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7课 欣赏 古琴曲《梅花三弄》花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7课 欣赏 古琴曲《梅花三弄》花城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4-11 19:4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梅花三弄》教案
教材分析:
1、古琴是我国的一件古老的弹拨乐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基本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琴、棋、书、画”四艺之首,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但由于古琴的传播不够广泛,学生对古琴的了解不多,了解欣赏中国的传统古曲也不多。
2、《梅花三弄》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古琴曲。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相传是为一千五百年年前晋朝桓伊所做的一首笛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明代有人认为是唐人颜师古把它改编成琴曲,流传至今; 按晋代的笛即现代的箫,这种改编,或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晋代笛曲的风格。
清《琴谱谐声》中,有此曲改编为琴箫合奏的曲谱。明《杨抡伯牙心法》记载:“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
梅花以其高洁、端庄、典雅的形象,不畏严寒、凌霜傲雪气质,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常为人们用以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梅花历来是文人墨客及艺术家们所咏叹的对象。
教学内容:
1、了解古琴的构造、音色特点、风格等知识。
2、欣赏古曲《梅花三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了解古琴的结构、音色等基本知识;理解古曲中的“三弄”。
2、能力目标:会唱《梅花三弄》的主题,体验古琴所表现的意境、内涵及艺术魅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诵、图片欣赏来了解文学、美术、与音乐的内在的联系。
教学重点:欣赏古曲《梅花三弄》,了解相关文化。
教学难点:听辨音乐的结构及音乐表现的意境、内涵。
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教学平台、古琴等
教学过程:
一、赏琴
1、导语
2、观看古琴介绍片
3、介绍有关古琴的知识:徽位、减字谱
4、古琴演奏姿势并模仿
二、听曲
1、引入课题《梅花三弄》
2、简介乐曲:《梅花三弄》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古琴曲。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相传是为一千五百年年前晋朝桓伊所做的一首笛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乐曲通过梅花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说说梅花的特征。
3、视听《梅花三弄》(节选)
播放《梅花三弄》音乐,让学生欣赏一组有关梅花的视频。
4、感受音乐主题
(1)唱主题
出示主题音乐学生跟琴唱熟。
(2)找主题
听音乐,让学生说说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几次?
(3)悟主题
想象一弄、二弄、三弄所表现梅花的形象。
一弄:静夜明月之下的梅花
二弄:风雪鼓荡,梅花飘摇
三弄:风吹雪压,梅自傲立
(4)“三弄”指什么?
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
(5)诵主题
师生随音乐吟诵试词感受主题
(6)全曲欣赏,感受乐曲表达的意境,内涵。
三、拓展、探究
欣赏 笛子版和古筝版的《梅花三弄》

教学反思:。
古琴是我国的一件古老的弹拨乐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基本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琴、棋、书、画”四艺之首,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但由于古琴的传播不够广泛,学生对古琴的了解不多,了解欣赏中国传统古曲也不多。
《梅花三弄》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古琴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小学生欣赏从未接触过的古曲是有一定的难度。我采用欣赏音乐主题为主线索,运用多媒体创设以梅花为主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设计的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上自然而真实。课堂上,学生通过欣赏、讨论、分析、探究等多项活动,对梅花从形到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结合有关梅花的诗歌进行配乐朗诵,丰富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并学会联系到其他的艺术作品(文学、美术等)进行比较,将花中四君子的形象与人类的高尚品性联系在一起,自然感悟应该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道理。本节课基本成功,教学节奏也在自己的把握之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