比赛做紧张的赛前训练。仔细观察,教练员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研究战术,需要画一个足球场平面图。
师:我们来看,足球场的长是 95 米,宽是 60 米。这么大的足球场,你能把它画在纸上吗?先动脑筋想一想。想好了,试着在探究单上画一画足球场平面图。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交流画法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位同学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生展示画法,说想法。
预设:把足球场缩小了画在纸上,用长方形长 9.5 厘米表示足球场的长 95米。用长方形的宽 6 厘米表示足球场的宽 60 米。
师:他画的这幅图走样了吗?
预设:没有师小结:像这样画在图上的距离,叫做图上距离。而足球场实际的长和宽是它的实际距离。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师:还有没有其他画法?
预设:没有
师:大家都是这样画的。而且认为这样画是正确的。那到底这样画到底有没有走样呢?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用数据来说话。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找到合作探究卡部分,先独自完成。
分别算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最简整数比,再来看看有什么发现。注意:计算过程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好,开始。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做完了吗?
生:做完了。
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之后,生上台展示。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那个同学的探究过程。(课件展示)
师:现在大家能不能用确定的语气告诉老师,刚才那幅图走样了吗?
生:没有师:为什么?预设:长和宽都是按照一个相同的比缩小的。师:这个相同的比是什么?
生:1:100(师板书)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认识比例尺。
师:1 表示什么距离?
生:图上距离
师:1000 呢?
生:实际距离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板书),它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比例尺(板书课题)
2.理解比例尺含义。
师:你知道比例尺 1:1000 表示的含义吗?
生:图上距离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1000 厘米。
师:谁还想说?
生:图上距离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1000 厘米。(板书)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比例尺?
预设 1:地图上
预设 2:地球仪上
预设 3:房屋平面图上
师:你能说出这幅地图比例尺的含义吗?
生:图上距离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4500000 厘米。课件出示四驱车平面图、校园平面图,生说比例尺含义。
四、适当外延,深化概念。
1、总结比例尺相同点,引出数值比例尺概念。
师:仔细观察,这些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点?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生:前项都是 1
师:为了计算方便,我们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 1 的比。还有什么相同点?
生:前项和后项都是数字。
师:像这样用数字表示的比例尺,我们叫它数值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尺都是这种表现形式呢?
生:不是,
师:那这里的比例尺是用什么形式呈现的?
生:线段
师:像这样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叫做线段比例尺。你知道这个线段比例尺表示的含义吗?
生:图上距离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10 米。
师:1 厘米表示的是哪一部分?
生:线段一段的长度师:你知道的可真多。谁还想说这个线段比例尺表示的含义?
生:图上距离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10 米。
师:你能把这个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吗?把转化过程写在练习本上。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师:线段比例尺图上距离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10 米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就是1:1000.
师: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 1:我喜欢数值比例尺,因为数值比例尺表达起来更简洁、清晰。
生 2:我喜欢线段比例尺,因为当表示的实际距离非常大的时候,用线段比例尺表达更简单。
师小结: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各有各的优势,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它们之间还可以进行相互转化。
师:你能独立完成学习单上的这个题目吗?生独立完成。
师:你能把数值比例尺转化成线段比例尺吗?
生:能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图上距离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2000 厘米,2000 厘米就是 20 米,所以图上距离 2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40 米。
五、巩固扩展,应用概念。
师: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一起看一下。
1、火眼金睛辨对错。
(1)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 20 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 40 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 1︰2。( )
(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 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 6︰1,它所表示的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 6 倍 .( )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为什么。
答案 × √√
2、一种机械手表上的螺丝直径 5 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 2.5 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生独立做在学习单上,师巡视,找出错误做法和正确做法,让两个学生分别
做在黑板上。生比较两种做法,找出正确做法并说明原因。师小结:比例尺必须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师:在这里,我们是把螺丝的直径怎样画在图纸上的?
生:放大师:像这样的比例尺就叫做放大比例尺。我们前面研究足球场的时候,是把足球场怎样画在之上的?
生:缩小
师:像这样的比例尺叫做缩小比例尺。
3、教师出示所展示的区域分别是泰安、山东、中国的地图。生思考:根据比例尺的变化,地图有什么变化?
4、师:给你一组地图,你能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吗 课件出示世界、中国、山东地图,让学生独立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并说明这样选择的原因。
5、师:其实早在 2400 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使用比例尺。 课件播放《兆域图》视频。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1000图上距离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1000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