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结子高又高》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十二册第七课《什么结子高又高》。《什么结子高又高》选自歌舞剧《刘三姐》,是刘三姐和她的姐妹们与小伙子们对山歌时唱的。歌词内容生动、朴实,反映出年轻人对劳动,对生活热爱之情,极富生活气息。旋律曲调具有浓郁的广西壮族地区音乐色彩,描述男女青年用热情爽朗的歌声相互交流,委婉表达爱慕,是一首优美而健康的情歌,而本课教学正是对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发展,是一堂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的创作型音乐课。
本课的教学目标:
1.包括了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
2.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对唱的形式有表情地学会演唱歌曲,引导学生领略广西的民间音乐风彩。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
3.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教学重点:能与他人一起用一领众合或对歌的形式演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教学难点:即兴创作出新的歌词,与他人对歌。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对歌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学生好玩、好动,爱幻想爱创作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即兴创编歌词的活动,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三、学法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弘扬民族音乐。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课题。它所蕴涵的内容本身很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创作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四、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在组织教学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民歌PK的形式。把男女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民歌抢唱比赛。看哪组能唱出更多的民歌。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使一个民族能最深层地感受自己的重要方面,也是使一种文化在世界文化日益广泛的交流中保持自己个性的重要方面。因而作为中国人理所应当地接受中国民族文化的熏陶,这是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本份。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并弘扬民族文化。然后进行总结引出“民歌之乡”——广西与刘三姐。通过一组图片和刘三姐对歌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当地人们对歌的情景。在听赏歌曲的同时提问①为什么歌曲在开始提问和回答时要“哎”一声呢②歌里的“嘿溜溜咯”是采用了什么形式唱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倾听和观察并回忆起领唱与齐唱的形式。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初步熟悉了歌曲的旋律,而且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为完成歌曲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二)歌曲教学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边听边用不同角色的律动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对歌曲反复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对歌曲的表现形式及情感内涵的把握,并在听、唱、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之美。我主要分两大块来完成:一是学唱歌曲,二是不同形式表演唱。首先是曲谱学习,学生跟琴划拍试唱曲谱,提醒学生注意润腔。第二学歌词,我采用了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来熟悉歌词。同学们做表情游戏,只做嘴形不出声音,看谁唱的样子最像“刘三姐”和她的歌友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歌词内容。第三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比如齐唱,师生对唱,领唱与齐唱,男女声对唱,小组表演唱。让学生在不同的演唱形式中学习歌曲。为创编歌词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表现自己。
(三)合作创编歌词
新课标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创编歌词这一环节中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歌曲创编。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自信心。通过合作创编歌词,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课堂延伸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更深地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了解到音乐来自生活,只要我们热心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用来歌唱,只要用心表达,每首歌曲都是最美的旋律。最后整节课在《什么结子高又高》的歌曲声中愉快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