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1 17:2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携手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和平统一目标;
——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和平统一前景;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
——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了解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了解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史,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包括“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
2.分析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知道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认清少数“台独”分子是不得人心的,最终会失败的。
学习目标
史实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回顾历史
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2、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3、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5、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6、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岛。
7、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台湾问题的由来
(1)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国民党败退台湾,导致台湾与大陆的分离。所以说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2)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国民党军队逃往台湾
和平解放台湾
毛泽东“和为上计”
50年代中期
解放台湾
新中国成立之初
停止炮轰金门,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79
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改革开放后
江泽民八项主张
1995
胡锦涛《反分裂国家》
2005
延时符
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
2015
推进统一
时间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 毛泽东提出武装解决台湾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毛泽东提出和平解放 “和为上计”
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
(一)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
(二)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自治不能没有限度,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
(四)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邓小平
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两岸和平统一必须坚持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
1979年元旦,大陆向台湾发出《告台湾同胞书》,书中写到:“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等等。该书实际上宣布大陆将采取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
1993年新加坡“汪辜会谈”
“汪辜会谈”是在两岸两会于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举行的。在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汪辜会谈”就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和科技、文化、青年、新闻等领域的交流进行了协商,签署了四项协议,受到了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
江泽民对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
1.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 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
3.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
4.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5. 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6. 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7. 台湾同胞都是中国人,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
8. 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中央政府的领导人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1. 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2. 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3. 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
4. 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进了解,融合亲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14日以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质疑释疑,分析探究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先生,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实现历史性的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开创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的先河,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政治互信推到了新高度,确立了两岸关系政治现状的新标准,树立了推进中国和平统一进程新的历史坐标,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1.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指导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两岸交往的表现: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高层往来不断,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
密切交往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3.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有紧密相连的血脉关系,有共同的文字、语言和传统文化,还有党和政府坚持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等。
2016年1月至11月份,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3072个,同比上升19.58%;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6.87亿美元,同比上升16.97%;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
探讨:
1.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2.可是祖国统一的步伐却很艰难,那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有哪些障碍?
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两岸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台独”势力作梗和美国、日本等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材料  美国以台制华,遏制中国发展,把台湾问题当作牵制中国的一张王牌,既不支持“台独”,也不愿看到中国统一。
4.谈谈为发展两岸关系我们应该做哪些努力?
①我国政府应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②青少年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作贡献。
3.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否实现统一呢?为什么?
能够实现统一。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两岸之间的力量对比越来越有利于大陆;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针,有很大的作用;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和平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海峡两岸人民都希望统一;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同。
促进
两岸交往
推进
对台政策
同根文化
台湾同胞
综合国力
两岸人民
认同
支持
奠定
渴望
祖国统一
课堂小结
“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2017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