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9课 歌曲 《盼红军》花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9课 歌曲 《盼红军》花城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4-11 19:4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花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小学六年级上册
第九课《多彩的乡音》第一课时
《盼红军》
一、教学内容
花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九课《多彩的乡音》第一课时《盼红军》。
二、教材分析
《课标(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应将我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小学中高年级学段要求“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本册《多彩的乡音》已经是该系列第6个单元,编者安排了四川民间小调《盼红军》、藏族民谣《金瓶似的小山》和曲调流畅柔美、流传久远的江苏民歌《孟姜女哭长城》;在第一课时中,我选取学唱四川民歌《盼红军》,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族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初步掌握《盼红军》的主音及音阶的排列,增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歌曲《盼红军》是流传于四川南坪的民间小调,原名叫《采花》。歌曲采用2/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由3个乐句组成。这3个乐句在节奏上基本相似,几乎每隔一个小节都出现“x x xx”的切分节奏。第1乐句为4小节;第2乐句在强拍收住,比第1乐句少1拍,造成不稳定感;第3乐句则在第2乐句末弱拍切入,句首采用十六分音符,使得节奏紧凑,表现四川人民期待红军早日到来的殷切心情。紧接着句尾4拍拖腔,节奏舒展,仿佛人们盼到红军的舒心和快慰。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每个中华少年对这一段历史不能忘记。
三、学生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步入少年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有一定的认知水平,识谱能力,经过前五年《多彩的乡音》系列的学习,对民族音乐文化有所了解,对本课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他们也开始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部分孩子还进入变声器,他们喜欢音乐却不一定喜欢教材上的歌曲,喜欢听却不一定喜欢唱,这些都是对音乐教师的一个挑战。
四、教学目标
1.能对我国的民歌产生兴趣,能积极参与学唱歌曲的活动,并乐于了解其音乐相关文化。
2.能用轻松、自然、优美的声音唱会、唱好四川民歌《盼红军》,从而感受、了解其风格特点。
3.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能找出歌曲的主音及音阶的排列,初步了解民族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深对民歌的印象,唱会、唱好《盼红军》。
难点:把握《盼红军》的歌曲风格、掌握切分节奏。
六、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教法的选取上,我将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用启发式教学法、以评促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法。例如导入环节,在师生互动中,营造平等和谐的交流空间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判断民歌的地域;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音乐学习成长记录”等有效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在确定教法以后,我还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许教”。因而我在这节课中,设计“音乐学习锦囊”,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让孩子们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学习,了解五声音阶的概念,音阶的排列和歌曲的调性,为四川民歌《盼红军》和广州本土的咸水歌《啄木鸟》进行简单的对比,进一步感受不同地域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强调个体参与相互合作,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相互沟通的基础上,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我还运用“感受体验”的学法,让孩子们在聆听、欣赏、演唱、表现等过程中不断体验感受四川名额的风格特点。
教学程序
1.节奏回声游戏热身:
师 X X X X
师 X X X X X
师 X X XX X X
师 X X XX X XX X
师 XX X X X X
2.发声练习
(1) 2 1 12 ∣ 3 5 3 6 ∣2 1 12 ∣ 3 12 3 ∣
用LU唱歌曲第一乐句(从C-A);
(2) 35 6 i ∣ 6 5 ∣
用LU唱歌曲第二乐句部分旋律。(从C-F);
3.导入,采取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请听老师演唱两首民歌的片段,说说这是来自哪里的民歌?
接着教师范唱广州童谣《月光光》及江苏民歌《茉莉花》片段,启发学生回答后揭题:大家都说对了,这两首都是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的民歌我们称为“乡音”。我们的祖国地域宽广,有56个民族,人们在劳动生活中创造了无数表达自己情感的歌曲,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民歌组成了 “多彩的乡音”。今天让我们学习一首四川省广为流传的民歌:《盼红军》。
初次聆听、欣赏《盼红军》一遍,学生谈对歌曲的印象和感受;
4.学歌谱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尝试视唱歌谱;
找出歌谱难唱的地方练习,唱准切分节奏;
指导学生分乐句,了解歌曲旋律结构,
4.学习歌词
按节奏读歌词;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尝试唱歌词;
找出歌词难唱的地方;(唱好一字多音以及乐句之间的呼吸的位置、弱起小节乐句、;)
运用多种演唱形式唱好歌曲,指导学生唱出歌曲情绪;
(齐唱、男女生轮唱、师生轮唱、领唱齐唱等)
5.师生谈话,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盼红军的原因。
老师百姓为什么一年四季,年年月月都在盼望红军回来?
6.分小组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导学练习。
①找出歌曲最后结束的音符
②找出歌曲所用的音符有哪些
③把歌曲所用的音符从低到高排列
师:归纳,引导学习五声音阶的知识点,——宫商角徵羽
第五个是羽音,歌曲调性——以(羽)为主音的五声羽调式
第三乐句开头为什么采用了十六分音符(表现了四川人民期待红军早日到来的殷切心情)
结束句为什么句尾使用了4拍拖腔,节奏苏展,盼到红军的舒心的心情
找出每乐句出现的衬词(哟——语气助词,加深情感表达),和一字多音,感受民族特点
7.欣赏广州咸水歌《出海捕鱼》,找出《出海捕鱼》与《盼红军》的异同点。(抓住民歌的特点)语言、一字多音、地域不同,语言不用,形成不同的歌曲风格。
找出这两首歌曲2-3个相同和不同的特点归纳:
出示《盼红军》与《出海捕鱼》歌曲的风格特点对比表,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盼红军》与《出海捕鱼》歌曲的风格特点对比表
相同 不同
语言 节奏 特点 节拍 装饰音
《盼红军》 五声调式 衬词(语气助词) 一字多音 中速 四川话 切分音 2/4
《出海捕鱼》 粤语 弱起节奏 2/4 3/4 上滑音, 下滑音,
8.课后作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家乡的民歌,理解什么是“多彩的乡音”,下一节课举行“多彩的乡音”欣赏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