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协奏曲以及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呈示部部分。
2、 能够背唱《梁祝》的主部主题,能与他人合作哼唱出“草桥结拜”
这段音乐的旋律。
3、 能将自己的听赏感受体验与故事情感内容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
1、 感受体验乐曲呈示部部分,并能与与剧情相结合。
2、 熟唱爱情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
如何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去聆听感受音乐,深入了解音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 组织教学教师弹奏《梁祝》主旋律,让学生说出是什么音乐。《梁祝》原本的演奏乐器是什么?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引出课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出示课件:1、协奏曲的含义(略) 2、作者简介3、请用最简单的词语说出你知道的 《梁祝》故事剧情。4、教师将剧情归纳为六个字: “相爱 抗婚 化蝶” 聆听说出乐曲曲名思考回答了解相关资料 教师用琴弹奏大家熟知的《梁祝》主旋律,学生不仅感到亲切并能很快说出乐曲名字以及一些相关资料,使得今天的学习变的简单、快乐、轻松。 由于故事剧情大家都熟悉,所以无需再讲述,因此采取让学生动脑筋,看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词语将故事归纳出来,既节省时间,又使得这一思考变的有价值,为下面学习打好基础。
民主导学民主导学民主导学民主导学民主导学 完整初听呈示部完整初听呈示部 刚刚我们听到的旋律只是“相爱”部分里的一段“爱情主题旋律”,下面让我们完整的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第一部分:相爱。一、完整播放《梁祝》 呈示部(11分钟)出示课件,思考: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爱情主题”共出现了几次?每出现一次请举手示意。除“爱情主题”外你还能听到另外一条旋律吗?两个主题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注:播放时, 老师与学生共同感受音乐、找主题旋律,做好启发引导作用)二、播放完后,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1、听到了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乐器。 2、爱情旋律出现了两次: 板书 a a 爱 主情 题主 再题 现 3、① 除“爱情主题”外,重复最多的那段旋律便是副部主题,并用a表示主题旋律。 板书 主部主题 副部主题 a a a 爱 主情 题主 再题 现 ② 这两个主题分别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板书 主部主题 副部主题 ③ 那么你认为梁祝最开心的那段时光是什么时候? 板书 主部主题 副部主题 a a a 爱 主 同 共情 题 窗 读主 再 三 共题 现 载 玩三、教师弹琴,学生有表情的随琴哼唱两个主题的旋律,主部主题用“a”哼唱,副部主题的旋律用“da”来哼唱。四、教师引导学生,为了很好的将两个性格迥异的主题链接起来,为了使乐思更加完整,还应该有:“引子 连接部 结束部。 聆听思考举手示意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探索音乐,回答问题随琴哼唱 音乐重在它的完整性,所以先让学生完整聆听今天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受,为了使这样较长时间的听赏变为有效听赏,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可以边听边思考,对乐曲有整体的把握。以学生聆听思考为主,教师辅以引导,层层递进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条例清晰的了解乐曲结构,理解音乐表现。运用小人表情符号可以让学生直观深切的把握两个主题不同的性格,使得问题变得简单易懂。运用“a ”和“da”来分别哼唱两个主题,能够让学生通过唱时发音的不同来感受音乐性格的不同。
分段精听分段精听 一、完整播放引子部分 出示课件,思考:请大家静心感受,音乐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提示:听到…看到…闻到…)你能听到哪些演奏乐器?二、播放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上问题:引子描绘了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画面,我们仿佛听到了鸟儿的歌唱,看到了青山碧水,闻到了花草的香味、春天的气息… 板书 引子 春 鸟 光 语 明 花 媚 香三、出示乐谱,教师弹琴,学生随琴哼唱。四、完整播放主部主题 出示课件,思考: 1、你能明确将主题的三个段落听出来吗? 2、“爱情主题”和“主题再现”虽然旋律音调相同,它们在情感的表达、演奏形式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3、中间段b段的主奏乐器和演奏形式是什么(问答形式)?你认为它可以表达哪段剧情?五、播放完后引导学生作答 1、第一次主题出现时小提独奏,再现时变为整个乐队的齐奏,在感情上是一次递进,一次升华,让我们由内而外感受到了无比的激动和心情的释放。 2、乐段b是大小提琴的第一次竞奏,相互对答,仿佛呈现出梁祝在草桥亭畔,双双结拜的情景。 板书 主部主题 a b a 爱 草 主情 桥 题主 结 再题 拜 现六、出示b段乐谱,请男女同学分组随乐哼唱,感受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七、播放连接部与副部主题。出示课件,思考:1、感受小提独奏的华彩乐段。 2、副部主题的主旋律共出现几次? (注意:只要旋律音调相同即可)八、播放后引导学生作答。 板书 主部主题 副部主题 a a b a b c a 爱 草 主 同 共情 桥 题 窗 读主 结 再 三 共题 拜 现 载 玩九、播放结束部,想想乐曲描述了怎样的场景?十、出示乐谱,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分析,乐曲是如何表达出梁祝如泣如诉、有口难开、依依惜别之情的。 (如大量装饰音的运用、强弱的对比、速度的缓慢等) 聆听想象思考随琴哼唱思考回答问题对比感受思考男女合作问答式对唱感受体验感受回答观察乐谱运用音乐要素回答问题。 分段精听,更进一步理解音乐。整个环节都以学生的感受为主,教师可作一些提示引导,让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 随琴哼唱,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程度。同样以思考回答问题的形式让学生的欣赏变为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分配角色哼唱乐曲,既增加趣味性,又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采用这样的板书方式能直接明了的让学生感受到回旋曲式的意义,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来分析音乐,真正做到以音乐为本。
检测导结 听·唱 一、教师播放各音乐主题片段,让学生抢答是哪个主题音乐。二、谁能完整的为大家哼唱《梁祝》爱情主题?三、哪组同学愿意为大家哼唱“草桥结拜”主题音乐? 听辨抢答上台演绎 以听辨抢答和上台演绎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对本节课进行依次小小的检测。
布置作业 有条件的情况下,请同学们在课下完整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感受康混合化蝶部分,下节课在课上交流。 为下节课打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 协奏曲品茗第一课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一、协奏曲 呈 示 部 二、作 者 三、相 爱: 引子 主部主题 连接部 副部主题 结束部 小 a a b a 提 b c 琴 a 春 鸟 爱 草 主 华 同 共 长 光 语 情 桥 题 彩 窗 读 亭明 花 主 结 再 乐 三 共 惜媚 香 题 拜 现 段 载 玩 别 化 蝶 抗 婚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