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绒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雪绒花》,体会歌曲表达的对祖国深切的眷恋与热爱。
2、感受3/4的节奏特点,学习3/4拍的指挥图示。
3、学习歌曲中“重复”的创作手法,并能应用这种创作手法完成《小伞花》歌曲片段。
教学重点:
在歌唱、指挥活动中感受体验3/4拍韵律美感。
教学难点:
学习、应用歌曲中的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为大家带来了几个歌曲片段,大家听听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轻声的唱。
现在我来给大家讲《音乐之声》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萨尔斯堡,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非常喜欢唱歌。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她和上校的七个孩子成了好朋友,还教他们学会了许多歌曲。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感动,他也边弹吉它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什么歌?(你们猜出来了吗?)对,就是这首《雪绒花》。
不久,德国纳粹分子占领了萨尔斯堡,并强迫上校为他们服务。上校为了不背叛祖国,决定带着全家一起逃亡。在音乐节上,他们全家再次唱起了《雪绒花》,台下所有的观众都非常的感动,和他们一起唱《雪绒花》,上校一家也成功的逃离到了国外。
2、听了《音乐之声》的故事内容,那么我们便结合故事情境一起来欣赏一下《雪绒花》的电影片段,大家可以去体会和想象一下音乐的优美意境。听完之后告诉我,你们从歌曲里面感受到了什么?(第一遍听,学生自由发挥)
3、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看着谱面再来仔细的听一遍,看看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速度是怎样的?大家可以跟着音乐小声的哼唱,身体也可以随着音乐动一动。(第二遍听,旋律赋有华尔兹的律动感和歌唱性,中速、比较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老师来告诉大家,因为这首歌是3/4拍的,下面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感受一下。
4、听了两遍老师播放的mp3,我觉得这首歌非常的好听,现在我想给大家现场演唱一遍,大家欢不欢迎?听完之后请大家告诉我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范唱)分为两个部分,那么为什么这样分呢?(情绪,谱子上面mp mf的标记)
二、学唱歌曲
1、大家想不想学这首歌呀?(想!)
2、书上的歌谱是合唱谱,我们只学唱第一个声部。下面,我们先来学唱第一个部分。大家看看第一个部分的谱子,发现了什么呀?(第一个乐句是一样的,第二个乐句是不一样的)我们先来学唱这个相同的乐句,跟着我的琴声,用“lu”来唱,小声的用只能自己听见的声音来唱。好!大家都学得很好!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不相同的两个乐句,它们到底不同在哪里?(用钢琴演奏两个乐句的旋律)第一个乐句的旋律线条是一个小波浪,第二个乐句的旋律线条是一个向上的直线。还是小声的用“lu”来唱。这个乐句比较长,所以两个小节换一口气。很好,大家都学得很快。现在我们把第一个部分跟着琴声完整的唱一遍,声音可以稍稍的发出来一点,让同坐的同学听到你的声音。我们完整的唱第二遍,这一遍呢加上歌词。下面请几个同学来唱一遍。
3、现在我们看到第二个部分的第一个小节,有两个休止符,大家观察整首歌曲的谱面,这首歌曲是很连贯的,可是为什么这里会出现休止符呢?听老师把这个乐句唱两遍,大家听听这两遍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不带休止的和带休止个唱一遍,带休止的可以更好的抒发情感)现在我再来唱一遍,大家来模仿。我们用“lu”来唱第二个乐句。我们把第二个部分完整的唱一遍,加歌词,再来找几个同学来唱一下。
4、我们来将整首歌完整的唱一遍,注意要带着表情记号来唱,身体可以随着歌曲动一动。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歌曲接龙”,请大家来唱歌曲中相同的乐句,老师来唱不同的乐句。大家都唱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来换一下,老师来唱相同的乐句,你们来唱不同的乐句。最后请几个同学将歌曲完整的唱一遍。
三、拓展
大家都学得很好,我们听了老师唱这首歌曲,也学会了这首歌曲,现在想不想看电影中原版的演唱啊?(播放电影片段,第一个片段是上校被孩子们的歌声感动后给孩子们演唱的,第二个片段是全家在合唱比赛上一起演唱的)回想一下,老师给你们讲的故事,想象一下电影情节,想想这首歌曲在影片当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渲染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