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第2节 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
【教学目标】
1. 说出生物圈与人的关系
2. 举例说出保护生物圈的对策和方法
3. 进一步提高搜集资料、运用资料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4. 进一步提高自行设计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验能力
5. 关注人类发展和生物圈的关系,培养生命观念,树立社会责任感
6. 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活动,体验人与人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重难点】
1. 关注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
2. 认同保护生物圈要从自身做起,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等
3. 举例说出保护生物圈的对策和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常见生活垃圾的图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师:近两年来,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上下班高峰期的首选,也是当下时髦的出行方式。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共享单车这个事物一出现,发展如此迅速,政府支持、老百姓喜欢、大佬们也愿意投资?
生:环保呀!
师:对!现如今,但凡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情,都会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今天呢,我们就来谈谈我们可以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
【设计意图】从同学们最熟悉的身边事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投入课堂。
板书: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
2. 新课教学:
活动一:热身小调查——自我环境保护意识的评价
师:我的环保意识比较强,可能与所教学的学科有关,对环境保护的事物很关注,平时也尽量乘坐公共交通,打印纸都能双面利用等等。不知道各位同学的环保意识如何呢?
生:很强啊…….
师:好,下面我们来个热身调查,看看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到底怎么强。请同学们完成教材120页的调查表,注意,一定要实事求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做法填写。共30个调查项目,每一项请在A、B、C、D中选择一个,A表示你能做到并能帮助、提醒别人这样做;B表示你自己能够这样做;C表示你偶尔这样做,或有时违反;D表示你不这样做,经常违反或没想过这个问题。最后统计共得多少A、B、C、D,然后计算总分。总分=n1x2+n2x1+n3x0+n4x(-1)。
同时,请一位同学到前面直接在大屏幕上填写。
生:分小组填写调查表
全班统计分数
超过45分的同学请举手,统计人数,你们的环保意识很强!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调查表填写,互相监督,实事求是,评价自己的环保意识。
活动二:小组讨论——分析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
(1) 你在环境保护的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有欠缺呢?
(2) 你们身边有没有值得推广的环保做法?
(引出“垃圾分类”的话题)
师: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真正保护生物圈,保护我们做生活的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和引导,加深认识,为后面内容做铺垫。
活动三:我来试一试——生活垃圾分类
师:同学们有没有关注过,日常生活会产生哪些垃圾?
生:废纸、剩饭菜、塑料瓶、过期药品……
师:同学们“亲自”倒垃圾的举手
有没有发现小区里的垃圾桶有几种?
生: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小区的分类工作也很细致,我们首先来尝试给生活垃圾按照三个大类分一下——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四人一组,请打开“垃圾袋”里的“垃圾”,小组讨论后,请把垃圾放进合适的垃圾桶内。(各种生活垃圾图片的背后有双面胶,可黏贴到垃圾桶内)
生活垃圾分类教具(自制)
请一组同学上黑板操作
教师总结、评价
师:生活垃圾中哪些是可回收垃圾?
生:可回收垃圾是指可以回收循环利用的废物,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和废织物等。
师:生活垃圾中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生:不可回收垃圾是指不能循环再利用的废物,包括果皮、菜叶、剩饭菜等。
师:生活垃圾中哪些是有害垃圾?
生:有害垃圾是指需要经过特殊安全处理的废物,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设计意图】设置小组活动,学生4人一组,以图片模拟生活垃圾分类,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注意对生活垃圾的分类。
活动四:探究——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
师:看来大家对生活垃圾分类放置都掌握得很好。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分类放置垃圾呢?
生:为了要分类处理。
师:对了!不同的垃圾得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我国城市垃圾最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填埋法——将垃圾直接填入预备好的坑中,用土压实,使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变化。土壤有较强的自净能力,但当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的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质恶化,并造成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并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畜健康。生活垃圾中,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等物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不能被分解者分解,残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严重影响植物生长。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可以通过探究实验来找到答案。
①提出问题:生活垃圾有必要进行分类处理吗?
