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卷
说明:1、全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按要求填写。
3、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要求作答,但不能用红笔或铅笔,不能用涂改液、涂改纸。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面四个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g) 黄晕(yùn) 密密匝匝(zā) 笑容可掬(jū)
B、应和(hé) 澄清(chén) 头晕目眩(xuàn) 棱角分明(léng)
C、山岚(lán) 匾箪(dàn) 喜不自胜(shèng) 窸窸窣窣(shū)
D、鹤氅(chǎng) 纶巾(lún) 寥寥可数(liǎo) 心有余悸(jì)
2、下列四个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虔诚 畅想 司空见惯 引人入胜
B、牢骚 沉淀 天造地设 力倦神疲
C、欣长 熹微 涛涛不竭 呼朋引伴
D、瞑目 石碣 旁若无人 名副其实
3、请根据题目的要求默写出相应的古诗文:(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2分)
(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1分)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1分)
(5)请默写杜莆《望岳》一诗中的颈联和尾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任选下面四个词语中的两个词语写一段句意连贯的话,至少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中的一种。(3分)
拘谨 健谈 抽泣 嘹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更好地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我校七年级开展社会用字调查活动,你参与其中。
(1)你是你们调查小组的组长,你负责拟写本次调查活动的调查计划表,请你把调查计划表里应包含的内容逐项地写在下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次调查活动中,你们发现,一些用字不规范现象出现在商家的商品广告中,例如某蚊香的广告词是“默默无蚊”:很多错别字出现在同学们的作业中,例如“山麓”会写成“山簏”,“琐闻”会写成“锁闻”等等。请问: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很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至少写2条)(4分)
————————————————————————————————
————————————————————————————————。
二、阅读部分(36分)
(一)三峡(节选)(10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治溯组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春冬之时,则素喘绿潭,回清倒影。绝巇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俊茂,良多趣味。
(3)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沾裳。”
6、“清荣俊茂”分别理解为:(2分)
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一段写三峡什么景色?该景有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末运用渔者的歌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夏之韵(9分)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被,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 )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 )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几个月的( ),这时己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 )。夏天到了。
(2)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描绘的观点,这其中大约有一定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緑,如碧波,如嫰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在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种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己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最后的冲刺。
(3)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餐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想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4)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淡淡,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季节。
10、第一段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凝成 主宰 积蓄 升腾 B、变成 支配 贮存 升腾
C、变成 主宰 贮存 飞升 C、凝成 支配 积蓄 飞升
11、第一段中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来写夏天,请举出相应的例子:(2分)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触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最后一段,作者说要大声赞美春与秋之间黄金季节夏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写“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这样写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2分)
13、夏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请抓住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加以描述。(3分)
(三)烧炭工和绅士 亚米契斯 (11分)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一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5)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7)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9)“老师,请你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略有改动)
14、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字左右)(2分)
15、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的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2分)
(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
16、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50字左右)(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全文,概括文中绅士的形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西游记(6分)
……那老妖出得门来,厉声高叫道:“那个是孙行者?”这行者脚着虎怪的皮囊,手执着如意铁棒,答道:“你孙外公在此,送出我师父来!”那怪仔细观看,见行者身躯鄙猥,面容赢瘦,不满四尺,笑道:“可怜,可怜!我只道是怎么样扳翻不倒的好汉,原来是这般一个哭了骷髅的病鬼!”行者笑道:“你这个儿子,忒没眼色!你外公虽是小小的,你若肯照头打一叉柄,就长三尺。”那怪道:“你硬着头,吃吾一柄。“大圣公然不惧。那怪果打一下来,他把腰躬一躬,足长了三尺,有一仗长短,慌得那妖把钢叉按住,喝道:“孙行者,你怎么把这护身的变化法儿,拿来我门前使唤!莫弄虚头!走上来,我与你见见手段!”行者笑道:“儿子啊!常年道,留情不举手,举手不留情。你外公手儿重重的,只怕你捱不起这一棒!“那怪那容分说,拈转钢叉,望行者当胸就刺。这大圣正是会家不忙,忙家不会,理开铁棒,使一个乌龙掠地势,拨开钢叉,又照头便打。他二人在黄蜂洞口,这一场好杀——
妖王发怒,大圣施威。妖王发怒,要拿行者抵先锋;大圣施威,欲捉精灵救长老。叉来棒架,棒去叉迎。一个是镇山都总帅,一个是护法美猴王。初时换在尘埃战,后来各起在中央。点钢叉,尖明锐利;如意棒,身黑箍黄。截着的魂归冥府,打着的定见阎王。全凭着手疾眼快,必须要力壮身强。两家舍死忘生 战,不知那个平安那个伤。知那老妖与大圣斗经三十回合,不分胜败。这行者要见功绩,使一个身外身的手段:把毫毛揪下一把,用口嚼得粉碎,望上一喷,叫声“变!”变有百十个行者,都是一样打扮,各执一根铁棒,把那怪围在空中。
……
19、《西游记》是__________代(填朝代)的小说家________________(填作者)写的一部长篇____________________(填体裁)小说。(3分)
20、孙悟空最后是怎么降伏选文中的老妖的?请将这个过程简单概括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21、请将“难忘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作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上给予鼓励、催人上进的词语,如:信任、宽容鼓励、真诚、深情、友善、关爱、……也可以填令人伤感、给人创伤的词,如:怀疑、挑剔、轻蔑、虚伪、可恶、狡诈、自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