②做出假设:生活垃圾有必要进行分类处理。
③设计实验
四人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提示:可以将分类后的垃圾埋在花盆中的土壤里,每天适当浇水,定时观察这些垃圾能不能自然降解)
④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预测实验结果
师:由于这个实验的实施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因此,在一个月前,我们班的几位志愿者已经开展了这个实验,下面请她们来介绍一下实验的进展。
师:原来垃圾分类摆放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垃圾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可回收垃圾——废玻璃为例,我们来看看世界最大饮料供应商可口可乐公司是怎么处理的。
教师播放视频《超级工厂——玻璃瓶的回收处理》
师:剩饭剩菜瓜果皮核这些不可回收垃圾,又改如何处理呢?
生:做肥料啊!
师:非常好!
教师播放视频《厨余垃圾堆肥桶将垃圾变废为宝》
【设计意图】事实胜于雄辩,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教师搜集的资料,顺利地得出了结论——不同的垃圾必须不同的处理方法。自然地让学生明白,垃圾分类的最终意义,不止停留在垃圾分类摆放这个浅层次。
师:有人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同学们现在认同吗?
生:认同!
教师给一组数据:
据估算,回收1吨办公类废纸,可生产0.8吨再生纸,可节约木材4立方米。如果把今天世界上所用办公纸张的一半加以回收利用,就能满足新纸需求量的75%,相当于800万公顷森林免遭砍伐;
每天约有180吨废金属回收,用这些废金属冶炼金属可节约大量能源、减少空气污染;
1吨废塑料至少能回炼600千克汽油和柴油;
用废玻璃再造玻璃,不仅可节约原料,还可节电;
果皮、蛋壳、菜叶、剩饭等厨房垃圾,可用堆肥发酵法处理,变成绿色肥料等。
师:垃圾不分类处理的话就可惜了这些资源啊!看来,垃圾分类,刻不容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我们能做到垃圾分类放置,后续就可以垃圾分类处理。各种垃圾问题可得到有效解决,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将得到改善。
我们生活的城市南京在政治、经济、教育各个方面都走在前列,垃圾分类工作也不例外,早在2013年南京市政府就出台了《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这项工作进行到现在,已经越来越规范细致,比如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形象、细分类的只能垃圾桶,方便每一位市民做好垃圾分类摆放工作。
【设计意图】从政府、社区、学校多层面展示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强化学生的切身体会,更好唤起社会责任感。
活动五:现在行动、改变未来
小调查:你家里一个星期能收到几个快递盒?
你是怎样处理它们的?
有更好的方法吗?
学生热烈讨论、热情参与。
师:可循环利用的绿盒子已经投入使用啦,初次之外,可降解购物袋、竹纤维餐具、小麦秆牙刷等绿色环保可降解材料已经被广泛使用,未来可期!
师:保护环境,是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和子孙后代长远发展的伟大事业,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问世,1983年,我国确定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联合国环境署也定义了很多地球的节日,以提醒大家关注环境的方方面面,比如今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由中国主办,聚焦主题为“空气污染”。英文表述“Beat Air Pollution”,中文则更加耳熟能详:“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这样的主题由中国主办,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希望大家献计献策,群策群力保护好我们的地球。更加希望我们的同学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举手之劳改变这个世界!
1. 课堂反馈
2.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本节为全册教教科书的结束,其落脚点是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保护生物圈的活动,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教学难点是要学生认同“保护生物圈要从身边做起”。要落实好保护生物圈的行动,首先必须从观念上认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初中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见解。通过调查学生的环保意识、分析学生身边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思考“我可以作些什么来保护生物圈”,得到情感上的共鸣。遗憾的是,探究实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这个实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短期内实验现象并不明显,似乎只停留在了“纸上谈兵”的阶段。
PAGE
2